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桃核之中,亦有无边之疆土。最细微的原子,其实都无比复杂,暗含宇宙之天地大道。
而言羽从小酷爱中国文化,也是无意之中从中国传统佛学和哲学文化中渐渐明悟“缘起性空”的宇宙万有统一之大道。
胡适当年写《中国哲学史》半途辍笔,就是因为当时不懂佛学写不下去了。中国著名史学家范文澜早年曾对佛教文化采取过虚无主义态度,但到了晚年却开始系统地钻研佛经,表示自己需要补课。他说,在中国历史上,佛教和文化关系如此之深,不懂佛学就不懂中国文化。可是人们不重视研究佛教,只把它看成粗俗的宗教迷信。例如对玄奘这个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翻译家、旅行家、语言家和佛学大师,在西方学者的世界史著作中都给他留下了应有的篇章,在印度更是家喻户晓,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把他尊为历史上的四大伟人之一。但在中国,人们反而只知《西游记》里的虚拟唐僧,却不知中国文化史上真实的玄奘。
而言羽在对自然科学的求学过程中,也越来越发现中国古代先哲的佛学身影。
当人类的科学研究微观到电子层面的时候,现有的实验都无法直接观测到电子是怎么运行的、结构怎么样,而只能通过间接的观测如双缝干涉得到数据。电子是波还是粒的论战就以这种很奇妙的方式开展了,于是爆发出那些在科学史上闪耀的群星:普朗克、玻尔、爱因斯坦、海森堡、冯诺依曼、薛定谔…,他们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是如普朗克常量、相对论、矩阵力学等等永垂青史的成就。
量子物理学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这些科学巨星,更在于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实验,比如那个神秘的电子究竟是穿过了左缝还是右缝,还是穿过左缝或右缝是个概率问题;那个可怜的薛定谔的猫究竟是死了还是活着,还是它存在在n个选择死或生的“平行世界”之中;所有粒子其实都是一维的能量弦构成的,还是我们的世界是11维构成的,时间维度和511维像管子一样纠缠在一起。
量子力学的创始人玻尔曾深有感触地说:“谁不为量子力学感到震惊,那他就是没有理解量子力学!”
然而遗憾的是,科学家们虽然绞尽脑汁地研究,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中国传统佛学所言的“缘起性空”,所以收获甚微。倘若他们读过《中观根本慧论》、《华严经》,就能轻而易举通达世间万法的至深之处。
佛陀最精华的思想,即是将万法抉择为空性。
人们如果没有证悟空性,就会整天为了名利而忙忙碌碌:“有有无无都麻烦,劳劳碌碌几时闲,人生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人生苦短,几十年一晃而过,倘若一味耽著所谓的事业,到头来能得到什么?徒有一身恶业而已。
其实外国科学家承认前世后世理论的特别多,包括牛顿说过:“人死之后,有神识存在。”牛顿一生的著作中,80%以上与神学有关,科学方面的连20%都不到。
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时间、空间和物质,都是来自人类的错觉。”这句话,跟佛教“万法以分别念而现前”的观点如出一辙,《入中论》亦云:“如是一切法虽空,从空性中亦得生。”
弦论可以用来描述引力和所有基本粒子。它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看起来像粒子,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维弦的不同振动模式。
在弦论之前,物质的实在性体现在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是上百种原子,这些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基本粒子组成。这些基本粒子都被当作是物质实体,是组成物质世界的“超级砖块”,因而物质世界被看作是物质实体。而在弦论之中,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认为是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的基本粒子,现在都仅仅是宇宙弦上的各种“音符”。于是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居然真的成了佛经《金刚经》中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物理学到此踏入了“自性本空”的境界!
