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野望——桓温传 > 第四十六章, 桓温伐秦
    殷浩打自少年起就一直与桓温玩相爱相杀的游戏,殷浩清谈磨嘴皮子的功夫极高,但是诗却写得不咋地。有一次,殷浩写了一首颇为自得的诗,他不敢贸然拿到名家处献丑,于是就先将小屁孩桓温用来试水。孰料桓温看完之后,把这首诗从头到尾地损足了一遍,末了,还把这首诗当做把柄威胁殷浩说:“你以后可要小心别再欺负我了,要是你再敢欺负我的话,我就把你的这歪首诗读给别人听。”桓温的这个的前科可是当场就把殷浩给气得不行的。

    由于殷浩所主导的两次北伐都惨淡地失败了,东晋朝廷白白地失去了数年宝贵的光阴和百年难遇的时机。由于原徐、豫两州的部队遭到了重大的打击,东晋的中央政府无论在实力上还是在威望上都大为削弱,司马昱手中再也没有多少筹码可以运用了,自此,“内外大权一归于温矣。”既然曾经的诗人殷浩已经黯然封笔了,那么,下一步就该看桓温如何接着把自己理想当中的诗意描绘出来了。

    当桓温把压在自己头上多年的绊脚石殷浩搬开后,自然而然就抢过了梦寐以求的北伐旗帜,桓温像是看到儿时的梦想在向自己招手,他把自己的首个北伐目标对准了立国不久的前秦。

    前秦帝国的发轫者是来自秦雍的氐族首领蒲洪,当年后赵的暴君石虎“虽外礼苻氏,心实忌之。”他遣人秘密地杀害了蒲洪的两个大儿子,蒲洪第三子蒲健因为深为石虎父子的喜爱而幸免于难。因此,当石祗在襄国称帝之后,蒲洪彷徨不定,既欲争霸中原,又有回关中老家的想法。同样想打回老家的羌族首领姚弋仲派遣儿子姚襄率众五万进攻蒲洪,蒲洪率军迎战,大破姚襄,斩首三万多级。后来,东晋朝廷授予蒲洪为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川郡公,而他的部属却有人建议他自立为王,蒲洪也听说谶言有:“草付应王”的说法,并且,他的孙子蒲坚的脊背上有“草付”的纹路,于是,他就改姓“苻”氏,自称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以南安人雷弱儿为辅国将军;安定人梁楞为前将军、兼左长史;冯翊人鱼遵为右将军、兼右长史;京兆人段陵为左将军、兼左长史;王堕为右将军、兼右司马;天水人赵俱、陇西人牛夷、北地人辛牢皆为从事中郎;氐族头领毛贵为单于辅相。

    苻洪雄心勃勃地对博士胡文说:“我率众十万,据形胜之地,冉闵、慕容儁可以指日可定,剪灭姚襄父子也在我的计划之中,我得天下要比汉高祖那个时候容易啊!”苻洪的军师将军麻秋却对苻洪说:“冉闵和石祗正在相持,中原之乱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平定的,不如先西取关中,等巩固基业之后再东向以争天下,那谁能抗拒呢?”苻洪想了一通之后觉得这条思路更好。

    麻秋在取得了苻洪的信任之后,借饮宴之际,下毒鸩杀苻洪,欲趁机兼并他的部众,苻洪世子苻健将麻秋抓获斩首。苻洪临死前对苻健说:“我之所以迟迟没有入关,是原以为中原指日可定。现在看来中原之地不是你们兄弟所能图谋的,我死之后,你们要立即入关!”说完就去世了。

    苻洪去世时六十六岁,苻健时年三十四岁。史书称其:“勇果便弓马,好施,善事人。”《晋书,苻健载记》也称,其母梦见一个大熊罴怀孕而生下了他,于是,给其取名蒲罴,字世健,后来,因为石虎的外公叫张罴,为了避讳起见,才改名为蒲健,字建业。

