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大战从卯时初刻(五点十五分左右)一直打到巳时三刻(九点四十五分左右),战场上尸若伏草,血飘战旗。
不时有一阵阵卷着沙土但不太强劲的风吹起,似乎这每一阵风都是死去的战士们的魂魄集体离开,而天空中停留着一块巨大而妖异的黑云,是孤独的一大块,并没有下雨的意思,象一个线条极粗的英文字母“u”字形,而太阳就在这“u”字形的开口内部,很象是一个来自异世界的只有头部的巨大精灵,张开他的巨口,要吞噬掉太阳,又象死神把他巨大的羽翼张开并前伸,要受拢地面上战死者的灵魂。
孟阙和项燕始终在高处观战,不知何时李斯也来了,军中一切从简,只有一把遮阳伞,孟阙让给了李斯,由士兵为他撑着,李斯自是甚为感激,暗道人言梦郎礼贤下士,果然名不虚传,但士为知己者死,倒也不必把感激总挂在嘴上,于是略作谦逊也就接受了。
孟阙和项燕皆身体极强悍之辈,此时天非正午,有茶水在旁供应,又有凉风不时吹来,倒也不惧炎热,何况比起战场上那些在烈日下舍死忘生战斗的双方士兵来说,他们实在是太“自在”了。
孟阙忽然觉得有点饥饿,原来他早上饭吃得太快,太潦草,却是没到点就饿了。
何谓“没到点”?却是这时的人吃饭都是一天两顿,第一顿在上午九点左右,第二顿在下午四点左右,其根本原因在于稼穑不易,生火费事。老百姓都是如此吃饭的,贵族也不能脱离自己的时代,自然也是如此。
这时的军队有时讲“灭此朝食”,就是先打完仗再吃早饭,却都是在极有取胜把握的情况下或者是极具豪气的将领才会做这种决定,一般情况下如果想早上打仗的话,都是半夜做饭,凌晨吃完,然后进入战斗,一直打到下午四点左右再收兵吃饭——如果能从容收兵的话。
孟阙魂穿到此,十几年来入乡随俗,已习惯了这种一天两顿饭的生活。现在突然饿了,不由的想起了前世一日三餐的生活,于是突然间灵机一动……
战场上敌对的两方打到现在,都已体力透支,腹中无食,但高度紧张的战场精神状态掩盖了这两者,这是战场意志力的比拼,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最终能赢得这场胜利,显然双方还都没到战场意志力崩溃的时候。
就在这时,一阵饭香混合着菜和肉的香味的飘进了所有交战双方士兵的鼻孔,虽然接着就来了一阵风,但这风也不过是把饭香暂时抑制了一下,随着风息更强烈的饭香又传了过来,与此同时,一阵千百人的齐声喊话传了过来:“联军兄弟们,大元帅有令,打败秦军就给兄弟们加餐,有好多肉啊,大元帅发话了,‘跟着他,有肉吃’,联军兄弟们,杀啊!杀啊……”
“加餐”这个词儿对于所有士兵来说都是如此新鲜,但刚才的饭菜香气,尤其是那强烈而极其诱人的肉香已将所有战士的饥饿感立刻唤醒了,这巨大的饥饿感加食欲让士兵们立刻认同了这个新鲜词汇,于是联军士兵更加以千百倍的斗志做战,而秦军自知无此待遇未免气沮,于是战争的天平立刻向联军一方倾斜。
王翦狠狠一拍大腿道:“盖世奇才啊,果真是盖世奇才,这‘加餐’妙计就是让我王翦想上一千年,我也想不出来啊!”
王翦还有三万预备队,他本来准备在关键时刻再投入,作为压死联军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孟阙的骑马步兵就由李信的部队来对付,待打败联军再回头集中兵力消灭孟阙的骑马步兵,但现在联军已然占据优势,而李信的军队并没有战胜孟阙的骑马步兵的把握,就算加上自己的预备队也无十足把握,何况自己和李信的军队也都没吃饭,因一直处在高度紧张的准备随时投入战斗的精神状态中,也消耗了大量体力,一闻饭香也都饿了,士气也很低落,看来今日是有败无胜了,于是当机立断,道:“传令收兵撤退。”
秦军的素质在这时得到了最由衷的体现,虽败不乱,大营是不能回了,联军此时在‘加餐’的刺激下勇猛无比,回大营,大营也必被夺取,咸阳除了东面外,另三面都没被围困,于是王翦和李信合兵边撤退边在那三面城墙前布防,背靠坚城,进可攻,退可守,也可随时增援城内的守城士兵,而咸阳城中粮草堆积如山,就是所有这些秦军都进城,和城中军民一起,再吃一年也吃不尽,因此秦军的形势也不是十分坏。
联军打败秦军后都集中到了孟阙的骑马步兵营中,饭菜中果然有肉,但不是“好多”,而供十万军队吃的饭菜自然也不够五十万军队吃,连碗筷也不够,于是联军一边到秦军大营里抢碗筷(还是不够),一边回营取锅就着秦军大营里留下的粮食做饭,才终于人人吃饱,但仍然人人感激大元帅的“加餐政策”。
