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春 > 章节目录 第四十六章 十八相送 下
    “据说,在西晋年间,河南府有学子名梁山伯,那一年,他跟我一般大,十八岁,辞别家乡到远方去拜师攻读,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个叫祝英台的女子,这祝英台当时做一身男子打扮,梁山伯为人憨厚愚迟,只知一心读书,与他事皆不在意,因此并未察觉祝英台是女儿身,当时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就当场结拜为兄弟,然后一起到红罗山书院读书……”

    长安城内灯火阑珊,延寿坊中人声起落。

    两人就在人潮之中并肩往前走,李曦把自己所知道的梁祝故事娓娓道来,玉真长公主则是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还会忍不住偶尔出言打断询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此前也是闲暇时候,李曦曾经给武兰讲过这故事,后来给小师妹周玉讲过,来到长安之后,还给莲莲和妙妙两个小丫头也讲过,她们每一个人都是听得津津有味,如莲莲和妙妙,最后甚至都是忍不住为梁祝之间凄婉的爱情哭了一鼻子。

    所以李曦对这个故事自然是信心十足,而且经过这么几回,他也已经可以确信,至少到现在为止,这世上还没有出现过这么一个故事。

    其实故事凄婉迷人,说起来倒是并不繁复,只是如所有的爱情故事一般,有些地方,需要人着力的渲染才出味道。于是李曦就隆而重之的讲起十八相送——“那时候梁山伯跟我一样,傻呀,朝夕相处三年了,愣是看不出人家是个女孩子,对于人家的一再暗示,他也只当是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所以……”

    听到这里,玉真公主噗嗤而笑,忍不住瞧着李曦,道:“倒是没瞧出你有哪里是能跟人家梁山伯相比的,说你傻,我可不信。”

    她虽然已经三十岁了,可笑起来却是甜美的紧,眸光又清澈之极,似乎那里面不止盛着笑意,便漫天星光与满市烛火,也都映在了她的眼眸里。叫人只看一眼,便忍不住想要把漫天星光都摇落了。

    人流熙攘的街市里,李曦站住,定定地看着她。

    玉真公主终于觉察出一些不对来,他惊惶地抬手掠鬓,又赶紧别过头去,声音突然就有些干涩,问:“那……然后呢?”

    “啊……然后……要是再说下去,我怕你会忍不住掉眼泪了。”醒过神来之后,李曦说。

    玉真低头,温婉地笑笑,摇头,“才不会,你说吧。”

    “你确定,真的要听?”李曦故意做出一副一惊一乍的样子。

    玉真笑着看看他,“这故事此前倒真是没听过呢,要听,你讲吧。”

    然后,自然是梁山伯得人点明之后悔恨不已,于是拿上了祝英台留给他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亲,结果被拒绝,回去之后就一病不起。再然后,祝英台被迫嫁给一位马公子,祝英台上了花轿,正好从梁山伯的坟前过,祝英台下轿拜祭,结果却因为悲伤过度,当场死在那里,然后就被葬在了梁山伯的墓旁。这是最原始的本子。

    但是李曦讲起来,结尾可是不太一样,他自然要遵循渲染最大化的原理——“祝英台哀恸大哭,当其时也,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那祝英台见状,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从此之后,梁祝二人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故事讲完了,良久之后,玉真长公主轻轻地吁出一口气来。

    “天公善也,诚仁之美!”

    李曦笑笑,“果然没哭,够坚强。”

    玉真闻言笑笑,“听故事而已,明知道是故事,为什么还要哭?”

    “可是明明知道是故事,还是会有很多听故事的人感动落泪啊!”

    “那就是你讲的不够感人!”

    “明明是你铁石心肠!”

    两人说着说着,都缓缓地笑了起来。

    气氛莫名其妙的就变得舒服起来,即便此时玉真公主心中对自己此时的一言一行都觉得诧异无比,却仍觉舒服之极,心底里隐隐有些恐慌,却还是不舍得破坏这种感觉。

    似乎此前三十年都不曾这般的放松恣意过,什么话都敢说,肆无忌惮的样子,既不怕得罪人,也不怕被人得罪,倒好像是多年的好朋友似的。

    不对,即便是多年的好友,也很难亲近流畅到这种程度。

    可是她跟李曦才只认识了一个下午,其中大半是大家十几人坐在一处喝酒聊黄段子,小半则是他喝醉了躺在那里呼呼大睡,梦里拉着自己的手喊另外一个女人的名字。

    只不过面对突然变成这个样子的自己,虽然会多少少的有些心慌,但更多的,还是享受。

    于是两个人继续往前走,路过一家胭脂水粉店——当然,摆在街口的摊子上,也摆着不少一看就是粗制滥造的劣质装饰品——李曦蓦地停住脚步,走过去从摊位上拿起一根描金漆玉的金钗。那东西一看就很粗糙,只好拿去给没见过世面的村妇戴,但是李曦问过价格之后却从兜里掏出几个钱来递过去,把它给买了下来。

    玉真长公主在一旁看得诧异,心里正想着以李曦的见识和境界,品味当不至于差到这种层次,即便要买东西送给自己的房里人,也断不至于买这种低廉的货色。但是还没等她想明白是怎么回事,接下来李曦的动作却让人更是大吃一惊。

    他拿着那金钗从烛火明亮处走回黑暗里,眯着眼睛打量了她半天,然后突然抬手,把她头这才是刚开始呢,现在看来,果然他说的不错,这才是刚开始呢。

    行人越发多了起来,也有华丽簇簇的车马,更多的却是普通衣着的老百姓晚饭之后出来闲逛,本不准备买东西,或许遇上物美价钱瞧了心痒的物什,也会狠狠心掏钱买回去。

    灯笼也越发多了起来,推着小车叫卖的人就是一盏盏流动的星星,在街市上穿梭往来。

    呼吸着身边悠远的人间气息,她顺着两人一路走来的道路走回去,似乎不知不觉就听到了诗章深处那深巷柴门之中的犬吠。

    灯火阑珊处,人间篱落苦。

    “师父说的对,天道即人道,天理即人理。”她喃喃地道。

    脸上带着一抹灯火疏离的恬淡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