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的少年时期,总要摔几个跟头才能跑的更远
听了李老师讲述了少年时期因为看电影跟人家打架的故事。
我笑道:“师父,你小时候还真猛呢!”
李老师笑道:“猛狗屁呢,没事可别跟人打架,没好处。”
我说:“那是自然,现在和谐社会,有法律呢。”
李老师说:“对着呢,啥都得**律。”
不过,我又好奇的问道:“师父,当时你打赢了,为什么感到一丝的失落,不高兴呢?”
李老师说:“我也说不好,就是感到失落。不过现在知道,这事儿就是个导火索,要是知道对以后的影响,我宁愿不打这一架。”
我好奇道:“为啥这么说呢?”
李老师又像讲故事一样,把少年时期退学的事儿讲给我听。
跟黑二狗打架虽然已经过去一段日子了,但是在少年耀斌的心里却一直没有忘却这件事儿,特别是二狗临走前丢下的一句愤恨的话“你等着!”这虽然大多是一句场面话,但是居安思威,小心驶得万年船的道理少年耀斌还是懂得的。特别是那一晚虽然赢了,其实也是惨胜,要不是恰巧把二狗的鼻子打破了,僵持下去肯定是少年耀斌输了。别人不知道,少年耀斌心里跟明镜是的。光从体格上,他就不占优势。因此他在思考着怎么能在下次与黑二狗打架的时候能再打赢。耀斌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胆大心细,能正视自己的缺点,遇事懂得分析,这也是他能做八个少年的老大,而且大家都信服的原因。
这么想着,耀斌决定得锻炼身体,练习功夫,把自己练强了,才是取胜之道。去少林寺是不可能了,他作为家里的大长孙,爷爷肯定是不会同意他出家的。找左近的高手拜师学艺,高手这个群体自古以来都是稀有物种,游离于小市民之上,不是那么容易找的。那就只能找武功秘籍来练了,当时小书摊上都有卖的,特别是在《少林寺》播出后。
买武功秘籍,这是需要钱的。在八十年代初,五分钱买一个鸡蛋,一分钱买两盒火柴的年月。孩子们是没有零花钱的,因为大人手里都不怎么有钱。所以虽然有小书摊卖书,但是一般都是有收入的青年买的,少年没有去买书的,不是不想买是买不起。
少年耀斌于是就把七个兄弟约在一起,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听说要大家一起练武功增强战斗力,自然都是一百个支持。但是一听说要凑钱买武功秘籍,都焉了,因为都没钱啊······一本小书要两毛七分钱呢,在那个年月对十三四岁的少年来说可不是一笔小的数目,要是哪个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手里有两毛七分钱肯定是要没收的。没有钱就不能实施计划,为了搞到钱,大家最终决定去捡破烂卖了买武功秘籍。于是每天下午放学,八个少年就到县城周边捡碎纸片、生锈的铁片拿去卖,皇天不负有心人,不到一个星期就让他们凑足了两毛七分钱。
怀揣着这笔巨额资金,八个少年来到了小书摊前。在选择武功秘籍的时候,大家发生了不小的分歧,有的说要练《少林七十二绝技》,有的说要练《武当内功》,还有的说要练《硬气功》,不一而足。在小书摊看了这么多武功秘籍后,少年耀斌觉得那些所谓的绝技都太难上手,不适合短时间内提高战斗力。回想那一晚上,黑二狗抱摔他的那一下子好像就很实用。最后,由他决定买《中国式摔跤》,这个实用,入门也不难,利于迅速提高群体战斗力,其实小孩打架大多都是打着打着就摔起来了。
讲明了这一点,其他几个少年自然没有别的异议。买回这本武功秘籍后,每天下午放学以后,八个少年就跑到打麦场上练习摔跤。八个人分四组,两人一组,捉对练习。摔的浑身酸疼,一块块淤青,也都不喊疼,直喊爽。虽然技法很粗糙,但是在这种不停地摔打中,抗击打能力,却在不停地变强,身体也慢慢的变得壮实起来。其实这也暗合了武术练习中,不会打人先练挨打的基本要求。