    苻洪去世后苻健统领其众,去掉大都督、大将军、三秦王的称号,接受了东晋朝廷的官职,并派遣叔父苻安到江东告丧,请求朝廷给予苻健新的任命。不过,他却并没有立即按照父亲的遗命率领氐族部众西进关中,而是按兵不动,屯驻于枋头长达半年之久。这是因为在永和六年年初石赵将军王朗、麻秋率众赴邺之后,王朗的司马杜洪还留守在长安。很快的,杜洪就趁乱自称为晋征北将军、雍州刺史,他以张琚为司马,关中各族部众大多都归顺了杜洪。此时,如果让杜洪觉察出氐族将要入关的迹象,那将会十分麻烦。因此,苻健决定暂时按兵不动,在接受了东晋的官职之后,又接受了襄国石祗加封为自己的都督河南诸军事、兖州刺史的官职,并在枋头命人修缮宫室,他任命赵俱为河内太守,驻屯在温县(河南省温县),牛夷为绥集将军,驻屯在怀县(河南省武陟县),并传令各部在驻地进行密集的春耕生产,对外显示氐族势力一意留在枋头发展,毫无西进之意。有知道苻健密谋却没有进行春耕活动的,苻健就将其斩杀,传示各部。

    做足了功课之后,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八月,苻健自称为晋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雍州刺史,以贾玄硕为左长史,梁安为右长史,段纯为左司马,辛牢为右司马,王鱼、程肱、胡文等为军咨祭酒,率领氐族的全部部众一路向西而去。前此,东晋朝廷正式任命他的官职是:假节、右将军、监河北征讨前锋诸军事、襄国公,目的是想利用氐族势力北上削平石赵的余孽,而此时,苻健为了让自己在西进之后能够受到当地民众的拥护,对外则谎称自己是东晋朝廷所任命的雍州刺史。

    苻健命令鱼遵率领先头部队,先期抵达孟津黄河渡口,搭建浮桥,继而,全体部众悉数离开枋头,尾随而至。在孟津渡口,苻健将大军兵分两路,他命令侄儿扬武将军苻菁与鱼遵一起北渡黄河,从轵关(河南省济源市西北)进入河东地区,然后,再以蒲坂(山西省蒲州)为跳板,西渡黄河,摇动陕北,达到夹击长安的目的。此外,他又命令弟弟苻雄领兵五千火速西上,夺占潼关天险,自己则随后跟上。在孟津渡口,苻健拉着侄儿苻菁的双手,说:“事情如果不成功,你死在黄河以北,我死在黄河以南,不到黄泉,就不要相见了。”看着苻菁渡过了黄河,苻健随即命令烧毁了刚刚搭建的孟津浮桥。

    杜洪听说苻健率众西进的消息后十分紧张,他立刻派遣张琚的弟弟张先率领一万三千部队在潼关北面邀击苻健,苻健率众出战,大败张先所部。杜洪接着下令征召关中的全部部队来抵御苻健。

    苻健下定了继续西进的决心后,率军从潼关一直推进到赤水(源出陕西渭南县箭谷山下,下流入渭,本名竹水,亦名大赤水),然后派遣苻雄进军至渭河北岸争夺土地,并在阴盘(陕西省临潼区东十三里)再次击败张先所部,将张先活捉。氐族酋长毛受率众驻扎在高陵(陕西省高陵县),徐磋驻屯在好畤(陕西省乾县好畤村),羌族酋长白犊驻屯在黄白(陕西省三原县东北),部众均有数万,三人都斩杀了杜洪的使者,派遣子弟向苻健投降。杜洪的弟弟杜郁劝说哥哥投降,但杜洪不从,杜郁也率众归顺了苻健。与此同时,北路的苻菁、鱼遵所部,也跨过黄河,所过城邑,无不降附。杜洪大惧,固守在长安孤城。

    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十月,苻健也将长安周边的三辅之地全部拿下,率领大军直指长安,杜洪不敢恋战,与张琚一起弃城逃至司竹(陕西省周至县司竹园)。

    同年十一月,苻健率军进入长安城,由于关中之民投降苻健的原因在于他号称代表着东晋朝廷,为了继续把这出戏演下去,苻健煞有介事地派遣参军杜山伯前往建康报捷,并向东晋荆州刺史桓温示好。在这种情况下,不知真相的关中居民投降苻健的更是络绎不绝。只有石赵帝国的凉州刺史石宁据守上邽(甘肃省天水市)不降,十二月,苻健命令苻雄率军进击,将其诛杀。

