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票房多少,对于已经大赚一亿的开心而言,是真的不太在乎。他花费在宣传、监控盗版上的钱,就已经远超电影的投资费用了,不算北影厂的宣发费用,光“山与海”自己的投入都快超过三百万了。这可是要拍五部《中央车站》的巨资啊。
每一天都像是一台装甲车在全副武装的备战,烧的不是油而是钱。
全国不知多少双眼睛注视着“山与海”这家新公司展开的这场防盗版之战呢,这个时候绝不能出岔子。所以他连新到的罗克敌、约瑟尔都没顾上,整天各个城市打飞的。
果不其然,上映第四天,周日票房止了上涨的趋势,只收了约300万出头。尽管如此,《中央车站》的这场盗版攻防战,在上映首周票房累积大约1080万……突破天际了。
这消息一报到出来,华谊、新画面等全都在吞口水。
随之而来就是琢磨、分析、研究。看看山与海是怎么运作的,他们是怎么搞宣发、防盗版的。将开心的那一套研究的七七八八,才算了然。
山与海搞宣传,如今绝对是国内no.1。
无论利用首映宣传,还是大肆爆料电影花絮、欧美得奖视频、照片,一直都非常主动。主动送宣发稿,不时往报社、媒体、电视台扔钱,要求做个采访报道,主要几家上星电视台上经常可以看到开心的影子。
也许这看似很傻瓜的大款行为,收获不大还养肥了那帮媒体的胃口,可眼下的结交都是未来发展的底气啊,开心撒钱撒的心安理得。
其实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地方的宣传——网络。
1998年——中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了第二批56个信息科技名词,其中“互联网的用户”的中文名称被确定为“网民”。“网民”一词正式诞生。
虽然此时的网民人数不足一千万,却是中国第一批网民。时下能用得起电脑的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而且素质普遍较高。张超阳、丁雷等人被誉为九八年的十大网民。前者让人们认识到什么是门户网站,互联网怎么融资上市,后者凭借一个十五人的团队,创造了个人主页、全中文电子邮件服务、域名和易数统计等一系列免费服务,让网易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网站。
但是这些鼎鼎大名的门户网站,却都成了“山与海”宣传电影的新工具。那首页详尽的娱乐信息,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第一批那不足千万的网民用户。具体多少网民因此去看电影尚不得而知,但只要哪怕百分之一的网民去看了,都是巨大的胜利。
不过对于习惯了上一世快捷的网络生活的开心而言,依然觉得“荒凉”。
没有游戏、没有小说、没有智能手机,甚至没有抠抠……哪怕腾讯现在也出来,依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他也不一定用的习惯初生的版本。这种荒凉的网络生活,也让他认识到了什么,“为什么总是等待呢!”
……
在争议与好评之中,《中央车站》首周斩获了破千万的票房,破了国产电影的日票房记录和首周票房纪录。而日票房三百万这一标准毫无疑问是国产电影卖座大片的象征。
自周四上映至周日,虽然少了前三天的上映时间,不过四天的时间制作成本不过六十万的《中央车站》便在国内斩获了1080万元的票房,开心交出来的成绩可谓吸引了全国的目光。
安乐的江之强见到国内大卖,心里也痒痒的,开始了在香港等地的上映。
97回归之前,整个香港现在普遍处于一种病态中。因为对内地的不同制度跟港督政府及西方社会几十年来的敌意宣传,现在香港普遍陷于回归之前的焦躁与不安中。对于内地跟回归的不信任覆盖到了整个香港的各个阶层,电影圈里也不能例外。97回归之后,发现生活一如既往,可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知该如何共处。尤其是那些以前骂过内地的,心情更为忐忑,现在的确没找你麻烦,难保不会秋后算账啊。
此时的港人,心情还没能安定下来,自然也不是后世一副高高在上看轻内地人心态。
也是这种矛盾的心情,在张国荣担任柏林电影节评委的这一年,产出了一部斩获金熊奖的内地作品,这部作品要在香港上映了,港媒对于这位内地来客都还算客气,时有正面报道。
兼且有安乐宣发,知道的人还不少。
但港人骨子里对于内地的酸腐艺术片香港影视圈是素来瞧不起的,港台地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后保留地,受到比之内地更加浓重的儒家文化影响。之前内地的几位导演靠着几部反应旧时代的电影在国际社会拿奖,香港这边的反应比内地还大,立刻就有媒体嘲讽,说内地电影人只会向洋人屈膝鞠躬,靠着给华人抹黑、向洋人献媚拿奖。