就这么不停的练习着,八个人都觉得身体变得越来越壮实了,功夫也越来越高了。其实这更多的是心里因素,觉得自己掌握了高深功夫,变得更自信了,同时也更浮躁了,看谁都欠揍。就这样每天在学校里欺负欺负同学,放学约个架啥的。慢慢的家里也知道了,每次打架后,在学校是轻则罚站,重则挨揍,回家准定是挨揍。过去的学校可不会跟你讲什么素质教育,跟学生讲理,那都是真揍,不过说来也怪,当年就没听说哪个学生整天没事想不开,闹个情绪跳个楼啥的。在家里,家长是绝对跟老师一伙儿的,被老师揍了,那准是附和着老师说“揍得好”,然后跟老师配合双打。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到学校找老师,给老师记大过。所以说,现在的学生都被这个社会惯得太矫情,太脆弱。
就这样这个中学生小组织,每天在老师和家长的配合双打中愉快的过着初中生活,除了学习真的都过的挺开心快乐的。直到有一天,他们听说,学校里来了个体育老师,是个武林高手。电影里演的要想提高自己的修为,必须找高手过招。于是在一个周末,八个少年兴冲冲地跑到学校教师公寓去,找老师比武。那时都头脑简单,学生周末休息,老师肯定也回家休息啊。他们被战斗的热情冲昏了头脑,忘了这一茬了。冲到公寓,没找着人。真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他们虽然败兴而归,但是事情却没有这么结束。学生找老师打架,这对于学校来说,必须严惩,以儆效尤,特别是少年耀斌作为八个人的小头头必须严打。于是,在周一开学的时候,把他叫到校长室,却没让他进去,在走廊里罚站,而是把家长叫到了学校,进行谈话。少年耀斌在走廊里看到新挂的一张个人立体照,一位老人,身着当时最流行的蓝色运动服,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侧身而立,身姿挺拔,双目炯炯有神。旁边竖着一行小字“中华武林百杰——张桐”。这是李耀斌老师第一次见张桐老师的印象。
少年耀斌目不转睛的看着照片,心里想着我要是能成为他的弟子就好了,肯定能学一身过人的本领,然后仗剑行天下,除暴安良。他正在心里琢磨着怎么拜师学艺,不曾注意父亲跟校长的谈话。一会儿,父亲低着头走出校长室,看到站在校长室旁的孩子,叹了口气,说:“跟我回家吧。”
少年耀斌一愣,这不是刚开学么,怎么又回家。不过只要不上学,他才懒得管这些呢。回家后,父亲说:“学校让你回家反省,其实也就是劝退。但是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学校不得开除学生。所以学校希望你自己提出退学。这段时间你自己好好考虑一下,是继续读书,还是下来打工。”说完这些父亲丢下愣住的耀斌,头也不回的出门了。
少年耀斌,第一次这么正视自己的未来,反省自己的过往,用他那略显稚嫩的思维思考着他的人生。第一次,他觉得自己之前在学校里的做法是错的,那就是校霸的行为,不是侠义人士所干的,他要做真正的大侠,而不是地痞流氓。学是上不成了,并且自己在读书方面没有多大的天分,所以他要去找张桐老师学艺,练就一身好武艺。当不了文魁,那就做武魁好了,行行出状元嘛。
于是,他就用在家反省的日子,到处打听张桐老师的消息。黄天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打听着了,张桐老师就在蓝田县。这一消息无疑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更加决定不能去上学,要去练武。
转眼,反省的时间到了。少年耀斌给出的决定就是不读了,他要去练武。多年后,李老师对这个决定其实是有些后悔的,即使读不好书,也应该再读几年的。但是当时就不想上学了。父亲得知这一消息即伤心又感觉意料之中。那就退学吧。
那一年,李老师才刚刚16岁。当时的少年耀斌,心中暗喜觉得终于可以安心去练武了。殊不知是他想的太天真了,更大的变故还在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