石鉴被杀之后,司徒申钟、司空郎闿等四十八人一起向石闵上尊号,石闵要将皇帝之位让给李农,而李农却以死推辞。在这种情况下,石闵就试探大家说:“我们都是汉人,如今晋室尚存,我愿和大家分割州郡,各自称牧、守、公、侯,上书迎接晋天子还都洛阳,大家看怎么样?”
尚书胡睦识趣地进言说:“陛下圣德应天,应当登上大位,如今,晋氏衰微,远远逃窜于江边,怎能统揽英雄,混一四海啊!”
石闵一听正中下怀,就趁势说:“胡尚书所言,可以说是明白天机,深知天命啊!”于是,石闵即皇帝位于邺城的南郊,大赦,改元永兴,国号大魏,他恢复原来的冉姓,追尊其爷爷冉隆为元皇帝,父亲冉瞻为烈祖高皇帝,尊母亲王氏为皇太后,立妻子董氏为皇后,立儿子冉智为皇太子,封其他儿子冉胤、冉明、冉裕均为王。冉闵以李农为太宰、兼太尉,录尚书事,封齐王,把李农的诸子均封为县公;其他文武全部进位三等。冉闵接着派出使者持节向各地屯兵反抗的各方势力宣布赦免的命令,但是,没有哪个愿意听从的。
与此同时,身在襄国的石赵帝国新兴王石祗也得到了石鉴被杀的消息,于是,石祗也在襄国继位称尊,改元永宁,任命汝阴王石琨为相国,各地占据州郡的六夷拥兵之人都相继投向了石祗。在四面皆敌的情况下,为了打破孤立无援的不利局面,冉闵想到了远在江南的东晋朝廷,他派出使者辗转来到长江北岸,告诉东晋朝廷:“胡人逆乱中原,如今已经将其诛灭。如果能够派军前来共同讨伐,就尽管过来吧。”
因为此时冉闵已经称帝,他从小在石赵帝国长大,身居石赵帝国高位,如今称帝后又与东晋朝廷没有任何隶属关系,在东晋的当权者看来,冉闵的政权对自己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况且,东晋朝廷已经考虑让业已向自己投降的蒲洪来经营河北,再支持一个已经称帝的冉闵,那又要置蒲洪于何地呢?因此,冉闵那看似联合、实乃求救的下书,无异于自讨没趣。由此可见,冉闵称帝的这一步棋乃是一步歪招。
其后,冉闵又做出一件影响巨大的事情,那就是诛杀了一直与其密切配合的,已经被他封为太宰、兼太尉、录尚书事的李农以及尚书令王谟、侍中王衍、中常侍严震、赵升等人,并兼并了李农的乞活军。
此时,原石赵帝国的中心统治区内出现了诸侯割据的态势,不管是新生政权冉魏抑或是旧有政权襄国的石祗,都无法有效地统治原有石赵帝国的广大疆域,此时的混乱局面已经超过了数月之前的内乱。在这种情况下,东晋朝廷继去年褚裒北伐失败之后,又再次产生了北伐的念头,东晋朝廷任命扬州刺史殷浩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豫州、扬州、徐州、兖州、青州五州诸军事,并授予了已经归顺的蒲洪和蒲健以高官,试图利用这父子二人作为殷浩北伐的前锋。
不过,由于防范的心态占上风,东晋朝廷一直将桓温的西线兵力完全排除在北伐的计划之外。永和六年(公元350年)五月,朝廷命令庐江太守袁真攻下了冉魏的合肥,抓获了冉魏南蛮校尉桑坦,将那里的居民迁往江南。
与东晋朝廷的三心两意相反,对原石赵帝国的广大疆域窥视已久的北方慕容鲜卑已经扎扎实实地开始行动了。永和六年(公元350年)二月,慕容儁看到时机已然成熟,就向石赵的北部边境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慕容儁留下世子慕容晔留守龙城,以内史刘斌为大司农,与典书令皇甫真一起辅佐世子管理后方事务。慕容儁将大军分为东、西、中三路:东路,由慕容霸(以后的慕容垂)率军二万,从徒河(辽宁省锦州市)方向沿渤海边攻击前进;西路,由将军慕舆于兵指居庸关(北京市昌平西北四十里);慕容儁自率中路大军,出卢龙塞(喜峰口附近)。
永和六年(公元350年)三月,前燕大军出动一个月,即进抵石赵帝国幽州刺史治所蓟城东北面的无终(天津市蓟县)。三月五日,燕国部队发起了对蓟城的总攻,一举拿下了蓟城。于是,慕容儁以蓟城作为燕国的新国都,饱经战乱的中原群众纷纷前来归附。
