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思南说道:"这王皇后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吗?!"
李登阁道:"确是如此。"
洪冥道:"这王皇后乃王仁佑之女,与长孙无忌一脉同枝,皆为关陇门阀,王皇后既然失宠,长孙无忌便想除掉武逆,但他见圣上过于仁弱,二皇子李恪却是经日习武,年富力强,暗揣其有觊觎皇位之意,于是他便想用个一石二鸟之计,先用武逆除掉李恪,然后再废掉武逆。"
洪思南立刻道:"此计甚妙!长孙宰相果然是高啊!"
李登阁见洪思南兴奋的样子,心想他原来喜欢这种阴谋诡计,此计虽妙,只是太过阴损。
洪冥道:"当时圣掌门在长孙府内安插了很多眼线,但后来大都被长孙无忌一一拔除。据仅剩的两个府内眼线回报说,武逆之母杨氏曾秘密拜访长孙府,为武逆求情,那长孙无忌巴不得将其女儿除掉,自然是不会支持武逆做皇后。但听说武逆在入宫前与江湖人士过从甚密,长孙无忌见有机可乘,便敷衍说吴王年富力强,为当今圣上肘腋之患,如能除掉吴王及其侍从,皇位巩固,则论功行赏,武氏亦颇有登顶凤仪之望,杨氏听后忙回宫与武逆计较此事。"
洪思南道:"那武逆真能杀死吴王?"
李登阁也问道:"她会不会先从吴王身边的侍卫下手?"
洪冥道:"你们莫嚷,且听老夫细说,那杨氏访过长孙府不久,有一日老夫随圣掌门去吴王府赴宴,席间老夫曾与吴王府管事杨之鉴比武助兴。”
李登阁好奇的问道:"前辈所说的这位杨管事便是现在长安的西博门总掌门吗?"
洪冥"呸"了一声,怒道:"就凭他这点功夫还当总掌门?真是不够丢人,当时我二人在吴王府切磋时,他就差点输给我。"
洪思南笑道:"爹,你当时没输的很惨吧?"
洪冥道:"当时我一不留神,让他赚了一掌,主要是当时执明功还没有练成,若有现在这般功力,三掌他都接不了,哈哈哈哈哈哈。。。"
洪思南道:"爹,您就别吹牛了。"
洪冥道:"好好,说正事,当时我们欢饮而散,圣掌门喝的多了点,吴王便让人将其架到王府厢房休息,我在门外守候。过了一会儿,我听到房内传出浑浊的呼吸声,又过一会儿,听到'噗通'一声,好像是有东西掉在了地上,我担心圣掌门安危,大声喊道'圣掌门,你没事吧'?不料里面竟传出圣掌门粗重的咳嗽声,我当即破门而入,只见房内烟雾缭绕,圣掌门大声道'洪兄弟快出去,烟里有毒'!我一听,二话没说,屏住呼吸,跑到里边将圣掌门扛了出来。"
李登阁道:"洪前辈果真是重情重义。"
洪思南拍掌道:"爹,你好厉害,嘻嘻。"
洪冥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当我把圣掌门救出来时,他已满口鲜血,圣掌门武功极高,别说一般高手,就是绝顶高手也难将其伤到这种程度,很明显他是中了剧毒,当时他从怀中取出掌门黑印交给我说不用替他报仇了,传令下去,谁能找到太初天玺,谁便是下一任博望门圣掌门,唉。。。"
洪冥说罢不住叹息。
洪思南道:"如此说来,此事与吴王有关啊,因为圣掌门是在他的府中中了毒。"
洪冥道:"此事与吴王无关,吴王知道圣掌门出事后,急赶过来要到房内寻找线索,是我提醒他,他才幸免于难。同时还说这间房间是他经常练功静坐之处,每日都有人清理洒扫,实在不明白怎么会这样。"
"那肯定是有人想害吴王,刘掌门却不幸误入圈套,替吴王挡过了这一劫。"洪思南又说道,"莫非真是那长孙与武逆所为?"
洪冥道:"一个时辰之后,等房内烟雾散尽,杨管事派人进去搜查,找到了三支未燃尽的香束,吴王一看便知是玄缈香。"
"什么是玄缈香?"洪思南问道。
李登阁只装作不知道。
洪冥道:"那是皇宫内御医'玄邈二怪'研炼的一种迷香,吴王常出入宫内,所以一见便知,此香并无毒性,但若掺入其他剧毒之物,那就难说了。"
李登阁道:"我在那黑湖边时曾见过药王孙思邈,他跟我说起过此事。"
洪冥愠道:"那老东西还没死吗?他去黑湖边做什么?"
李登阁笑道:"孙药王身体仍甚健旺,后来朝廷派人来请他回去给圣上治头风去了,他听人说老前辈曾在黑湖边出现过,于是也寻到了那黑湖边,希望向前辈说清楚此事,并不是他们害了刘掌门。"
洪冥叹道:"这也正是老朽疑惑之处啊。。。。。"
李登阁只见他抬头思虑了一会儿,然后又坚定的说道:"虽然'玄邈二怪'不曾直接参与谋害圣掌门,但毕竟是帮凶,帮凶也该死!"
洪思南问道:"爹,你把他杀了?"
"圣掌门之死实令老朽痛心不已,当时我跪在圣掌门身边哭了好久,直到哭干了眼泪,然后便要背着他尸身回博望总殿,叫众兄弟们同来吊唁。"
李登阁见他一边说,眼里一边含着泪花。
"但是吴王阻住我说,既然圣掌门将掌门黑令交给了我,实是对我寄予了厚望,一旦我将圣掌门送回总殿,那擎魁二使、三元、四御、五老、六司等人肯定尽来争夺掌门之位,他见我武功还未到佳境,想留我三日,传我几项上乘武功,也算是报答了圣掌门与其一番知遇之恩,老朽彼时心乱如麻,吴王说什么我都听了。"
洪思南道:"那吴王功夫真有那么厉害吗?"
洪冥沉吟道:"吴王天纵英才,于天下间所有成名武功均有涉猎,要不然也不可能编纂出一部武功旷世绝典,而圣掌门虽不如吴王见多识广,但他却将执明内功这一门功夫运使到了极高境界,可算与吴王平分秋色呢。"
李登阁暗道,原来习武之道在精,而不在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