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辅帝理政之大明智妃 > 章节目录 第147章 崇祯悔错迟 玉妃叹暮明
    (194)

    于是,前送紧急战报的辽东驻军少将方春,怀揣调帅圣旨如释重负,高兴满意地拨马而回;可受西北军首领洪承畴之命,入朝要钱的韩程,仅得崇祯帝一句“军队缺钱可暂向地方官府转借”的敷衍话,不得不失望地空手而归。

    尽管快刀斩乱麻般地果断解决了,东北西部两地人事经济矛盾,但当崇祯帝精神恍惚,慵懒地下朝回到乾清宫后,却仍然心神不宁。原本欲坐下重新修改几页《崇祯朝发展规划》,但眼前突现无数张冷嘲热讽的面孔,和明褒实贬的挖苦言语。

    “嗬,还改的什么哩?尔今‘中兴’一词,早成了颇具讽刺意味的专用语。”他不由深为感叹地想。可刚把《规划》弃置一边,又突觉有点困倦,于是便伏案而眠------恍惚中却将目光下意识扫向祖皇神像,但既往每看都觉和蔼可亲的面孔,和温暖的目光,此刻竟也变得严厉冷峻。

    “‘臣民宽而不知感’。故朕屡教汝子孙以法治国,理政贵严。但必在君王明察秋毫基础上。朕从未叫汝等滥杀无辜,更不许错诛忠臣良将。”似祖皇已从画框内走下来,站自己面前严厉训斥道。“更何况朕倡导‘以仁孝治天下’。这一条汝落实得如何?滥杀无辜错诛忠臣良将是为仁吗?丢失吾大明数省几万里疆土,又让江山社稷岌岌可危能为孝吗?不仁不孝之子孙,如何保吾大明江山千秋永固?死后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老实说,汝算得上一个既有理想抱负,并有雄才大略的朱氏后代,亦能严于律己兢兢业业;原本是应成就一番事业,最起码能够守成的。但沽名钓誉和极强的虚荣心;狂妄自负,胸怀狭窄;猜疑心重,缺乏忍耐宽容,却是汝的致命伤呢。”

    “臣孙早已知错,并已下罪己诏,向天下臣民悔过。”意念中崇祯当即匍匐在地,恳切地祈求道。“祖皇教吾,何以方能挽回败局颓势?”

    “尔今醒悟已经悔之晚矣!上苍留给汝已为时不多,好自为之,尽快处理善后吧。”祖皇却无奈地连连摇着头道。“其实,凭心而论,汝本不应是个亡国之君,却一不小心竟演了一亡国悲剧。但不要泄气,汝却有幸结交一红颜知己,若干年后,她会为汝正名------”

    当崇祯还欲追问“这红颜知己究是谁”时,突被一阵炮声惊醒。

    “小兴子,这是什么声音?”崇祯惊愕道。“怎么在偌大北京城中心,似有枪炮响声?”

    “主子爷,大事不好!”小兴子惊慌失措跑进来道。“刚才持续不断的枪炮声,却是李自成的匪军正在攻城。”

    “胡说。前几日从西军前线来报战情的少将说,洪承畴的部队和当地民团,还将李自成匪军挡在黄河以南哩。”崇祯摇头怀疑道。“这才几天时间,吾大明军会败得这么快?”

    “皇上,是真的。刚才正是李自成匪军攻城的炮声。”此时,兵部尚书周延儒进宫,便正好接过话茬道。“唉,说起来还怨兵部,没给皇上当个好参谋。西军来的方春讲的很清楚:本军兵力不足,难挡匪军攻击;幸得民团协助,但需补助军需。可皇上让其自想办法;民团得不到军需,自然很快退出;西军势单力薄,难挡李匪数十万大军,自然兵败加速。”

    “这是天欲亡吾大明矣!”崇祯仰天长叹道。“刚才朕伏案小憩偶做一梦,祖皇已教朕御敌之方。小兴子,快去坤宁宫宣皇后和长奉公主,随朕一同去皇宫后万寿山。”

    “是。奴婢这就去宣。”小兴子以为崇祯要带皇后公主,去万寿山什么好去处躲藏,于是放心地答一声便去。

    时近黄昏,西天边出现火烧云。城外炮声愈来愈紧,亦愈来愈近。便装的崇祯领着同样便装的妻女,出了皇宫后门,由低到高,一路向万寿山半腰走去。

    “父皇,您老这是领俺母女到哪里去?”年刚15岁的长丰公主,边走边好奇问道。

    “朕的好女儿,你不常怨父皇往日带汝玩的少吗?”崇祯苦笑笑道。“朕今日就带你母女俩,咱一家三口到一好去处。”

