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夫人一口气连连数了大皇子和小武候数条罪状,掷地有声。
而且每条罪状里都有枉死的人命:首富应天候谢麟、病妇、谢府老管家一家老小、三皇子府的十五名家丁……
如果说第一条,大皇子和小武候仍可以用没有直接证据、毒妇报复攀咬这样的借口来推脱,而勉强稳住自己的神色。
那么,红夫人说到第二条小武候没有上朝的时候,二人的脸已经白得像纸一样了。
说到第三条的时候,小武候已是双腿抽搐不已,哪里还有半点平日的高傲洒脱。
他知道,这一次自己是无论如何也脱不了身了。
一桩桩、一件件罪行,好似一道道惊雷,听得满朝文武胆寒不已:这分明是要造反啊!
连大皇子党的大臣们也深感意外,他们只知道大皇子要争东宫之位,却想不到他竟然敢那么不择手段!
谢清灵的内心:我去!大皇子竟然犯了这么多事!
看来大皇子野心真的不小,而且心狠手辣,恐怕不把她和三皇子弄死是不会罢休的。
“绝不能坐以待毙!不仅要保命,还要为这一世的父亲报仇!”谢清灵暗忖,眼神空前坚毅。
没有人敢吱声,毕竟涉案的是皇子和侯爵,而且不是偷鸡摸狗的小罪,这论断,还得皇上来下的好。
就连耿直的沈知和紫金光裕大夫李青,也都聪明的选择了沉默。
唯有二皇子忧喜参半,喜的是若大皇子落马,东宫之位的角逐由一对二变成一对一。
自己专心对付三皇子就可以了。
忧的是,大皇兄现在落马早了些,他独自对付三皇子和他背后的神秘势力,会很吃力。
至于出手拉皇兄一把?那岂不是引火烧身?不存在的!
皇帝是越听眉头锁得越紧,越听脸越黑,呼吸都粗重起来,随手抓起御案上的一方雕龙墨砚。
“反了反了!你们竟敢如此草菅人命、迫害应天候还结党营私!你们说说,是不是觉得朕老了?是不是想谋反?逆子!!!”
“嘭”原本被皇帝抓在手中的雕龙墨砚重重地砸到了大皇子的身上。
小武候知道,必须做出最艰难抉择的时候到了。
“皇上!谢红氏所指认的所有罪状均是罪臣一人谋划、指使!”小武候抢在皇帝继续责难萧煜景之前,将所有罪行包揽了下来。
“朕念你父亲开国征战有功,让你子承父爵,高官厚禄,自问对你们武家不薄。你为何如此!”
虽然皇帝并不全然相信他的话,但却顺利把注意力转移到了他身上。
“罪臣有私心,罪臣自幼与大皇子感情深厚,希望他能得到东宫之位。除却私情之外,大皇子与罪臣武家有姻亲关系,若大皇子能够得到东宫之位,武家在朝中的地位更为巩固。”
“所以,罪臣一门心思想要帮助大皇子上位。但大皇子为人刚正仁厚,罪臣曾提的很多建议都被他拒绝了。”
“而三皇子最近迎娶了首富应天候之女,势必得到应天候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而且他在处理暴民等政务上赢得了圣上、朝中大臣和百姓的一致好评。”
“罪臣担心大皇子会因此落下下风,便背着大皇子做出许多不法之事来!”
小武候一番话说得十分漂亮,不仅将大皇子摘得一干二净,还顺手给安了个刚正仁厚的高帽,更把自己说得情深义重。
“除却谢红氏所供述的罪行,刺杀三皇子妃等也是罪臣一手安排,大皇子并不知情。甚罪臣罪该万死,请皇上降罪!”
担心后面会再出纰漏,再把萧煜景卷进去,小武候干脆将红夫人并不知道的罪行了供认了出来。
谢清灵不由在心中叹道:厉害厉害,这百胜国朝堂上的戏,可一点不比甄嬛传逊色啊。这小武候把锅都背完了,大皇子是亲骨肉,皇帝老儿肯定会就坡下驴,敲打敲打算了。
“唉!以后少不得还得跟这货斗……”谢清灵一时没有了看戏的心情,满脸哀怨。
经过小武候“招认罪行”的提点,大皇子也反应了过来,忙接口道:“父皇明察,此事儿臣确是今日此时才得知。”
萧煜景明白,小武候牺牲自己,其实是最好的办法了,只有保住自己的地位,小武候和武家以后还有翻身的机会。如果自己也扯进去了,就是全军覆没了。
只有三皇子注意到了,他开口前捏得青筋暴起的拳头和沉痛的表情。
皇帝当然并不相信所有的事情跟大儿子没有关系,更不相信他真的会一无所知。
若真的如小武候说的那样坦荡仁厚,那么就不会有城外那些秘密的驻军了。
但是,就如谢清灵所料,既然有小武候自愿顶罪,他也愿意再给自己儿子一个机会。
“这小武候的下场,便算是朕给他的教训吧。失去了武家的支持,煜景想来也要安分不少。”
“既是如此,众卿可有异议?”皇帝扫视着百官,问道。
低下的百官,自然不会有异议。
大皇子党的庆幸自己的大树不倒。其他大臣也都看出了皇上只听小武候一面之词,摆明了要偏袒大皇子,当然,这里面包括了三皇子夫妇等人。
“来人!将前朝余孽谢红氏、谢清思,罪臣小武候一同关押天牢,等候定罪!至于大皇子,虽不是你授意,事情却因你而起,罚俸一年,禁足十日!”
“谢父皇隆恩!”大皇子强忍对小武候的不舍叩谢道。
“父皇!儿臣斗胆请求不要关押谢清思!”三皇子忽然说。
“为何?”皇帝一挑眉,有些不解。
“谢清思乃应天候之女,虽为前朝余孽所生,但其本身无辜。且其生母在明知万死难辞的情况下主动告发小武候,视为有功。所以,儿臣认为,父皇可以对谢清思网开一面。”
已经将三皇子视为将来明君的大理寺卿沈知,见三皇子为谢清思求情,也帮腔道:“臣附议!赦免一个无关紧要之人,正彰显了陛下恩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