佛学认为物质世界的本质就是缘起性空。藏识海(如来海)是宇宙的本体。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风缘引起的海上波涛,换言之,物质世界就是风缘吹奏宇宙本体产生的交响乐。
《入楞伽经》云:“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流鼓冥壑。无有断绝时。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这里海水与波浪的关系,正是弦与音乐的关系。它们也正是物质世界与宇宙本体的关系。
当言羽真正明悟此理,并亲身证道,亲手实现了开天辟地、创物创世之时,心里不由得充满了对中国千年古文化的敬畏和震撼,不得不感叹:“当外国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中国的佛学大师们其实早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而万物相通。
其实艺术生命,也离不开这种天道循环之气韵。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明?董其昌《画旨》有云:“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
这种神韵,都离不开创作者自身的人生气场。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言羽也是三十,四十,五十之后,因有了不同的人生感悟,每每重读年少时信手翻过的书卷,才真正会有更深的不同的感受。
比如丰子恺的散文《秋》:
实际,我两年来的心情与秋最容易调和而融合。这情形与从前不同。在往年,我只慕春天。我最欢喜杨柳与燕子。尤其欢喜初染鹅黄的嫩柳。我曾经名自己的寓居为“小杨柳屋”,曾经画了许多杨柳燕子的画,又曾经摘取秀长的杨柳,在厚纸上裱成各种风调的眉,想象这等眉的所有者的颜貌,而在其下面添描出眼鼻与口。那时候我每逢早春时节,正月二月之交,看见杨柳枝的线条上挂了细珠,带了隐隐的青色而“遥看近却无”的时候,我心中便充满了一种狂喜,这狂喜又立刻变成焦虑,似乎常常在说:“春来了!不要放过!赶快设法招待它,享乐它,永远留住它。”我读了“良辰美景奈何天”等句,曾经真心地感动。以为古人都叹息一春的虚度,前车可鉴!到我手里决不放它空过了。最是逢到了古人惋惜最深的寒食清明,我心中的焦灼便更甚。那一天我总想有一种足以充分酬偿这佳节的举行。我准拟作诗,作画,或痛饮,漫游。虽然大多不被实行;或实行而全无效果,反而中了酒,闹了事,换得了不快的回忆;但我总不灰心,总觉得春的可恋。我心中似乎只有知道春,别的三季在我都当作春的预备,或待春的休息时间,全然不曾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与意义。而对于秋,尤无感觉:因为夏连续在春的后面,在我可当作春的过剩;冬先行在春的前面,在我可当作春的准备;独有与春全无关联的秋,在我心中一向没有它的位置。
自从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两年来的心境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然而情形与前不同:并不是在秋日感到象昔日的狂喜与焦灼。我只觉得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调和。非但没有那种狂喜与焦灼,且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而对于春,又并非象昔日对于秋的无感觉。我现在对于春非常厌恶。每当万象回春的时候,看到群花的斗艳,蜂蝶的扰攘,以及草木昆虫等到处争先恐后地滋生繁殖的状态,我觉得天地间的凡庸、贪婪、无耻、与愚痴,无过于此了!尤其是在青春的时候,看到柳条上挂了隐隐的绿珠,桃枝上着了点点的红斑,最使我觉得可笑又可怜。我想唤醒一个花蕊来对它说:“啊!你也来反复这老调了!我眼看见你的无数祖先,个个同你一样地出世,个个努力发展,争荣竞秀;不久没有一个不憔悴而化泥尘。你何苦也来反复这老调呢?如今你已长了这孽根,将来看你弄娇弄艳,装笑装颦,招致了蹂躏、摧残、攀折之苦,而步你祖先们的后尘!”
实际,迎送了三十几次的春来春去的人,对于花事早已看得厌倦,感觉已经麻木,热情已经冷却,决不会再象初见世面的青年少女似地为花的幻姿所诱惑而赞之、叹之、怜之、惜之了。况且天地万物,没有一件逃得出荣枯、盛衰、生夭、有无之理。过去的历史昭然地证明着这一点,无须我们再说。古来无数的诗人千篇一律地为伤春惜花费词,这种效颦也觉得可厌。假如要我对于世间的生荣死夭费一点词,我觉得生荣不足道,而宁愿欢喜赞叹一切的死灭。对于前者的贪婪、愚昧、与怯弱、后者的态度何等谦逊、悟达,而伟大!我对于春与秋的取舍,也是为了这一点。