攻占蓟城之后,慕容儁以蓟城为中心,开始扩展周边统治区域。当南下的燕兵继续推进至范阳郡时,石赵范阳太守李产率众投降,慕容儁仍然让其留任太守;同时,慕容儁任命自己的弟弟慕容宜为代郡(河北省蔚县)太守,徒河南部都尉孙泳为广宁(河北省涿鹿县)郡太守,屏护蓟城的西部,以备拓跋部。不久之后,慕容儁又将广宁郡和上谷郡的居民分别迁往慕容部腹地的徐无(河北省遵化县境),将代郡的居民迁往凡城(河北省平泉县境)。这一个月来,燕军进展神速,拓境千里,如入无人之境。
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四月,石赵帝国皇帝石祗命令相国汝阴王石琨率领十万大军,南下讨伐冉闵。六月,石琨大军进抵邯郸,石赵帝国镇南将军刘国也从繁阳(河南省内黄县境)率军前来会师。冉闵派遣卫将军王泰率军迎击,大破石赵军队,斩杀一万余人,刘国退回了繁阳。八月,驻守在石渎(在邺城城西二十公里)的石赵卫军将军张贺度,驻守邺城南面的黎阳(河南省浚县)的石赵建义将军、段末柸之子段勤,与退守繁城的镇南将军刘国以及石赵将军靳豚合兵一处,大军驻扎在昌城(河南省南乐县、河北大名县一带),准备从邺城的东南发起进攻。冉闵命令将军王泰、崔通、周成等人率领步骑十二万驻扎在黄城,冉闵另外亲自率领八万精锐大军随后出发,双方在仓亭(山东省莘县南古黄河上)展开决战,张贺度等四将所属部队遭到惨败,被斩杀二万八千人。此时,冉闵的大军共有甲士三十多万,旌旗、钟鼓绵延一百多里,即使是石赵帝国最强盛的时候,也无法与之相比。
冉闵从仓亭回到邺城之后,继续实行品评九流,以才授予官职,儒学人士多被提拔,当时的人们都很满意,将此时比作是回到了魏晋的初期。在邺城稍作休息,冉闵即率部转入了反攻。他于仓亭之战结束两个月后,即永和六年(公元350年)的十一月,亲自率领步骑十万北上襄国,企图一举消灭石祗。从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十一月起一直到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的二月,冉闵的十万大军包围了襄国一百多天。冉闵在襄国城外建筑了土山、地道,不分昼夜地组织军队攻城,并在襄国城外建设房屋,开垦农田,显示出不攻下襄国决不收兵的决心。
襄国城中的石赵皇帝石祗惶恐之下,去除皇帝称号,改称为赵王,并派遣自己的太尉张举北上,向前燕请求援军,并同意献上传国玉玺。另派中军将军张春去滠头的姚弋仲那里求援。
燕王慕容儁到了永和六年(公元350年)九月,慕容儁经过半年的休整之后,再次率军南下,这次他将兵锋直指冀州东北部地区,夺取了章武(河北省大城县)和河间(河北省河间县)。
冉闵听说慕容儁将要出兵救赵,就派遣大司马从事中郎常炜出使燕国,欲制止燕国的救兵。慕容儁将常炜送到龙城,关押了起来。
石祗的使者张春到滠头见了右丞相姚弋仲后,时年七十二岁的姚弋仲满口答应了张春的请求,他命令自己的世子、现年二十一岁的姚襄率领三万八千军队前去解救襄国之围。而此时,与滠头不远的石赵相国石琨也率兵数万南下。
冉闵派遣车骑将军胡睦领兵,主动北上长芦(河北省新河县境)阻击姚襄,又派将军孙威北上,在黄丘(河北省辛集市内)附近邀击石琨。然而,这二人均被击败,冉闵要亲自提兵与敌决战。他将包围襄国的部队全部带出营垒,前去迎击石琨和姚襄。
冉闵的魏军还没来得及跟石琨、姚襄的部队交战,而悦绾率领的三万前燕甲士已经出现在战场。这冉闵请了一桌客,结果却来了四桌人。
悦绾在距离魏军数里的地方,让骑兵摆开散兵阵势,并让阵后的骑兵拖着干柴,扬起漫天的尘土,冉闵的魏军看到以后,以为燕军人数众多,开始军心动摇。姚襄、石琨、悦绾分别从三个方面向冉闵的魏军发起猛烈的攻势,而城内的石祗也乘机率军从城内杀出。在四面敌军的围攻下,冉闵全军覆没,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车骑将军胡睦、侍中李琳、中书监卢谌、少府王郁、尚书刘钦、刘休等人以及全体十余万将士全部被杀;在大单于冉胤身边的刚投降的胡人栗特康等人也趁势将冉胤、左仆射刘琦二人活捉,石祗将二人斩杀。经此惨败,冉闵身边的良将谋士已经所剩无几了。
