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科技复兴 > 章节目录 第十三章 红帽子
    国内,一辆由京城驶往广州的火车上……

    李家的八个孩子,两个出国留学,两个在京城上学,其余四个都在这趟列车上。

    李秦这一世的父亲叫做李元鸿,浩劫前是八二制片厂的导演,按道理要被拉去劳动改造一番。

    但除了起初挨上几顿打,李元鸿此后便在无法拍故事片的年代里,疯狂拍起了样板戏电影,居然越混越好了。

    这自然有他的功劳,正是他操控李元鸿写出了《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春苗》、《火红的年代》、《白毛女》、《杜鹃山》、《青松岭》、《闪闪的红星》等电影剧本,他这个父亲才不用像那些说相声的家伙们一样藏在厕所里啃萝卜。

    李秦的母亲吕玲也是让家族安然无恙的保障之一,作为总正歌舞团的民俗和美声歌手,李秦在浩劫开始前便驱使她写了许多爱国爱帮的歌曲。

    于是从六十年代起,吕玲陆续演唱了《我爱你种花家》、《锤镰啊亲爱的妈妈》、《我和我的祖国》、《爱我中华》、《祖国慈祥的母亲》等一大批无懈可击的歌曲。

    这样一批滴水不漏的主旋律电影+歌曲,总算是让李家在那个年代里安然无恙。

    李秦的脑波无法像漫画里的X教授一样影响他人的记忆和思维,除了七个弟弟妹妹和韩立等人融合了被他剥离的灵魂,才会有这种效果。

    李元鸿和吕玲并没有融合这些灵魂,但或许是因为与这个身体有血缘关系,李秦还是可以把一些灵感传输给他们,但却无法像改变弟弟妹妹一样转变二老的思维方式,虽然这样已经足够了。

    李元鸿原本是八二制片厂的代厂长,现在本应该转正才对,但却被调任到了八大制片厂里倒数第一的珠影制片厂,虽说是担任厂长职位,可依旧是明升暗降。

    这也没办法,李元鸿虽然没在那个时代整人,站队的方向也一直正确。

    但有时候站的太正确了,本身就不是一件好事。

    此刻许多调任到珠影厂的前八二制片厂员工,也都在这座列车上。

    李家的老二李汉,这次也从总正话剧团调到珠影厂,担任故事片部主任。

    李秦为这个弟弟选择的是子承父业,李汉17岁就调去了总正话剧团,很快就将八大样板戏逐一改编成话剧搬上了舞台。

    这些年由李汉改良并出演的舞台样板戏都成为了时代标杆,除了在城市剧场公开演出外,他还经常率队深入部队驻地、边防海岛、战地前线、甚至出访国外演出。

    李元鸿拍摄的样板戏电影也是由他出演,这些电影很快就在全国各地铺天盖地的播放。

    这么多年下来,他这个弟弟早就不仅仅是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明星,而是上到八十岁,下到三岁,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超级明星。

    李元鸿自认为是举贤不避亲,或者叫上阵父子兵,连17岁的小儿子李明都被他调到了珠影厂的演员队。

    这些调任上面没有为难,珠影厂本身就是八大制片厂最差的一个,经过十年动荡后基本处于休克状态。

    现在不光演员不足,编剧、摄影、美术、化装道具等人员都有不小缺口,同样要从别处调来一些填补缺口。

    李元鸿这次基本是带着他的一整套班子去了广州,差不多抽走了八二制片厂三分之一的骨干。

    这么看的话,上面也并非诚心给他穿小鞋,而是想让他把破败的珠影厂带起来。

    “小晴啊,你来八二制片厂三年了吧?我听说你老家是广州的?”

    李家的老三名叫李隋,人长得很精神,五官也很俊俏,但总给人一种不稳重的感觉。

    他在中科院工作,这次正好到广州出差,于是跟着家人一块坐上了这趟火车。

    此刻他的面前坐着一个年轻漂亮,还有点婴儿肥的女孩。

    “哪里呀,人家老家是重庆的,你看我饭里的辣椒,还看不出来吗?”

    刘小晴也是被调往珠影厂的一员,正说着就把一大块红烧肉放入口中,没咬几口便要下咽,结果自然是噎到了,顿时难受的满脸通红。

    “慢点吃,来喝水。”