    晋穆帝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元月二十日,苻健正式登基即位,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大赦,改元皇始。追尊父亲苻洪为武惠皇帝,庙号太祖;立妻子强氏为皇后,长子苻苌为太子,苻靓为平原公,苻生为淮南公,苻觌为长乐公,苻方为高阳公,苻硕为北平公,苻腾为淮阳公,苻柳为晋公,苻桐为汝南公,苻廋为魏公,苻武为燕公,苻幼为赵公。以弟弟苻雄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领车骑大将军、雍州牧、东海公;侄儿苻菁为卫大将军、平昌公,宿卫二宫;以雷弱儿为太尉,毛贵为司空,略阳姜伯周(苻健舅舅)为尚书令,梁楞为左仆射,王堕为右仆射,鱼遵为太子太师,强平(皇后强氏弟弟)为太傅,段纯为太保,吕婆楼(为略阳氐酋)为散骑常侍。

    苻健称大秦天王之后,与关中一河之隔的原石赵并州刺史张平,派遣使者向苻健表示投降,苻健封其为大将军、冀州牧。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四月,逃往司竹的杜洪和张琚派人去汉中,请求东晋梁州刺史司马勋出兵关中,司马勋率领步骑三万,再次出兵关中。秦王苻健闻讯,亲自率军与司马勋相持于五丈原(陕西省眉县西南斜谷口西侧)。大敌当前,杜洪对司马勋说:“不杀掉张琚,关中不可能属于国家所有。”于是,司马勋要求张琚到军营议事,在座中将其诛杀。张琚的弟弟逃往池阳,聚众攻击司马勋。司马勋与苻健屡战屡败,只好退回南郑(陕西省汉中市)。

    初步安定了关中地区之后,秦王苻健往各地派出使节,询问民间疾苦,降低赋税,选拔人才,开放原属于石赵的皇家禁苑,废除石赵的苛政,禁止奢侈的服装,除去无用的装饰品,与民休养生息。幸运的是在这一年里,关中地区野生的桑蚕遍地,野生的庄稼也是漫山遍野,百姓捡拾蚕茧制作成衣服,捡拾野粟米充饥,让前秦政权巩固其统治创造了条件。

    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四月,司马勋步骑三万再次北伐,与苻健交战于五丈原的时候,桓温的主力却一直按兵不动。到了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八月,桓温命令梁州刺史司马勋南下,配合北上的益州刺史周抚,将盘踞在涪城、自称益州牧的萧敬文诛杀,彻底平定了灭成汉之后又持续四年的益州内乱。

    永和十年(公元354年)二月十一日,桓温带着自己亲自督练了多年的四万精兵,从自永和八年起便正式成为荆州治所的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出发,开始了人生当中的第一次北伐。这一年,桓温四十三岁。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足足筹备了五年多。

    桓温的计划是:全军先抵达襄阳汇合,然后派一部分兵力乘船沿汉水逆流而上,取道均口(湖北丹江口),进驻在南乡(湖北均县)。这路兵马主要负责后勤工作,目的是要保障前方补给线的畅通,为直接参战的军队提供军用物资。桓温则亲率主力走陆路,经由顺阳(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过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在攻克上洛郡(陕西省商州市)后,再越过峣关(陕西省蓝田县南二十里),然后进入关中平原。桓温主力的进军路线,也是过去东南势力进攻关中的主要路线。桓温所锁定的最终目标,就是前秦帝国的都城长安。所以,与此同时,桓温命令梁州刺史司马勋再率步骑兵三万作为偏师,经由子午谷(在陕西省西安市与洋县之间,北口曰子,在长安南百里;南口曰午,在洋县东一百六十里)直扑长安,配合主力部队作战。