冉闵趁混乱,与身边十余个亲信骑兵仓皇逃回了邺城。
襄国之战结束之后,悦绾和姚襄分别率领各自的部队回家。而石祗则命令大将刘显率领七万大军尾随而至,开始反攻邺城。冉闵率领邺城城内所有的军队,前去迎击刘显,大败刘显军,一直追击到阳平(河北省馆陶县),共斩杀三万多级。
刘显害怕被俘,秘密派出求降的使者,请求回襄国之后,诛杀石祗作为报答。冉闵接受了刘显的条件,得胜而回。回到襄国的刘显没有食言,他果然将赵王石祗、丞相乐安王石炳以及太宰赵鹿(《资治通鉴》称“赵庶”)等十余人斩杀,石赵骠骑将军石宁逃往柏人(河北省隆尧县境)。刘显将石祗等人的人头送到邺城,冉闵将人头在邺城的大街上焚烧,并拜刘显为大将军、大单于、冀州牧。
冉闵回到邺城后,有人告发王泰召集秦州流民,企图逃往关中。冉闵表示大怒,当即下令斩杀了王泰,并诛灭其三族。唇亡齿寒,冉魏政权的地方将领听从掀起了一股投降的浪潮:到该年的八月,冉魏的徐州(治所山东省章丘县)刺史周成、兖州(治所山东省郓城县)刺史魏统、荆州(治所不详)刺史乐弘、豫州(治所河南省许昌市)牧张遇分别以各自驻守的廪丘、许昌等地投降了东晋朝廷,平南将军高昌、征虏将军吕护也绑架洛州刺史郑系,以洛阳之地投降了东晋。
诛杀石祗的刘显,在将石祗的头颅送到邺城一个多月之后,就背叛了冉闵,领兵再次攻至邺城城下。不过,刘显又再次在邺城城下被冉闵击败,退回襄国之后,刘显就自立为帝。
此时的冉魏政权与前此的石赵政权的统治区域呈现出犬牙交错的形态,比如,位于襄国北部的常山郡(河北省正定)和更远处的中山郡(河北省定州市),都还效忠于冉魏,另外,在冀州、司州的土地上,尚有不少独立的小股势力。冉魏帝国与羌胡无月不战,石赵帝国原来从荆州、雍州、青州、幽州迁至邺城的汉民以及氐、羌、胡、巴蛮等少数民族,自从冉闵“各听所之”之后,这些平民再也不安旧业,而是结伙回归到各自的老家,再没有人愿意在此地耕作了,由于饥馑和瘟疫,各处都有人食人的现象发生,整个中原地区似乎又变回了几十年前永嘉、建兴之乱时的人间地狱。
但是,稳居幽州的慕容燕国却在有条不紊地继续朝着冀州腹地推进。继去年慕容燕国将冀州东北部地区纳入囊中、对襄国和邺城形成远距离包围态势之后,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八月,慕容儁更是派遣慕容恪、慕容评率军南下,正面突击襄国的北大门。二人的具体分工是:由慕容恪所部进攻冀州的门户中山(河北省定州市),由慕容评进攻王午驻守的鲁口(河北省饶阳县)。
慕容恪的军队驻扎在中山附近的唐城,冉闵中山太守侯龛、将军白同固守中山不降,慕容恪留下部将慕容彪继续围攻中山,而自己则亲率大军继续南下,进攻常山,驻军九门(河北省藁城县西北),冉魏赵郡(治所在今河北省高邑县)太守李邽率众投降。慕容恪然后回师北上,再次围困中山,侯龛越城投降,慕容恪攻下了中山,斩杀了白同。慕容恪军令严明,攻下中山之后,仅仅将中山豪强数十家全部迁往蓟城,其余居民秋毫无犯。
东路的慕容评进抵南安后,王午命令将军郑生率军迎战,慕容评将其击斩。在慕容燕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下,盘踞在中山地区的丁零翟鼠和远在上党的库縟官伟以及冉闵的部将刘准也都率领部众前来归顺燕国。
驻守在滠头的姚弋仲感觉已经难以自立,只好向东晋朝廷派出使者表示投降。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十一月,东晋朝廷任命姚弋仲为使持节、六夷大都督、都督江北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单于、高陵郡公;另封世子姚襄为持节、平北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平乡县公。