夏目漱石三十岁的时候,曾经这样说:“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也多,欢浓之时愁也重。”我现在对于这话也深抱同感;同时又觉得三十的特征不止这一端,其更特殊的是对于死的体感。青年们恋爱不遂的时候惯说生生死死,然而这不过是知有“死”的一回事而已,不是体感。犹之在饮冰挥扇的夏日,不能体感到围炉拥衾的冬夜的滋味。就是我们阅历了三十几度寒暑的人,在前几天的炎阳之下也无论如何感不到浴日的滋味。围炉、拥衾、浴日等事,在夏天的人的心中只是一种空虚的知识,不过晓得将来须有这些事而已,但是不可能体感它们的滋味。须得入了秋天,炎阳逞尽了威势而渐渐退却,汗水浸胖了的肌肤渐渐收缩,身穿单衣似乎要打寒噤,而手触法兰绒觉得快适的时候,于是围炉、拥衾、浴日等知识方能渐渐融入体验界中而化为体感。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心境中所起的最特殊的状态便是这对于“死”的体感。以前我的思虑真疏浅!以为春可以常在人间,人可以永在青年,竟完全没有想到死。又以为人生的意义只在于生,而我的一生最有意义,似乎我是不会死的。直到现在,仗了秋的慈光的鉴照,死的灵气钟育,才知道生的甘苦悲欢,是天地间反复过亿万次的老调,又何足珍惜?我但求此生的平安的度送与脱出而已,犹之罹了疯狂的人,病中的颠倒迷离何足计较?但求其去病而已。
。。。
还有很多艺术作品,初见时因并未悟道明通,未能尽悟,但也隐约有所感。
比如罗马的著名雕像《圣特雷萨的沉迷/狂喜》,ecstasyofsaintteresa,只有在癫痫痴梦状态才能通神,是一件真正的神作。
年少时的言羽,虽然还没有掌握生死大道,尚不能轻易地构建和重组人体基因,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即可延年续命,但在医生妈妈的熏陶下,很小就隐约地意识到了人类身体的神奇。
那时树德九中校园有一个众人皆知的胖子,名叫216,因为他重达216斤,大家都叫他216,后来连他真实的名字都没人记得。
言羽一直很诧异,在那样穷苦的年代,是什么样的循环机理,可以让一个高中的同学胖成这样?
还有一个同学叫“火娃”,冬天也穿短袖短裤上学,也不觉得冷,手一直都是火热的。
言羽忍不住就会想,大家同样都是人,为什么火娃的身体就如此不同?
甚至还会很奸邪地想,自己从小一玩火就会尿床,这个火娃,会不会也因为太火,经常尿床呢?
受父亲从小“体德智”教育的影响,言羽立志长大后为家人和世人解决家族遗传的高血压、糖尿病、鼻咽炎等病痛,后来果真通过人体重构疗法,解决了人类一切生理上的问题,甚至永久消除了肉体的死亡阴影,却带来了心理上更加困惑的谜题。
而这种困惑,其实从小就一直萦绕在言羽身边,从未消散。
比如在做一件事,举手的那一刹那,或者是踏脚的那一瞬间,脑子里会突然飞快地闪过一个念头:
这情景在梦里出现过!绝对!而且相当肯定!
难道是自己前世来过,见过或做过什么?
也常常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只要是家里很安静的时候,就可能听见楼上像是有玻璃球,或者钢珠,从高处掉落在地板上的声音,不停的弹~弹~弹,直到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哪怕楼上没有人,甚至就是住在顶层,也会如此。
有一种比较科学的解释,即主观意识决定客观感受,这种声音不是发自自然界的声音,而是来自于人的大脑皮层,由于疲劳或者什么什么原因,大脑里产生了这样那样的什么信号,然后导致极为真实的幻听效应,这种空境,和真实其实完全一样难以区分。
。。。
而在沉静入定的梦中,言羽时常会梦到很多奇怪的事。
比如自己竟能悬浮在空中,释放出万丈华光。
虽然在梦中也分明能感到悬浮的仙人并不是自己,但是仍能感觉到他与自己有关,似乎他迸发的星光,就有一部分源于自己,是自己精神的一部分,以星光的方式,依附于他,所以才能感应到其所见所感。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残疾人雷波略70米开外,一箭将火箭射中引燃熊熊火焰,言羽印象深刻。
不知是不是受此影响,抑或小时候熟知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缘故,言羽常在梦中射箭、狩猎,还玩一种掷箭入筒的六博棋,投得特别准。
甚至梦见自己身为丛林女战士,为了射箭方便,竟然自己割掉了一边乳、房。
也常常梦见从高处向深处坠落,直落下无边无尽的黑暗深渊。
后来言羽终于明白,微星人类都是来自星星的你,只有揭开了人类基因背后的秘密,才能了解自己前世和来生之迷,而那种专心沉思,浑然忘我,如梦如痴的奇妙感觉,正是通神通灵的关键,除非亲自体悟,实在难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