    早在去年,当张遇政变引发出长安地区的大乱之后,前秦丞相苻雄回到长安所做的第一件是并非立即出兵平叛,而是命令平昌王苻菁迅速出兵南下,夺取了上洛郡(陕西省商州市),并在丰阳川(陕西省山阳县)设立了前秦的荆州刺史府,任命步兵校尉郭敬为荆州刺史,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防止可能来自东晋方面的干涉。在抢占上洛之后,丞相苻雄才关门打狗,与清河王苻法、苻飞分别讨伐叛乱。同年十一月,苻雄攻克长安西北的池阳并斩杀了孔特。十二月,苻飞、苻法攻克长安南面的户县,斩杀了刘珍、夏侯显二人。永和十年(公元354年)一月,也就是在桓温发兵北上的前一个月,苻雄又攻下长安西南的司竹,胡阳赤逃往长安东面的灞城,依附呼延毒。因此,在桓温北伐之前,前秦已经相继剪灭了三处叛军,目前只剩下了灞城的呼延毒、胡阳赤和在雍城(陕西省凤翔县)的乔秉。

    桓温的部队按照计划朝长安方向进发,桓温的水陆大军在淅川会合,一举攻下了通往关中的要隘——武关。武关是是进入前秦帝国的南大门,北伐期间,这座雄关没有发生什么大战,就落到了北伐军的手里。

    在苻健占据关中以后,桓温曾经一度与他建立过良好的双边关系,彼此还在边境进行了规模比较大的关市贸易。苻健在与桓温保持贸易关系的同时,其实他在武关附近是部署了相应的防备措施的。武关之所以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张遇引发的那次动乱还没有完全平息,苻健正忙于荡灭动乱,主力军队主要集中在长安附近,武关的防守力量比较薄弱。

    打开前秦的南大门之后,桓温分兵而行,派遣少量兵力向西进军,占领了前秦边境重要的商贸枢纽丰阳(武关附近),他本人则亲自率领主力继续推锋向北,攻占了青泥(陕西蓝田东南)。然后,桓温派部将往西南,进攻上洛郡的治所丰阳,抓获了前秦荆州刺史郭敬,而主力部队则继续北上,进攻青泥(陕西省蓝田县东南)。与此同时,东晋梁州刺史司马勋的部队也出现在长安以西地区,四处劫掠,而前凉的秦州刺史王擢也趁机东下,进攻陈仓(陕西省宝鸡市陈仓镇),以响应桓温。

    王擢是匈奴屠各人,他起初为后赵将领,后赵灭亡之后,竟在两年的时间内三次变节,连续投降东晋、前燕、前凉,被前凉国主安排在南部边疆。北伐军打入关中之后,王擢向前凉国都传回消息,说桓温善于用兵,此次北伐的目的尚不明确,可能是为了消灭前秦,也可能会在消灭前秦之后顺带解决前凉。前凉国主为此惶恐不安,担心王擢再次倒戈,于是派遣杀手行刺。事情败露后,王擢一怒之下再次倒戈,向前秦发起了猛攻,并且与司马勋取得了联络。司马勋与“倒戈将军”王擢会师之后,在长安西部游动作战,给苻健增添了不少的烦恼。

    青泥失守之后,时年三十八岁的前秦皇帝苻健不敢轻慢,他马上命令太子苻苌、丞相苻雄、淮南王苻生、平昌王苻菁、北平王苻硕率众五万,屯于蓝田东南的峣柳愁思堆。蓝田县城,古名峣柳城,俗称青泥城。《蓝田县志》记载:“青泥岭,又名峣岭,位于县城南十公里处”。“峣山,又名卢山,为青泥岭组成部分,位于六郎关北部,海拔1721米”。蓝关古道既是防卫来自东南威胁的最后一道关隘,也是关中势力发兵东南必经的第一要塞,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

    关中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每逢春季,西伯利亚寒流与大洋季风在这里僵持不下,往往容易出现干旱少雨的天气。

    四月二十二日的早上,敌对的双方决定在蓝田进行会战。决战的当天,天气十分干燥,但已经没有多少寒意了。在一望无垠的大平原上,双方的部队南北对峙,北面是前秦军,南面是东晋军,彼此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桓温此时心潮澎湃,热血上涌,他期待多年的真正的大战终于拉起帷幕了。军队里面练兵的要务在于要把士兵锻炼成为一个能够密切配合、相互支援的整体,为了准备这次大战,他与手下的士兵们一起摸爬滚打、同甘共苦,不知道训练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才把这支荆楚部队练成了虎狼之师,现在就是该让这支猛兽部队发威的时候了。