这以后,联军中就开始流行中午加餐制度,而秦军也学去了这个制度,到后来整个华夏的贵族阶层们只要有条件的都开始一日三餐,但普通的华夏百姓们限于条件仍然只得一日两餐,直到很久以后孟阙建立了大赵帝国,帝国疆域极其庞大,境内外族人口远超过华夏人口,才通过对外族劳苦大众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让所有的华夏平民也实现了一日三餐。
有道是“民以食为天”,那时,孟阙虽始终自称“大赵始皇帝”,但老百姓们私下里却都亲切的称他为“咱们的天皇帝”。
这还是远期效应,至于近期效应就是“梦郎大帅用一顿饭打败了秦国的常胜将军王翦”这件事在山东六国逐渐传为佳话,“天下第一风流浪子武宋玉梦郎”的智者大名再震天下。
**********
李园已在楚魏边境坚持了许多天,说是“坚持”,其实一仗没打,他一直深沟高垒,防备和监视着占领魏国城池的秦军而已。
秦军二十万众也大多数撤出了魏国各座被占城池,都在楚魏边境和楚军对峙,兵力虽占优,却并未发动攻击,毕竟身后防守各座被占城池的秦军少了,得防备魏军随时反攻,魏国的潜力还是很巨大的。
李园还是比较敬业的,这天早晨他又来到营前巡视,主要是看对方的营盘动静,军人的直觉让他立刻发现了对方营盘的不对劲处,对方营前虽也有人把守,但仍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
李园对孟阙没有带着他去攻击秦国是既暗中感激又颇为不甘,老实说,他是有些害怕秦军的,他早年和秦军打过仗,秦军那赤体提刀,不知死生之别的勇猛精神和超强战斗力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但他又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了这次建功立业的机会,战场上瞬息万变,谁敢说联军一定败北,一旦胜利,自己做为楚军这次出征的副手,必能加官进爵,王后是自己的妹妹,有她为自己在王上面前进言,自己的官岂能小了,春申君已老,自己早晚要取代他的位置,至于孟阙毕竟他在楚国根基太浅,何况他又有赵国王位的继承权,早晚会回赵国争位,倒不足多虑。
因此他咬了咬牙,决定今日冒一把险,他是右将军,本来也只有一个将军的部队编制七万五千人,但作为楚军的第一副手,他又多了两个军共两万五千人的编制,却不是他的嫡系部队,于是他将这两个军都派了出去,冲击敌营。
敌营在阵前只有不到一千人把守,竟再无援军,他们的作战意志极其勇猛,好象都已早存死志,都以一当十,无奈楚军人数太多,终于被楚军全数杀死,楚军冲进大营,见虚插旌旗,营中已空无一人。
李园大喜,立刻点兵出发,追击秦军,他晓行夜宿,急急行军,但始终没见秦军的影子,不过一路发现了秦军不断留下的做饭扎营痕迹,知道秦军就在前面,不由更加心急。
这日到了一处山谷前,李园先派人进谷查看,又到两处山上侦查,都无敌军,才放心入谷。
其实这山谷的地势不是太险要,谷中道路较宽,因此李园的大军走的也很从容,李园在军队中间,待他进谷后又走了一程,前军已能看到谷口了,军队也有大半进了谷中,忽然谷口杀声震天,秦军竟不知从何处冒出,堵了谷口,而就在这时,本来已确定无人的两面山上也忽然出现了无数弓箭手,齐齐开弓放箭,楚军进退不得,顿时大乱。
李园魂飞魄散,暗想这秦军定是先前离此不远,留下暗哨待自己侦查完进谷后就通知了秦军来拦截,此时已陷入绝境,却如何是好,听杀声谷外的后军也已被围,再说后退军队转身不易,还不如前冲寻一条出路,于是高声发令前冲,楚军虽乱,但毕竟久经训练,凭着求生欲望,还能听令前冲,无奈一来遇伏军心已丧,二来两面山上的弓箭打击太难防御,不一会儿终于全面崩溃,东奔西跑,自相践踏,死伤无数,李园一咬牙,喝令亲军砍杀前面拦路的楚军,急寻生路。
他手下亲兵果然勇猛,一路杀到谷口,于是他看到一个白袍小将,十七八岁的年纪,白袍早已血染,红红白白,鲜艳而妖异,一条亮银枪上穿着四五个楚军,刚被他一甩而出,接着他又一枪,又把四五人穿在抢上……
他身边还有众多如狼似虎的秦兵,而李园身边的亲军已在和先前拦路楚军的自相残杀中所剩无几,当此际,死中求活!李园武功也不低,大吼一声,举金背砍山刀直奔白袍小将的头顶砍去,白袍小将挥枪一挡,当得一声大响,李园虎口震裂,大刀脱手,白袍小将顺势一枪扎来,李园尽全力一闪,右肩头一块皮肉已被枪锋带去,就在此时,他身旁一个亲兵以同归于尽之势也挺枪刺向白袍小将,白袍小将无奈变招将那亲兵杀死,李园乘此间隙已然拨马回逃,他的另一个亲兵武功也不低,又代替他挡了白袍小将一招,李园已然冲回谷中,他腰下有配剑,此时拿在手中杀拦路楚军,倒也所向无敌。
忽听身后有敌军传令兵的大喝声传来:“蒙恬将军快撤,我前锋一万骑兵已被赵军骑兵全歼,赵军正然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