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古代的温馨小日子 > 第四百七十六章 明天请早
    荒地中已经载了麦子的二十亩田里都已经竖起了不少的架子了。

    这架子是杨永安之间就立好的。

    现在只要把草垫子扎好久可以了。

    这是为了方便掀开,所以才这么麻烦的弄的。

    也是为了防止万一哪天突然热了,来不及掀开草,把家里的麦苗给捂坏了而想出来的办法。

    毕竟,他们可是种了二十多亩的田呀!

    可不是那么几亩地呀!

    现在只要把盖苗的垫子扎好就可以了。

    荒地的草从收来了就没有运回家过一直都是放在北边的空地上的。

    杨永安是打算用稻草和芦苇一起扎草垫子的,为此,杨永安这样的话也可以弄的严实一点。

    到了荒地,杨永安就和儿子杨世康来时扎草绳了。

    草绳扎的很粗糙,就是将一二十根稻草头尾打成结,连起来。

    一个时辰就这样过去了,杨世福也过来帮忙了。

    村东荒地迎来了第一批买芦苇的人。

    到地方之后,杨永安就从河对岸向上溪村的人挥手示意,让他们从前面的桥头过来。

    不久,上溪村的两个村民就背着重重的芦苇到了村东荒地。

    到了荒地之后,杨永安就让他们排队,然后开始一个一个给他们称重。

    第一个男人扛的芦苇有一百二十三斤,所以这多出来的三斤就不好算钱,因此,杨雨薇直接让他说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划了三笔正字,告诉他之后如果满了二十斤在算那笔钱。

    交完芦苇,记好账,杨雨薇就直接从钱袋子里拿出来了五枚老旧的铜板拿给了那个大叔。

    那个人拿到钱后,高兴极了,揣好钱,给杨家人道了谢,就快步的离开荒地了。

    那样子,显然是得了甜头,急忙赶回村子继续弄下一批的芦苇呀!

    其实,那个汉子家里的条件也并不好,他是由寡母养大的,所以生活一直以来就不怎么好。

    好不容易取了媳妇,日子也没有之前那么艰难了。

    但是有了媳妇,就有了孩子,家里多了四张嘴,让他肩上的负担就重起来了。

    家里的孩子还小,家里的田也不多,一年的收成并不够一家人吃的,所以他经常到镇上去找活干,这样家里才稍微过的下去一点。

    所以一听到村长说杨家村来人要以一文钱二十斤的价格收他们村没有人要的芦苇,他就赶紧让家里的媳妇和会走的孩子都到芦苇地去割芦苇。

    他干活本来就是一把好手,媳妇和孩子们也帮了不少的忙,所以才这么快就割了这么多的芦苇。

    他听说是先到先得,迟了就不收了,所以割了一百多斤的时候,他就把芦苇背到这里了。

    汉子得了钱,就更起劲了。

    他看了杨家人的田,估摸着有二十亩的样子,所以就知道自己的动作要快一点了,不然迟了,可有他后悔的了。

    有一就有二,杨永安给第二个汉子过了称,杨雨薇也记录了多余的斤数,然后把钱交到了这个汉子的手上。

    与之前的那个人相比,这个汉子的动作有过之而无不及,到过谢后,就跑了。

    而杨世福和杨世康兄弟二人呢!则在一边打草结。

    收完之后,杨永安就开始编草垫子了。

    他把芦苇几根几根一头一尾的绑在一起,让杨世福和杨世康将芦苇的头按住,然后把打了结的草绳像编草席那样开始穿插在芦苇之间,当然,在编的时候,杨永安还添了不少的芦苇,这样编的垫子就跟家严实了,而且用的稻草也减少了。

    编了一段之后,杨永安就让杨世福和杨世康两个继续打草结

    时间就这样过去,上溪村的村民也不断的有人来荒地卖芦苇。

    到后面,杨永安一个人的速度就跟不上杨世福和杨世康兄弟二人的速度了。

    所以杨世福就反过来接过杨永安手中的活。

    杨世福和杨世康兄弟二人都会编草席,所以杨永安只是稍微的说了一下,杨世福、杨世康兄弟二人就明白该怎么编这草垫子了。

    因为草垫子比草席的编法粗糙多了。

    如果有人送芦苇来的话,杨永安就来称一下称。

    算钱和记账就是杨雨薇的事情。

    很快,第一张草垫子就编的差不多了,杨永安就让杨世福和杨世康兄弟二人帮忙把草垫子搬到田里,然后盖在了搭好的架子上。

    这样就把一个架子的麦苗给遮完了。

    等杨永安将最后一节编好后,整张草垫子就编好了。

    这个时候的芦苇都枯黄了,所以比较轻,这也是杨永安出二十斤一文高价的原因。

    他稍微算了一下,一亩地大概有六个高乡,一个高乡一个架子,编一个草垫子就可以盖一个高乡的麦苗。

    这样一算的话,一个高乡大概用一百斤左右的芦苇。

    也就是说一亩田,差不多要三十文钱的芦苇。

    粗略一算,他们家买六百文的芦苇就够了。

    算好之后,杨永安就把这件事情给小女儿说了,让她注意一下。

    虽然今天不可能把所有的芦苇都收齐,但是他们还是大概要有一个数才行!

    不过现在也还没有收多少,还有的收呢!

    编好第一张,杨永安就开始着手第二张了。

    以杨世康的打草结的速度,勉强能供应的上杨永安和杨世福的使用,因为之前他们还打了不少的草绳,所以杨世康一个人来打草结也还是能行的。

    因为有了第一张的经验,所以杨永安编到二张的是,速度就更快了。

    中途也来陆陆续续的来了几个上溪村的村民,杨永安也为此耽搁了一些时间。

    时间就这样过去。

    很快,一亩地的麦苗上面都盖上了草垫子。

    到中午张氏送饭来的时候,杨永安和两个儿子已经盖了两亩多的地了。

    杨雨薇也拿出去一百一十三文铜钱。

    下午的时候,杨永安就让杨雨薇再收一百文的芦苇就停一下手。

    所以下午的时候,只要有人来,杨雨薇就会把这下午的量告诉来的人,说明天早上再收,让他们相互通知。

    村民也知道人家买这芦苇是用来干什么的,自然也明白人家这么做的道理。

    但是在心里却是想的明天一定要早早的来排队,不然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