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元月,刘显北上进攻臣属于冉魏的常山。
常山太守苏彦请求救援,冉闵留下大将军蒋干辅佐太子冉智驻守邺城,自己亲率八千精锐骑兵前去解救。刘显的大司马清河王刘宁以枣强投降冉魏,冉闵进军常山,一举将刘显击败,并穷追猛打赶到了襄国。刘显大将军曹伏驹打开城门,迎接冉闵,进城之后的冉闵诛杀了刘显以及一百多刘显的公卿大臣,焚毁了襄国的宫室,将居民全部迁到了邺城。
灭掉刘显后,冉闵率众在中山、常山等地游走以寻找食物。而段勤则在绎幕(山东省平原县境)自称为帝,拥有一万多的胡羯部众。
这时,慕容儁命令辅国将军慕容恪和相国封裕率兵南下讨伐冉闵,另外,派遣平狄将军慕容霸去进攻段勤,而慕容儁本人则率领大军驻扎在中山,作为两军的后援。
冉闵的部队驻扎在中山东面的安喜(河北省定州市东三十里),慕容恪领兵遥遥追随。冉闵拔营往常山方向撤退。此时的冉闵军队人数大约在一万上下,而慕容恪的大军大约有数万之众,甚至更多。因此,慕容恪紧紧追击,双方在泒水之畔、中山东南的魏昌廉台村相持。两军在此一共交战了十个回合,冉闵十战十胜,然而,被击败的慕容恪军团败而复聚,冉闵并没有给予其毁灭性的打击。
冉闵见敌人仍然苦苦相逼,他决定将部队拉到丛林之中,扬长避短,意欲在丛林地带将燕军一举歼灭。慕容恪率军依然远远地跟随着冉闵的军队,追着追着,参军高开识破了冉闵的企图,他对慕容恪说:“我军骑兵利于在平地作战,而如果冉闵所部进入丛林,将无法控制。应该立即派出轻装骑兵前去拦截,刚与敌人交手,就假装溃败而逃,将敌人引诱到平地,然后,大军再发动攻击。”
慕容恪采纳了高开的意见,他立即派出小股骑兵追上了冉闵部队,双方接战之后,又佯装失败逃离了丛林地带。冉闵率军追至平地。
慕容恪对众将说:“我现在将部队一分为三,互为犄角,等待冉闵攻击。冉闵性格轻率勇猛,又知道我军人数远远超过他们,肯定要以死相拼,进攻我的中军。我在中军集中优势兵力等待他的到来,而你们大家只需严阵以待,等到他与我的中军厮杀胶着之后,你们再从两旁侧击。如果得以这样执行,没有不胜的道理。”慕容恪为了避免骑兵在被冲击的时候动辄脱逃,他挑选了五千名鲜卑神射手,将他们的战马用铁链连接起来,组成方阵向前推进。
冉闵跨着他的战马朱龙,左手拿着双人矛,右手持着钩戟,顺风前行,共杀伤燕兵三百多人。当他看到慕容恪的中军大旗,立刻飞马直冲而来,眼看就要冲入慕容恪的中军的时候,燕军两旁的伏兵尽出,三面夹击,将魏军层层围住,腹背受敌的魏军很快就大败了,共被斩杀七千余人。
冉闵看到众寡不敌,跃马挺枪,杀出层层包围,朝东面逃去,燕军骑兵死死地咬住,在后面穷追不舍,冉闵狂奔了二十多里,跨下战马朱龙因极度疲累倒地死去,冉闵遂被慕容恪追兵生擒。
燕军杀掉了刘琨的儿子、冉闵的尚书仆射刘群,生擒了冉魏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将他们连同冉闵一同送到了蓟城。冉闵的儿子冉操逃往鲁口。慕容恪进军常山,冉魏常山太守苏彦派其将金光率领数千骑兵偷袭燕军,慕容恪率军迎击,阵斩金光,苏彦大惊,弃城逃往并州,慕容儁命令慕容恪还屯中山。
四月二十日,冉魏皇帝冉闵被押解到了蓟城。慕容儁因被冉闵骂得恼羞成怒,命人将冉闵鞭打三百,送到了龙城,向其爷爷慕容廆和父亲慕容皝的庙献捷。
永和八年(公元352年)五月三日,燕国将冉闵斩杀于龙城遏陉山上,冉闵被杀之后,遏陉山方圆七里的草木全部干枯,五个月未下一滴雨,附近蝗虫大起。慕容儁以为是死去的冉闵在作祟,他于当年年底派遣使者前去祭祀,并加冉闵谥号为武悼天王。
当日,天降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