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德罗在这里描绘了他的理想的演员。他所要求的冷静在实质上是什么呢?关键在于他所说的“理想的范本”,就是中国画家所说的“成竹在胸”。演员要事先仔细研究剧本,揣摩人物的内心生活以及它的表现方式,先在心中把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好,把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准确地塑造出来,这样他心里就有了一个”理想的范本”,于是把它练习得滚透烂熟,以后每次表演都要把这个已经塑造好而且练习好的”范本”,像镜子在不同的时候反映同一事物一样,前后丝毫不差地复现出来。这样做,所需要的就不是飘忽的热情而是冷静的头脑。在当时法国名演员之中,狄德罗最推崇的是克勒雍。他对她塑造人物形象的工夫是这样描绘的:
有什么表演还能比克勒雍的更好呢?你且跟着她,研究她,你就会相信,到了第六次表演中,她就已把她的表演中一切细节以及角色所说的每句话都记得烂熟了。毫无疑问,她自己事先已塑造出一个范本,一开始表演,她就设法按照这个范本。毫无疑问,她心中事先塑造这个范本时是尽可能地使它最崇高,最伟大,最完美,但是这个范本她是从剧本故事中取来的,或是她凭想象把它作为一个伟大的形象创造出来的,并不代表她
本人。假使这个范本只达到她本人的高度,她的动作就会软弱而纤小了!由于辛苦钻研,她终于尽他所有的能力,接近到她的理想。到了这个时候,就己万事俱备,她就坚决地守着那个理想不放。这纯粹是一套练习和记忆的工夫??一旦提升到她所塑造的形象的高度,她就控制得住自己,不动情感地复演自己?像我们有时在梦中所遇见的一样,她的头高耸到云端,她的双手准备仲出去探南北极。她像是套在一个巨大的服装模特儿里,成了它的灵魂,她的反复练习使这个灵魂依附到自己身上。她随意躺在一张长椅上,双手又在胸前,眼睛闭着,屹然不动,在回想她的梦境的同时,她在听着自己,看着自己,判断自己,判断她在观众中所生的印象。在这个时刻,她是双重人格:她是纤小的克勒雍,也是伟大的亚格里庇娜。①
克勒雍可以说是冷静的范例。人们不禁要问:演员自己既不动情感,他怎样能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又怎样能打动观众的情感呢?依狄德罗看,每种情感各有它的“外在标志”,就是一般所说的“表情”;演员只要把这些情感的“外在标志”揣摩透,练习好。固定下来成为范本就行了。“最伟大的演员就是最善于按照塑造得最好的理想范本,把这些外在标志最完善地扮演出来的演员”?狄德罗甚至拿理想的演员比一个会假装有真实情感的娼妓。他认为这样的演员之所以是理想的,不仅因为他作为个别演员,可以按照艺术的要求去表演,可以一个人扮演许多不同的角色,在屡次扮演同一角色时可以扮演得一样好:而且因为作为全班中一个成员,在每个演员都像他那样办的条件
下,他可以和其他演员达到最好的配合,产生全局统一而和谐的效果。假加每个演员都临时凭情感去表演,戏的章法就会大乱。
狄德罗的主张在西方演员中,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赞同。他们之中有许多人还是听从情感的驱遣去表演,并且以此自豪。姑举十九世纪后半期两个最著名的法国演员为例。莎拉?邦娜在她的《回忆录》里叙述她在伦敦表演拉辛的《裴德若》悲剧的经验说:“我痛苦,我流泪,我哀求,我痛哭,这一切都是真实的;我痛若得难堪,我淌的眼泪是烫人的,辛酸的。”安探汪谈他演易卜生的《群鬼》的经验说:”从第二幕起,我就忘掉了一切,忘掉了观众以及戏对观众的效果,等到闭幕后还有好一阵时候我仍在发抖,颓唐,镇定不下来。”很显然,这两位法国名演员都没有理睬狄德罗的劝告。但是在欧洲也有些演员是符合狄德罗理想的。狄德罗屡次提到十八世纪英国名演员嘉理克,却没有提到裴兹杰罗德记下来的嘉理克演莎士比亚的《理查三世》的一段经过①,嘉理克扮演理查三世的激烈的情感②,演得活灵活现,使得演恩娜夫人的配角什敦斯夫人看到他的那可怕的面孔,当场就吓得惊慌失措。但是正在表现激烈情感的当中,嘉理克却暗中瞟了她一眼,提醒她不要打乱表演。从此可知,嘉理克当时心里还是很冷静的。狄德罗也没有援引英国一位更伟大的演员来替他的理论做证据。莎士比亚曾经通过哈姆雷特的口吻,向演员们提出这样的劝告:
千万不要老是用手把空气劈来劈去,像这样子,而是要用得非常文静;要知道,就是在你们热情横溢的激流当中,雷雨当中,
我简直要说是旋风当中,你们也必须争取到拿得出一种节制,好做到珠圆玉润。①
要节制就要镇静,就不能凭一时的心血来潮。莎士比亚的指示与狄德罗的主张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从此可知,关于演员在表演人物情感时自己是否应感受到这种情感的问题,在演员与戏剧理论家之中,存在着两个鲜明对立的阵营,即所谓体验派与表现派。狄德罗是主张先体验后表现的。他的毛病在于把一个基本正确的主张弄得太绝对化了。这里我们须注意两个事实:
头一个事实:演员与演员之间,个人才能是不一致的,有人长于发挥理智,也有人长于发挥情感。据近代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演员们确实可以分为两派:“分享派”(分享剧中人物的内心生活)和“旁观派”(旁观自己的表演):而这两派的代表之中在表演艺术上都有登峰造极的。
第二个事实:过分强调理智控制,每次表演都重复一个一成不变的“理想的范本”,也易流入形式化和僵化,使戏剧缺少生气。 在演剧的领域里和在一般文艺领域里一样,真正的理想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理智的控制不过分到扼杀情感和想象,情感和想象的活跃也不过分到使演员失去控制。每次的表演是复演,同时也
是创造。”理想的范本”一定要有,但是在每次表演中须获得新的生命。当然,这个理想需要更辛勤的锻炼,更高的艺术修养。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