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五星大导演 > 第92章 映前宣传
    新公司是开了起来,新电影也有了目标。

    一切都走上了正轨。

    但是张伟却面临了一个最大的难题,他没钱了。

    之前卖电影版权,拍广告,以及电影获奖拿到的奖金,再加上张伟平时接一些写剧本什么的零活,张伟手里有个五六十万的资金。

    在九十年代这么多钱也算是一笔巨款了,但是这些钱对于张伟要从事的事业,拍摄电影来说,还是太少了。

    拍摄花了三十多万,后期的宣传计划是要用到二十万,还不知道够不够,这就将前期的积累基本上都花光了。

    现在开了新公司,办理各种手续,再加上付了半年的写字楼租金之后,张伟已经没什么闲钱了。

    现在只能做些新电影的前期准备工作了。

    想要继续拍摄,就要指望着的放映效果了,看看是能收回一些成本,或者还是能大赚一笔。

    张伟这边在忙着开办新公司的事情,那边于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的前期宣传和上映工作。

    有了张伟许诺的票房分成的奖励,于东也是拼了,他各方积极奔走联系,bj附近的院线几乎都跑遍了,一家一家商谈。

    最终,于东和发行公司确定了电影的上映日期为10月15日,一个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坏的档期。

    十一的时候电影院肯定会上映一些国庆献礼影片,尤其是今年是建国四十五周年,也算是一个整数年份了,好几部主旋律电影都会在十一期间扎堆放映。

    而再往后面一点呢,就更麻烦了,因为在十一月份院线将会上映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好莱坞大片。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今年一年国内的电影市场一直都不景气,国营电影厂每年拍摄那么多部电影,但是真正有市场号召力,赚钱的片子只有几部。

    观众对国产电影的兴趣锐减,电影行业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为了让华国电影走出困境,让观众重新回到电影院看电影,某局不顾国内片方的一致反对,痛下决心,决定每年以分账的形式进口10部左右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基本表现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影片。

    就是引进片的试水之作,这是一部投资四千四百万美元的商业大片,这是一部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七项奥斯卡提名的好莱坞大片,其冲击力可想而知。

    今年某局就引进这一部电影试水,上映时间定在了十一月中旬。

    以前国内也放映过外国的电影,但是基本都是花个几万块钱买断国内的版权。这仨瓜俩枣的钱肯定吸引不了国外片商的兴趣,因此进来的片子质量都不高,好多连国内影片都不如。

    但是这一次,采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票房分账的方式,那吸引力就大大的提高了。

    虽然分给国外片商的比例也就是百分之十几,大头还是被国内的发行放映公司拿去了,但是国外的片商也算是终于能够喝上一口汤了,因此好莱坞的几大电影公司都是摩拳擦掌,想要在世界上最后一块未被瓜分的电影市场上面大展拳脚。

    这必然会对国内的电影行业带来强烈的冲击,国内的电影行业的资深人士们都不禁高呼“狼来了”。

    但是这些还轮不到张伟来操心,他还是电影圈的粉嫩新人。

    张伟想的还只是怎么能让自己的影片多卖个几千几万的票房,四千四百万美元投资的鸿篇巨制那是什么东东。

    在十月中旬上映,前面避开了献礼片,后面避开了好莱坞巨鳄,于东解释了一下之后,张伟对这个档期还是很满意的。

    上映时间确定了之后,于东就开启了影片的宣传工作,此时离电影上映还有一个多月,正是宣传效果最好的一段时间。

    李姐是302小巴上的一个售票员,她和丈夫来bj闯荡已经四五年了,已经渐渐适应了bj的生活。

    前段时间有一群说是大学生的人来他们公司拍戏,拍他们小巴司机和售票员的故事,她还感觉很新鲜,休车的时候跑去围观,看到电影里面有欺负外地人的段子,她不由想起了自己初到bj开车时的场景。

    今天又有几个年轻人过来,说是电影马上要上映了,希望在她的小巴车身上贴上电影的海报,她开始还不太愿意,但是看到海报印的很精美,就勉强同意了。

    对方还给了她一摞传单,让她帮忙宣传一下,说是等电影上映了可以送给她两张电影票。

    看电影,那是好久之前的事情了,记得还是自己和家里那位刚好上的时候被他领进电影院看过几次电影,后来来了bj,成天出车赚钱,再也没有进过电影院了。

    所以,李姐爽快的答应了。

    与此同时,从九月下旬开始,许多bj的市民都看到了那些平时破破烂烂,到处乱窜的小巴车身上披上了精美的海报,上面还写着“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年轻导演,香港国际影展最受关注新人导演,张伟导演全新力作10月15日在京津唐三地影院全线联映,敬请期待!”

    这个年代车身广告还是个新鲜事,海报一贴出来就产生了轰动的效果,被路人们作为新鲜的话题讨论了好久,张伟也被人关注了。

    一些公交站点报刊亭也都贴上了电影的小幅海报,路边还有人发放传单。

    同时,在bj晨报,bj晚报,娱乐周报,广播电视报,青年周刊等十多份报纸杂志上面都陆续出现了张伟的采访报道和这部电影的介绍。

    为了完成这个庞大的宣传计划,于东和张伟雇佣了几十名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活跃在bj大街小巷的公交站点和人流密集场所发放宣传资料。

    为此,光是宣传海报的印刷费用就花了将近十万块钱。

    另外于东也联系了众多的报社,张伟获奖的事情本来就有报道价值,再加上金钱开路,于是就出现了报纸杂志争相报道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