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贞观攻略 > 章节目录 九百六十四 承和之治 一
    自古以来,被人们说成是某某盛世和某某之治的时代,无非是两种情况,一种是经济极大繁荣,一种是军事空前强盛,不过往往经济的极大繁荣会被军事的强盛所取代,因为经济的繁荣不代表国家的强大,比如北宋,没有人说北宋有某某盛世和某某之治,但是北宋的确是中国历史上人们最富裕的时期,但是伴随而来的却是无尽的屈辱。

    所以,但凡可以被称为某某盛世或者某某之治的,无一不是文治武功都被推向顶峰的时代或者是小高、潮时代,比如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等,中国历史上所不多的几个极大繁荣时代,不仅仅是经济繁荣和政治清明,还有军事的强盛,中原王朝可以把胡人按在地上狠狠的虐,这才配得上盛世之称。

    李承乾即位之后,苏宁没有发现他和过去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他没有激动,没有高兴的睡不着觉,从做皇帝的第一天开始,他坚持辰时起身,亥时入睡,保证自己一定有四个时辰的睡眠,并且早上还会打一套拳法或者舞一段剑法,午后会小睡半个时辰,每天都会喝一杯牛乳,御膳很简单,所有菜式都是李承乾要求的。

    一份肉食,一份蔬菜,一份汤,一份米饭,仅此而已,他命令内宫中所有人的饭食都要是这样的规格,除非是有重大喜事,逢年过节,他亲自允许的情况下,否则绝对不允许出现大鱼大肉这种奢侈的饭食,尤其是小孩子,他自己的孩子更要如此。皇太子李象和二皇子李厥的饮食也被严格控制,除非逢年过节或者生日,否则李象和李厥最喜欢的油炸食品绝不允许出现,每日必须要食用足够的蔬菜和果类,饭食定量,不允许多吃。也不允许留下一粒米饭。

    吃饭的时候,李承乾会尽量挤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吃,他和苏氏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吃饭,坐在一张桌子上,每天的午饭和晚饭尽量都会如此,除非国务太过繁忙他没有时间吃饭,否则一定会陪着孩子们一起吃饭。

    孩子的课业被他严格的盯住,他选择曾经教育过自己的老师,比如孔颖达。比如马周,比如虞世南等等饱学之士,但是也会时不时的嘱咐苏宁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在御花园玩耍,他说苏宁最会玩,所以最适合带着孩子一起玩,孩子不能总是学习,也需要放松,这是他从苏宁教育孩子的经验里面吸取的经验。觉得这是很有效果的。

    苏宁对此比较无奈……

    李象和李厥学习的东西不是很多,因为年龄还比较小。现在还处于认字读书阶段,但是李承乾只要有时间就会考校李象和李厥的课业,有些时候李象和李厥因为贪玩而忘记了温书,被李承乾检查出来之后,李承乾会斥责他们,并且不允许他们明日和苏宁在一起玩耍。所以无形之间,和苏宁一起玩耍却成了他们最期待的事情。

    李承乾对于治家似乎也比较严厉,他似乎是从他的母亲那里得到了什么启示还是什么的,对于治家方面非常严格,他除了立皇后以外。也将自己的两个妾侍王氏和张氏立为丽妃和端妃,目前他只有这三个女人,貌似短时间内他也不打算纳其他的妃子,他就要求王氏和张氏不得有任何忤逆皇后苏氏的地方,他知道苏氏性情宽厚温柔,容易被欺负,所以摆明了姿态,谁敢忤逆皇后,我就要废了谁,这是家法,大唐我不能说一不二,但是在这个家里面,我就是天。

    不知怎的,李承乾似乎洞悉了李二陛下做皇帝的时候家里面的全部问题,对于自己治家这一方面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李二陛下退位之后传出来的嫁出去的一些公主仗势欺凌夫家的事情,更让李承乾觉得惊怒不已,大唐的公主只能嫁给有功之臣,这是皇朝对功臣的抚恤,但是却没有想到居然会有刁蛮公主欺凌丈夫,摆姿态给公公婆婆看,简直是丢了皇家的颜面。

    李承乾大怒,立刻把这些他的妹妹们,他父亲的女儿们全部招进宫中,把那些斑斑劣迹的公主一个接一个的训斥了个遍,据说当日直接把五六个公主给说哭了,其余的公主也被吓得大气不敢出一口,回到家中以后就老实了许多,这让许多功臣对李承乾感激不尽,事情传到三原县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的行宫里面,李二陛下笑着说李承乾已经学会如何治家了,不用担心别的问题了。

    李二陛下离开之后,把他的嫔妃们和愿意跟随他离开的宫人全部带走了,留在三原县的行宫里面跟他一起养老,那些都是宫里面的老人,入宫服侍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十几二十年的老人,所以这些人一走,皇宫顿时空了许多,有大臣建议李承乾尽快启动选妃,李承乾说自己刚刚登基,正是大展拳脚治理国家的时候,百姓尚且不能饱暖,我如何敢思淫、欲?

    这又引来了一堆赞誉。

    苏宁渐渐觉得李承乾是要把他做太子的时候所立下的誓言一个一个完成的节奏,似乎他一直都认为自己的父亲在治国上是一个高手,可是在治家上,自己的父亲是一个相当没有主意的人,李家把孩子当作狼来养,这是李二陛下亲口对李承乾说的,但是李承乾不认同这一主张,李承乾认为养成大象也可以,为何一定要养成狼?