所以,他们想当然的认为,身为内地人的开心拿奖多半也逃不过这个套路,并不惊奇。
不过,不管出于什么考虑,香港仍有不少的影评人在关注这部电影。
至少评委之一的张国容,就曾公开表达过对这部电影的喜欢:“它是柏林电影节最耀眼的电影之一,一场完美的阳光之旅,感动会在不经意间来临。错过它,你也许会后悔。”
不仅是他,香港电影的繁荣,也铸就了一批专业影评人。
不同于没有底线的八卦记者,这批职业影评人多数都还是比较公正。尽管如今港片没落,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依然都能秉持着公正的态度,对这部电影进行点评。《电影双周刊》的社长兼总编的陈伯生,就是这么一个。
陈伯生自己买票在安乐的影院看过一场之后,他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刻,双眼有些湿润,心潮起伏难平。连夜赶回杂志社,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点亮了台灯的桌子上,一份稿纸板正的摊在他的面前,钢笔也吸足了墨水,就等他动笔了。
眉头郁结成了一块,却迟迟没有落下第一个字。
他能这么多年一直主持操办香港电影金像奖,得到全港电影人的尊重,并非因为他是《电影双周刊》的社长地位有多么遵从,不可能。他清楚知道,这种尊重,更多的还是来自于他一直秉持着公正态度。但今天却有难以下笔之感,不是因为电影太烂。恰恰相反,他太喜欢这部电影了,总觉得能触动一个香港人的内心。看到了太多东西,脑袋里有太多的想法要写,才迟迟无法决定。
依然是文艺片,却文艺的够彻底,也跳出了内地一贯的“抹黑自己”的文艺愤青形态。
虽然主角并不见得多美,可祖国大好河山在镜头中无疑美得出奇。
《根之所在,希望之所在。这是一场拯救之旅,可到底谁拯救了谁?》
陈伯生写下了影评的标题,思路逐渐清晰起来,开始奋笔疾书。他由这部电影中小孩子寻家开始,女人也在帮助小孩的同时,寻找到了生活的动力和美好的未来。
“我很荣幸在第一天放映就去看了电影。很难想象,不足六十万人民币的成本,竟然拍出了这样一部诚意十足的作品。听说它光卖海外版权,就已经获利近两百倍……也许我不该用金钱去衡量它,因为它完全值得这个数。”
书写了这么一段开头之后,陈伯生全身心的投入评价中。
“导演兼编剧都是一个叫开心的小伙子,起初听说他是个年仅二十岁的小伙子,还从南加大导演系毕业,我是不信的。二十岁时,我还在卖咖喱鱼丸。但他拍摄的第一部作品,就拿下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三项大奖,柏林国际电影节包括最佳女主角和金熊奖在内的两项大奖……这也是促使我走进电影院的原因。”
“我所选的,是安乐的百老汇影院,上座率并不高,上映之初,观众也满不在乎、聊天不止。他们已经习惯了看英语片,却并不习惯看国语片,这是港片的悲哀。但从电影开始第一个镜头起,我的眼睛包括那些观众的眼睛,就几乎没有离开过。”
“——我发现自己落入了俗套,企图用获奖证明此片的成就。然而获奖并不能说明什么,一定要看过才知道到底好在哪里。我想让你知道的是,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
“说它难得,一是这是一部区别过往华语文艺片的电影,他气质独特;二是极少有机会看到这么有思想的电影。这部电影《中央车站》被世界各地的影评人誉为‘全世界最好看的电影’之一,人们对于这部影片的评语是:《中央车站》的不平凡处在于,它是这样一部片子:当它触及到你的内心的时候,它在与你的大脑对话。”
“一个已被无数次演绎的情节,一个现代的千里寻父记,一个关于寻找与迷失的故事,在《中央车站》里都有了不少的含义。一个在车站里代人写信的老女人,一个刚死去母亲的9岁孩子,因为信联系在一起,因为误解而相识,因为爱而离别。小孩是要寻找家园,那是他唯一的希望之地、根之所在。另一个是迷茫无助、厌世浮躁,却拥有最真的内心。我忽然发现,这何尝不是大陆和香港的写照……当然,导演肯定没有这种想法,这是单纯的寻找,并不涉及政治。”
“我不能剧透,这需要你亲自去电影寻找。莱斯利曾经说过,这是‘一场完美的阳光之旅,感动会在不经意间来临’——正是如此。”
“感谢开心,名字非常好记的年轻人,谢谢你为华语电影带来一部必将流芳百世的经典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