    随着桓温一声令下,晋军前进的战鼓擂响,整齐的晋军步兵方阵稳步齐进,往对方的阵地碾压过去,而少数的骑兵则小心翼翼地拱卫着两翼,驱赶着敢于前来干扰的敌军。苻健见此不甘示弱,马上发动了迎战的号令。这两支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大战过的部队甫一接触,便马上激烈地绞杀在一起。

    与殷浩招降纳叛的轻巧做法不一样,桓温这次北伐的目的就是要给予前秦军队一记重创,以至于让对方一蹶不起,否则那些方降方叛的各路豪杰始终是首鼠两端,北伐的成果就始终无法巩固下来。在这次北伐中,桓温没使用什么花巧的计谋,他对自己亲自督练出来的士兵的战斗能力和战斗意志非常的有信心,硬碰硬的决战他最喜欢。

    尽管已经打醒了十二分的精神,前秦皇帝苻健依然对晋军的强悍的战斗力估计不足,当他决定与桓温进行会战的时候,他根本不知道这样正中了精通战阵的桓温的下怀。

    与久经训练、配合默契的晋军相比,人数占优的前秦军队可能是因为整合的时间不够,因此没有占得任何的便宜。在激烈的野战当中,实力更强的一方就会逐渐从阵地的形态变化当中辨认出来。虽然皇帝一族亲自督战,然而现实就是前秦的军队根本挡不住晋军纪律严明的方阵的碾压,逐渐地整个前秦军队的战线就被晋军无情地撕裂开来了,被分割包围的士兵只好各自为战,拼命抵挡晋军的攻击。

    在战斗中,亲自上阵的前秦皇太子苻苌为流矢所中,史称“力举千钧,手格猛兽,走及奔马,击刺骑射,冠绝一时”的前秦淮南王苻生看到哥哥被晋军射伤,勃然大怒,拍马冲入乱军之中,单人出入晋军阵营十几次,桓温的部将应庭和刘泓在应战苻生时都被他杀了,在杀人的时候,苻生那仅有的一只眼睛仿佛在冒着烈火,能够令他当面的敌人不寒而栗。

    这苻生打自生下来的时候就是眇目,苻洪从来不待见这个有残疾的孙子,并经常以此来取笑他,当苻生还小的时候,苻洪又一次当着苻生的面问侍卫,我听说瞎子只用一只眼睛流泪,是真的吗?侍卫都随声附和说是。苻生听了之后一时性起,就摸出一把刀来当堂就把自己的那只瞎眼割得流出血来,他扬起脸对着他爷爷说,这也是一泪!苻洪为此大惊失色,连忙拿出鞭子来抽他,符生不但不闪避,还狠狠地说,我这身体,耐得住刀枪,不适合用鞭来打。苻洪见此下不了台,他凶着喊道:“你就是一个当奴才的命!”而符生竟然豪气十足地问答说:“只是不如石勒啊!”苻洪这时反而有点心虚了,他怕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将来会连累整个家族,他想当场就把他给结果了,幸亏被儿子苻雄劝了下来。在战场上无人能敌的符生,其勇猛残忍是否来自于一股严重扭曲变态的心理的宣泄呢?

    可是,尽管苻生勇猛地左冲右突,他的局部作用并不能挽回整个战局的发展态势。在桓温的亲自督战下,晋军殊死奋战,稳步推进,加上其部下薛珍等猛将的锐利突击,终于把前秦军队的战线冲得七零八落,苻生不得已只好心有不甘地率军退去。与此同时,桓温最小的弟弟桓冲也在附近蓝田县西的白鹿原击败了前秦丞相苻雄所指挥的侧翼兵马。经此大捷,晋军往长安挺进的步伐已经变得势不可挡了。

    桓冲,字幼子,小字“买德郎”,宣城内史桓彝第五子,大司马桓温之幼弟。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三年(347),桓冲弱冠,太宰、武陵王司马晞辟他为官,他不就。后桓冲除鹰扬将军、镇蛮护军、西阳太守,娶了琅琊王家王恬的女儿,他第一次随哥哥出征就幸运地取得了人生当中的第一场大仗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