    所以在私底下的聚会里面,在李承乾和苏宁单独两人的小酒会里面,李承乾始终认为他父亲的治家方略是错误的,所以他要改变,但是在治国方面他的父亲是睿智的,所以他要学习,并且对他父亲留下的正在实施的方略,他不打断有大的改变,而要进行小的修补。

    对待整个辽东道,他主张以抚为主,以剿为辅,那些人不一定都是想要造大唐的反。或许他们的本意仅仅只是因为没有饭吃或者没有活路,他们需要吃饭,需要一条活路,所以他们选择造反,即使他们是外族人,但是他们也是人。这些造反者该杀的杀,该劳动改造的就去劳动改造,可是我们不能逼迫所有的异族人都要造反。

    他们有些人已经手持大唐身份证,是大唐的子民,但是大唐军队对待他们很粗暴,大唐的官员也不注意抚恤这些异族人,而只注重保护汉人的权益,所以这才造成了新近占领区异族反抗不断的情况,他认为。一定要在某些方面给予异族人和汉族人一样的待遇,仅仅在核心权益方面不能松手,必须要到几代人之后,他们已经完全被汉人同化了,才可以放手。

    对于西域之地和吐蕃故地,他也是主张以抚为主,以剿为辅,那些地方本就苦寒。人们活不下去很正常,但是有些官员只在意汉人的利益。不在意异族人的利益,异族人也是人,需要生存,他们也有大唐身份证,大唐劝降他们的时候许诺会给他们一样的待遇,但是现在大唐却没有遵守诺言。这是极大的失信。

    总而言之,李承乾希望带给人们一种改变,把原本被战斗思想熏陶的充满战斗意识的人们带回正常的生活轨道,而不是总是处于战争时代,听到异族人造反就叫喊着要劳动改造或者斩尽杀绝。那是不健康的,健康的国家,可以战斗,可以生活,可以和平,不畏侵略,而不是一味的战斗战斗再战斗。

    从贞观四年以来,大唐战斗的够多了,可以休息一下,休养生息,让军队养养膘,让战斗力更多的囤积,让精力充分的滋养身体,等到该战斗的时候,一鼓作气,消灭敌人。

    与此同时,李承乾也在试图解决李二陛下退位前着重提出的府兵和常备军的问题,常备军在战争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很多战斗发生的时候府兵来不及征召,常备军已经平定了叛乱,甚至有些军府的府兵好几年都没有战斗过因为大唐发生的战争距离本土越来越远,超过了府兵可以承受的最大距离,必须要用到常备军。

    至于本土叛乱,大唐也拥有常备守备军的守卫,府兵来不及集合出征,州刺史和县令已经调集了常备守卫军把叛乱平息,府兵似乎已经失去了用武之地,这让很多府兵觉得不满意,他们之所以做府兵,就是因为希望在种田的间隙可以立下战功,但是现在常备军的出现使得他们失去了用武之地。

    他们很不满意,多次提出抗议,李二陛下一直想不出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加上准备退位,索性不解决,留给李承乾去头疼,李承乾自然是头疼的要命,找来苏宁秘密商议,苏宁告诉他一个最终解决方案——废除府兵制,全面推行常备兵制,让大唐养一支完全属于国家的常备军,吃皇粮,拿军饷的职业军人,专门负责战斗,负责保家卫国。

    常备兵的来源,在短时间内可以靠募集,但是从长远来看,等到人口足够充裕之后,苏宁提出了一个比较大胆的想法——义务兵役制,每一个大唐的十八岁成年男子都有当兵的义务,时间限定为三年,从十八岁到二十岁为止,二十一岁就可以选择离开军营还是继续在军队发展转为常备军,也就是说从十八岁到二十岁都是义务兵,而到了二十岁以后,就可以自主选择成为常备军,做职业军人,或者离开军队回家继续读书,或者从事其他的职业。

    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成年男子,哪怕是正在读书的大学生也不可以例外,必须要抽出三年的时间到军队里面历练,然后才可以重新进入社会,苏宁给出的理由是通过军队生涯学会一个男人的担当,进入社会之后,就会是一个男子汉,而不是一个软骨头,即使是文官,也要有血性,有骨气,敢于对抗不公平的事情,敢于为民请命。

    李承乾为这种大胆的想法所震惊,稍微一算,就知道以大唐目前的人口基数是做不到的,苏宁也知道,生产力的落后,使得古时候根本不能推行义务兵役制,所以苏宁只是给出一个建议,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时间表,让李承乾自己琢磨,自己决定。

    义务兵役制的实施,对于目前大唐而言,是不现实的,生产力的落后使得一大批青壮劳动力上战场之后,必然出现劳动力不足的情况,而且人口基数不大,有没有那么多适合的男子还不知道,现在在所有人都没有准备的时候强行推行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政策,是很不负责任的举动,也会造成很严重的问题。

    李承乾觉得暂时还不能这样做,但是废除府兵制,似乎是一个可以解决目前难题的方法,废除府兵制以后,安排那些府兵成为职业军人或者干脆务农,或许也是一个方法,至于义务兵役,每一个成年男子都要当兵,这个想法太过于虚幻了,李承乾觉得有生之年自己应该是看不到了。

    不过这种事情,谁能预料的准确呢?(请搜索,更好更新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