    李隋急忙递过水缸,心中暗道:这怕是一个比我妹妹还要馋的吃货,可被别红绕肉给噎死了。

    他这也算花血本泡妞了,火车上一碗红烧肉最少要卖一块钱,关键是普通乘客根本买不到,他现在的正课级也够呛,这是打着他爹的旗号才买到的。

    刘小晴这副吃相完全没有女明星该有的样子,狼吞虎咽像极了难民。

    但不能怪她不顾形象,因为这会的明星没什么特殊,地位不如工人受到人们尊敬,工资也与工人基本对等。

    二十多岁的演员每个月工资最多二三十元,与英俊或美貌没什么关系,那些帅哥美女照样是一个月吃不上几次肉,拍戏时都是馒头+青菜,但这已经比早几年啃窝窝头+咸菜好多了。

    这一行想不缺油水,除非是吕玲这种国家一级演唱家,或是李元鸿这种文艺一级(全部文艺种类),工资上才能和国家级技工差不多。

    他们在六十年代,每个月就都是两三百块的工资,否则根本养不了八个孩子。

    但这个时代的“文艺一级”,全国所有艺术种类加起来也就几十人,连“文艺二级”也不超过一百人,必须是真正的艺术家才行。

    此刻相邻的一节车厢里,吕玲这位一级演唱家却与普通母亲没什么两样,逮着二儿子就问起了终身大事。

    李汉五官端正,长相正派,有些不怒自威的气质,但此刻却满脸无奈。

    “儿子,那个霓虹女歌星……”

    “妈,你就不怕我犯智障错误吗?”

    李汉这段时间被所有家人挨个问了一遍关于那个霓虹歌星的事情,但问得最多的还是他妈妈。

    “怕什么,四长老都下台了,你要是真喜欢……”

    “妈,我觉得你该操心老三才对,我敢说他这会肯定在勾搭厂里的小姑娘。”

    李汉一脸正直,暗地里却使出了一招祸水东引。

    吕玲闻言倒是表情一动,但与刚才正面情绪居多的表情不一样,这会竟然是负面情绪居多,显然是对那些女演员十分看不上。

    “这不崇洋媚外吗?霓虹歌星就支持,国内演员就排斥?”

    李汉很蛋疼,他这个老妈的反应过于真实了,哪有点“文艺一级”的样子。

    …………

    两天之后,一行人顺利从京城来到广州。

    珠影厂从名字上看似乎在珠江,但厂址实际上在广州。

    这时各大电影厂主要靠政府支持,对于李元鸿这个北方人,广州政府方面的态度比较冷淡,这是一早就能预料到的事情。

    李元鸿之所以带来一整套自己的班子,就是不想受到太多影响,同时也不想影响珠影厂在中国影坛独树一帜的岭南特色。

    这是李秦的意思,他根本没打算让李汉在国营制片厂干多久,只打算让他拍几部在国际上拿奖的电影,然后就想办法利用珠影厂成立一间红帽子公司。

    他知道国内一直到95年才允许民营公司出版影视作品,这之前只有国营制片厂才能拿到出版许可证,所以民营电影公司拍了电影也无法上映。

    这也是国内的民营电影公司直到95年以后才成立的原因,但真要找漏洞并非没有,比如弄一个红帽子公司,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所谓的“红帽子公司”,简单说就是由私人资本投资设立,然后以公有制、国有、集体企业的名义进行注册登记的企业,或挂靠于之下的企业,即名为公有制企业,实为私有制企业。

    当然了,以公有制名义进行注册登记很不明智,将来会生出很多产权纠纷问题。

    但只是挂靠于国有企业之下,收支自理,盈亏自负,这样就容易解决多了。

    实际上,未来许多鼎鼎大名的企业都是红帽子企业出身,但那些公司多是地产、电器、电脑公司。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没有红帽子出身的电影公司呢?

    这个原因很简单,首先是操作难度大,即便李元鸿是珠影厂一把手,但如果要成立下属公司,依然要市里的相关部门批复,他自己不能完全做主。

    所以想办成这件事,首先是制片厂一把手递交申请,然后这个一把手和创立红帽子公司的人,还要有足够的影响力促使政府方面批复。

    但问题是:即便办成了这件事,利益又何在呢?

    电影公司不像房地产企业,未来二十年国内的电影市场还赚不到什么钱,真有这个关系,干哪一行都发了,为什么非要去做电影?

    还有,就算真想做电影,那为什么不去香港成立一间电影公司呢?

    香港可是想拍什么都行,市场环境也更好,国内却连鬼片都拍不了,最多拍些伤痕电影。

    所以费了那么大力气,最后图什么啊?

    李秦也知道让李汉去香港成立电影公司最好不过,但那些融合过的灵魂让他产生了一种近乎偏执的情绪,他觉得“香港电影”不完全算是“中国电影”。

    这种想法槽点很多,但他就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

    他的最大执念当然是振兴国内的IC和IT行业,但心里也有一些小梦想:中国电影、中国音乐、中国漫画、大球类运动,这些为什么不能一块复兴呢?

    所以他就是要在内地拍电影和电视剧,他就是要想办法扶植国内的动漫行业,他就是要培养国内的篮球和足球明星……

    这些事做起来太困难?

    当然困难!

    但不经巨大的困难,就不会有伟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