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古墓残灯 > 第189章越外之海
    汪四爷和安柔一致对李岩的提议表示怀疑,既然大伙一起想根据古籍点滴记载来追寻吴王夫差之墓,那为什么舍近求远,偏偏要从吴王夫差被流放的传闻中来探寻呢?

    吴王夫差如果自刎而亡,那他的墓葬必然就在吴越之地,大伙儿有什么发现也可就近考证。如果他是流放海外的,那茫茫大海中哪去寻找?这难度自然是不言而喻。

    李岩却有独到见解,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刘一手,淡淡地道:“为什么我先假设吴王夫差是被流放到海外的?大家仔细想一样,不论是流放还是自刎,人终有一死,也就是说夫差墓肯定存在。”

    “我也知道咱们认定他自刎之说,墓地离我们肯定很就,也容易寻找,只是我想请问大家一句:如果吴越大墓这么容易找,那还轮得到我们吗?汪四爷和我爹是结义兄弟,这江浙一带摸金技艺还能有谁比他们七兄弟强?”

    听到李岩恭维自己,汪四爷得意地捋了捋须微微点了点头。李岩又道:“既然江浙一带顶尖的七个摸金高手都无法找到吴越大墓,那我们何不反思一下,这吴越大墓指不定根本不在吴越之地,而是在海外呢?”

    众人对视了一下,都不禁点了点头。李岩又道:“越王勾践把吴王夫差流放去海岛,那就必然要有船,而且是大船。虽然吴国战败,可吴王夫差毕竟是一国之君,因此勾践在流放他时,为了面子和群雄面前卖好,应该会以大船“余皇”(赊艎)送给夫差。“余皇”曾经作为吴王阖闾和夫差的御用“王舟”参加过讨伐楚国、齐国、越国的多场战争,名声显赫。有个“子馀造舟”的故事说,越国也建造“余皇”。据考证,春秋时期大船“余皇”,源自台湾原住民语言——大船avang音。中国的航海大船,可能早就在海洋中来往!”

    安柔好奇地道:“李岩,你以前到过台湾?怎么知道台湾原住民的语言?”李岩呵呵一乐道:“我怎么可能到过台湾?这些多亏了童瑶,是她从安吉文史馆托刘一手带给我的史料中有记载呢!”

    李岩找出桌上的一本书,指着那本《孙权传》中其中一段道:“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今台湾)及亶洲(日本)。亶洲在海中,……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到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

    这是历史上记载大陆和台湾第一次大规模的接触,先秦时期的东海外越不是台湾原住民而是浙东的海上居民;中国东南沿海的白水郎昼民有很多出自北迁的台湾原住民;史学界基本上都认为台湾山夷是越民族群体中的一支,且与于越族的关系至为密切。

    李岩又翻出一本《越绝书》,找到几段用钢笔圈出来的字,上有“东海外越”,而且“句践徙治山北,引属东海内外越,别封削焉”。说明句践所统:既有东海内之越,也有包括台湾的东海外之越。

    安柔惊喜地道:“李岩,你一点也不像行伍出身,居然从古籍中能发现这么多线索!”李岩得意地道:“谁说我是当兵的出身了?虽然我也在黄埔军校特训班学过两年,可我自小就一直读书,可惜没科举考试了,不然我说不定也能混个秀才举人当当呢。”

    安柔“呸”了一口道:“你就少臭美吧!言归正传,你有没有发现古籍中记载夫差墓在台湾哪个地方呢?”

    李岩见安柔如此兴奋,心中一动,却不露声色地道:“要是古籍中记载得这么明了,那吴越大墓还能称上千古之谜吗?早就让天下的盗墓贼下手了。”

    汪四爷突然轻轻咳了一声,李岩一怔,立即歉意地道:“不好意思,汪四爷,小侄失言了,请多谅解。”

    汪四爷唉了一声道:“盗墓贼就盗墓贼吧,什么摸金校尉,那都是我们这样的盗墓贼给自己脸上贴金呢。唉,李岩,你就直接说吧,我们应该到哪去寻吴越大墓。”

    李岩正色道:“古籍上记载,台湾自古就是吴越之地,那吴王夫差如果被流放的话,极有可能就在台湾。只是古籍上也是含糊其辞,想必当年记载的人也是多方考证而无果。台湾这么大,我们去哪寻?何况台湾早让日本人占领了,我们冒险前去,只怕吴越大墓没有找到,却枉自送了性命。”

    众人脸上顿现沮丧之色,安柔慎怪地道:“唉,说了老大半天,只是空欢喜一场。李岩,你说的历史典故虽然好听,可你瞧瞧大家的神色,现在谁有心思来听这个呀!”

    李岩笑了笑道:“别急,我不是说过了我们现在用的是排除法嘛!其实越之东海中州,除了台湾,还有可能是南洋的吕宋岛。”

    东海外之越当然还有众多岛屿,都有可能是流放战败的吴王夫差之地。语言学家认为“古南岛民族的史前文化”是通过航海来发展并关联在一起的,南洋语和沙阿鲁阿语中的“船”也叫做avange,鲁凯语群茂林方言、多纳方言、西拉雅及雅美语中的avang,都和一些菲律宾语的“独木舟”同源。语言相通,必有来往。这个“东海中州”会不会就是吕宋岛?

    史载越灭吴时,夫差求和,越王勾践并没同意。他提出条件可以免夫差一死,并赐夫差甬东“三百家”以颐养天年。按古时情况每户平均五人推算,三百户则一千五百人。古代,“三百家”可成为一邑,大邑小邑户数不等。

    吴越恩怨不断,越王勾践饱尝战败苦果,受尽羞辱,卧薪尝胆十余年,终于灭了雪耻灭了吴国。然越王勾践非但没杀吴王夫差,反而赐他海外一邑之地,仍为一方外诸候,也算是仁至义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