    三人此刻已来至旧井旁和歪脖树前。

    “这倒是什么地方呀父皇?”公主天真问道。皇后却满腹狐疑。可尚未等母女反应过来,崇祯已手起刀落,先杀死女儿,又快速将皇后推入老井;随抽下腰中布带,系于歪脖树干,义无反顾地将脖子伸进绳套,双脚离地,倾刻间人便没气。

    唉!可叹一代骄皇,满怀中兴大业未竟,而历经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最终却亡于己手的深深遗恨,带着妻女,去追祖皇先帝去了。留给后世和诸多史学家们无限遐思------

    李自成军攻城的枪炮声愈来愈紧,亦愈来愈近。虽然城四门的守军还在拼力抵抗;锦衣卫和禁卫军更加强了宫闱守防;但明知寡不敌众弱不胜强,再坚固的城墙,怎禁得火炮连续攻击?更何况末世之兵,早无胜心和战斗力;且深知大势已去,城破国亡是迟早的事。

    所以到处是仰天哀叹人心惶惶。再加上一向习惯于唯命是听的阁员朝臣,太监宫女及杂役们,一猛里听不到皇上召宣圣上旨意,还真有点不习惯和空落落的呢。于是,为了探听消息,好做下步打算,各部司见不到皇上;各内宫看不见皇后;便不得不去毓庆宫找“二把手”皇贵妃徐如玉询问情况。

    而此刻的毓庆宫,亦不平静安宁。虽然深居宫闱尚不清楚朝廷和外部情况,但偶见朝臣阴沉的面孔幽郁的眼神,再加上愈来愈近,愈来愈紧的枪炮声,大家也能猜出个八、九分:肯定是又将发生什么重大事变?早前听说李自成的起义军已占领西北四省,正在向中原进攻;后又听说李军已占领洛阳,随突进到黄河南岸。时下听此愈来愈近,愈来愈紧的枪炮声,该不会是李军已在攻城吧?那将意味着什么?既不敢轻易说出口,亦不敢向深处去想,只能彼此交换下不安的目光,实际上是心照不宣。虽没人安排,但各自都悄悄做着逃难的准备:规整衣物用具,该打包的打包,需装箱的装箱。而总管凤羽姑娘则加空时不时出外一趟,以便随时谛听着朝廷,和宫内外的消息情况,心中有数好做下步行动安排。

    而身为主角的玉贵妃,虽手中什么也没做,只静静地坐在梳妆台前,但此刻内心中却更加翻江倒海。面对目前急转直下的恶劣形势,她不能不浮想联翩------

    自十余年前冤杀袁崇焕后,崇祯的确吸取教训,不仅随即便颁布了“罪己诏”,且嗣后性格和处事方法亦大有转变;原本事多的辽东西北亦加强了防务。有了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兴大业亦能有序进行。可有几年时间,亲眼看到百废将兴的大好局面,想着大明的美好前景,自己不由为这位年轻有为皇帝暗暗叫好;为自己,亦为天下臣民庆幸,能遇上这么个既英明仁德又睿智能干的好皇上!但“天无日日晴,花无百日红”。如此的边防安定,百业行旺却竟好景不长:随即不久,辽边战事重起;西北匪患又兴。朝廷和崇祯帝,因忙于东边“救火”防备金人犯境;西边“治水”致力平息匪患;那还有闲情逸致再顾忌王朝中兴和臣民疾苦?眼瞅原前一切美好理想,顿变泡影,岂不令人可悲可叹?!

    近年来,虽东北辽边战情,和西北匪患状况,极少有人向己提起,崇祯亦少同自己沟通商讨,但实际上玉贵妃比谁都清楚。就说眼下,那愈来愈近,愈来愈紧的枪炮声,不正是李自成的民军在加紧攻城吗?至于最终谁胜谁负,明眼人一看便知。将眼下恶劣局势先放一边,仅从双方官兵心理和情绪分析,李胜明败已成定局。

    也许高李及部属当年刚起事时,各出自不同原因,多为“逼上梁山”使然;但后随着势力不断壮大,攻城掠地抢钱夺物欺男霸女,日渐将改变命运,较高物质精神享受的追求,代替了“打富济贫”解救天下穷人的起义宗旨。享受上层人生活的伟大目的,再加前头领高迎祥被明皇寸磔的刻骨仇恨,促使着这支军队要誓死夺取大明政权;而王朝没落时的腐败政治,贪墨官员,不平等的官兵关系,及崇祯皇帝个人性格上的致命弱点,都将加速这个没落王朝的灭亡。

    这决不是以任何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包括尚还比较清醒的皇贵妃自己。

    嗟乎!天欲下雨娘要嫁人随它去吧。

    可也怪了,以我们家这位主子爷的火爆脾性,往常即便发生件较此小得多的事变,他也总是坐卧不宁,不是急召阁臣商讨对策,便是直找自己讨要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