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血裔 > 第八百九十三章 割不断
    程孝廉出现在所有臣子眼前的时候,北京城的那些臣子全都长出了一口气,多亏自己沉得住气,陛下看起来虽然有些病色,但是与大限将至根本就谈不上联系,若是当初听信传言,今儿可就没勇气站在这里了。

    “朕前两日偶感风寒,这北京城可是比成都府冷多了,朕第一次过来过年还不太适应,不知道诸位大臣家中煤炭可还充足?”

    下面的大臣齐刷刷跪倒了一片:“多谢陛下关怀,臣等家中富足,火炭够烧。”

    程孝廉点点头:“都站起来话,大明朝不是满清,你们也都是十年寒窗,又在朝中为官多年,没有要紧的事情不要跪来跪去的,把自己的骨头都跪没了。”

    下面的臣子赶紧应着:“谢陛下隆恩。”

    “朕这几日身子不适,又赶上了多事之秋,以后但凡是下面送上来的折子,内阁先给出批复文书由朕统一批红,今日在朝堂之上便立下大明的规矩,但凡是后宫之内有人敢动这支批红的笔,人人尽可杀之!”

    其实程孝廉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打消那些臣子的顾虑,生怕他们觉得大明又会走上原来的轨道,紧接着就赶紧和太监拉帮结派,到时候大明又会变得乌烟瘴气的。

    虽然不排除太监之中会有好人,但是当他们掌握了权力之后,是不是好人可就难了,中国的史书便是有这么一个毛病,喜欢给人盖棺定论,一个人是坏人,他这一辈就只做坏事了,就算是做好事也是别有用心,尤其是太监,更加从进宫之后就没什么好心眼。

    变坏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人做一辈子好事很难,同理做一辈子坏事也挺不容易的,这是他们大多没有读过圣贤书,也不学孔孟之道,仁义这两个字大多数并不在意,有道是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掌握了权柄之后没有底线才是最恐怖的。

    既然程孝廉这么了,最少在本朝里是没有大臣愿意与太监打交道了,毕竟许多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些太监都不是不孝之人,也都看不起他们。

    没过几日便传来了大周朝廷的消息,听闻夏国相和胡国柱生了间隙,程孝廉笑着点点头,历史上这两个人便是间隙不断,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吴三桂早起兵一年,想不到阴差阳错之下他们两个人差点成了过命的交情。

    不过程孝廉可是了解,这过命的交情只适用于底层的百姓,人的位置越高考虑的东西就会越多,除了一起在战场上拼出来的情谊,基本上不会有什么过命的交情了。

    所以传播了一些谣言过去,在周朝危难的时候两个人还能携手共进退,一旦周朝摆脱了困局,立刻就会分道扬镳,开始为自己的阵营争取利益。

    不过朝廷里边争斗不耽误外面的攻势,周朝点齐了三万兵马奔着山东而来,打定主意要趁着大明出了乱子占些便宜。

    远在山东的袁宗皓可没有闲着,山河军经历了这么多场打早就不是吃素的了,虽是马上要过年了,他们依然迎头而上,准备狠狠教训一番来犯之敌。

    程孝廉突然想起了什么事情:“孔家的人怎么样了?”

    杨有财咳嗽一声:“陛下将他们全都迁到了河南,他们倒是很受当地的百姓欢迎,听闻他们是孔圣人的后世,都对他们十分恭敬,臣还是建议让他们远离人群免得惹出什么乱子来。”

    程孝廉摆摆手:“总不能把他们送到山上去,孔圣人的名号确实大,这些人若是知进退便在河南好生待着,若是不识好歹想要弄出什么乱子来,不还有陈先生的岳父家可以安置么,朕若不是看着孔二叔的面子,一准将他们赶出大明去,一帮投机分子,于国无用,他们才是天下文运衰落的根本,若不是有他们做表率,朕就不相信当初元朝也占据了中原,汉人血性未失,到了清朝怎么就成了这幅样子。”

    到这里他又问了句:“孔二叔怎么样?”

    “孔大人还是心软,一边忙着京中的事情一边私下派人前去照料孔家人,要不然前几日臣也不至于只找陈先生一个人。”

    程孝廉叹了口气:“世事难两全,要看在孔二叔的面子上确实应该让孔府的人享受前朝的殊荣,但是朕做不到,私情是私情,朕可以不杀他们,但依然让他们做衍圣公门都没有,他们若是学不到圣人的风骨,便不要顶着这个名头坏了大明的风气。”

    杨有财也不再劝,实话他也有些看不起这些人,当初大明风雨飘摇,但凡是受过大名恩惠的那些士族都出了些力气,但就偏偏是孔府,一个为大明战死的人都没有,国家养士二百载不就是等着这一日么,既然你不肯卖命,又何必养着你。

    孔毓昱这些日子也很为难,自从他在山东回来便知道大明朝廷不会厚待孔府了,前面先是出卖了大明,后面大明中兴的时候又不愿意出力气帮忙,只想着用一封文书打发朝廷,朝廷是这么容易打发的么?

    况且他一直都知道程孝廉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绝对不会容忍有人骑在头上作威作福的,只是没有想到程孝廉竟然真的敢把孔府连根拔起,当时那个情境他自然不能站出来求情,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对家人的照顾,血脉亲情是怎么都割不掉的。

    只是孔毓圻拒不见他,也拒绝了他送来的所有东西,他要让天下人看看,孔圣人的后代被人逼成什么样子了。

    这寒冬腊月的,饥寒交迫,孔府的一些孩子都被冻得生了病,看着孔毓圻发青的面容,谁也不敢过去劝什么。

    孔毓圻注定要失望了,那些河南府的百姓听闻他的身份都很尊敬他,也愿意拿出自家的粮食给圣人的后代吃,只是绝不肯大明一句坏话,用他们的话就是:“自从打仗以来,去年是我们第一次吃饱饭的一年,朝廷上的事情我们不懂,只是知道大明的皇上是个好皇上,跟着大明皇上走能吃饱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