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民国之山寨英雄 > 章节目录 第二零五章 全国基础工程启动
    平安里妇人们的聊天可能只代表东北人与上海人生活见识上的一些不同,那么此时上海东方大厦里面坐着的一群东北大豪,可就与上海本地商人发生利益上的碰撞。[][].[].]而发生两个商帮碰撞的核心问题就是上海港码头的扩建工程。

    当初一群东北大豪,拼了身家在上海兴建万吨级货运码头,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捞得了上海港口货运吞吐量了百分之七十份额。这让当初笑话东北大豪头脑发傻的上海商帮看直了眼球。这不但让他们见识到了资本运作的力量,也让他们蒙受了大笔的损失,特别是丧失了大好的发展时机。

    如今民国政府在次抛出要在上海兴建一处码头,将上海港的年吞吐量达到千万吨级,这处码头的建设招标,让憋急的上海商帮,发动起一切力量要夺得这处码头的招标。与此同是尝到了甜头的东北大豪们,自然更希望在这次招标当中拨得头筹。

    两方人马都卯足的劲头,争夺这笔数十亿华元的大型工程。可以说谁得到了这个超级工程,谁就能在未来国内同行业中坐稳老大的位子。这个诱惑远比码头建设的直接利益更为重要,这意味着在未来国家兴建港口码头上的优先权,且不说码头能创造多少财富,光码头周边的附属设施产生的利益,就足够吸引他们这些民族资本家的眼光。

    而在这场争夺中,东北大豪们更有底气,因为他们不但有着之前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非常方便的容资渠道。上海商帮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上海商帮是立足于上海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人脉关系,当然资本方面也不差于东北大豪们。

    于是双方财团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码头设计师。请国际上最好的,施工队伍组建最强的,财务管理请全国最棒的,而且各自组成了游说团,到长安运作关系。这种无形中产生的运作模式,一下子让中国企业获得了产业链条整合升级的经验。提升了中国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内功。

    在东北大豪当中,最有这次兴建工程话语权的就是最早来上海建设万吨级码头的张发奎、孙学明等人,他们当初来上海打拼天下,只用了几年时间,就依托上海港打造出了一个年收益数千万华元的远华公司。因为这次上海港扩建的规模远远大于他们上一次投资兴建的码头。又面临上海商帮的争夺,所以华生公司,拉拢了许多在上海有实力的东北大豪们加入进来。上海是一个依托港口贸易发展起来的城市,在这里发展的企业多多少少都与海运有关系。他们看到了华生公司这几年在上海的高速发展,所获得的巨大利益,这些东北大豪们毫不犹豫地加入到华生的阵营当中。

    今天这些大豪们坐在一起商量如何能挫败上海商帮,顺利夺取这次工程招标。作这是华生的董事长孙学明,最先发言道:“今天把各位从百忙之中邀请过来就是共计一下,如何应对上海商帮的竞争。这是我们目前为止最成熟的一份投标方案。大家都看一下,有什么意见?”

    众人拿起早就摆放在面前的标书,仔细地看了起来。这些人大多都是搞实业出身,看标书这种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很快大家都看了个大概。

    华生公司的大股东张发奎说道:“根据我们从那边得来的消息,他们的设计方案是请法国人设计的,可以说与我们不相上下。如今我们比较有优势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施工队伍经验丰富,而且融资渠道畅通。”

    这时在上海开办配电器工厂的于品珍大豪说道:“我得到上面的一些消息。大总统今年要实行银根紧缩政策,但会相应地放松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投资,也就是说我们能顺利地从银行进行融资。而上海帮那些人也能从银行进行融资。以前我们在融资方面的优势,现在很可能会因国家金融政策变动而抵消掉。咱们这份工程设计我看了,框架应该是德国工程师设计的,但肯定有咱们国家的设计参与进来。在德国人设计务实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我们中国设计师了解实际的考虑。而且在建设成本上控制的也挺不错!现在唯一麻烦的就是这项工程最后会由那位大人物来敲定。”

    是啊,谁来敲定这份招标方案,成了在座所有人心头上忐忑不定的情绪,按说随着直系军阀的倒台,现在大总统、总理、以及主要部委的负责人多是东北一系的官员,他们的投标方案会更加容易得到这些大人物的认可。可是随着现在上层梁、杨两派的高层斗争,上海商帮得到了梁派一系的支持,实力也并不算弱,大总统、总理要平衡两派势力。只能一碗水端平!

    同东北大豪们一样发愁的上海商帮一干人,此时也聚在一起商讨对策,有着沪上财神之称的虞洽卿,成为这次会谈的主导者,扫了眼在座的这些人最少都有千万身家,一时间豪气顿生,“这次我们民生公司与东北人争夺上海港码头扩建工程,咱们这些人可都是压上了身家性命与之一博啊,只要此次夺标成功,那就意味着咱们这些人不但重新掌控了上海港码头的货运份额,甚至可以让我们获得随之而来的一部分全国港口建设工程,但相比于东北人,我们一是少了港口码头的实际建造经验,二是少了东北人广阔的融资渠道。刚刚我从身在长安的朋友那里得到一条消息,咱们大总统近期要实行一项长达五年之久的银根紧缩,但给各项基础设施工程留下了一条大口子,也就是说我们在港口扩建工程上,即将拥有充足的融资来源。另外我们在上海港口扩建工程的设计上,请了法国设计师设计。也就是说此次我们与东北人争标,在各方面相差并不明显,现在到了最后一刻,就是不知道上面将由那一位大人物定标。大总统和总理是要避讳这个嫌的,也尽可能的会将这一碗水端平。下面就看支持我们的梁任公一系能不能斗得过杨皙子一系。”

    随着虞洽卿的话音一落,上海这些个商界大佬。也都沉默了,之前该做的都做了,现在等的就是上面梁、杨斗争的结果了。这种身不由已的感觉,让这些在上海滩呼风唤雨的人倍感难受。

    而此时东北人的华生公司与上海人的民生公司,两份标书摆上了李长庚的案头,李长庚对于这两分标书只是大概看了下,他对这个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这两分标书代表着目前中国企业,已经学会了整合力量来谋求企业的发展,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最难能可贵的一次飞跃。而从这次争标的努力上来看。竞然引起了梁杨两系的重视,甚至不惜动用各自在政治上的力量。这有些出呼李长庚的意料,他没有想到自己只是扶了一下两边的政治势力,想不到他们竞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整合出这么大的政治势力,并把手伸到的商业控制上来。

    企业依附于政治势力是好事也是坏事,但目前来看是件好事,这样更有利于他集中个人权力,也有利于中国大型企业的高速发展。但自己是不是要让第三股势力伸下手呢。

    李长庚很快就下了决心,他要让第三股势力在这个时候冒下头;威胁一下杨、梁两系人马。于是投标方案被李长庚扣下了。不到一周的时间第三张标书放在了李长庚的案头。这张标书是轮船招商局递上来的,轮船招商局还是杨士琦当初向李长庚交出的一份投命状,到了李长庚的手里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这十多年里。轮船招商局早已成长为一个超级拖拉斯,以招商银行为核心业务,控制着中国百分之九十的轮船客运业务和百分之九十的轮船远洋货运业务,还控制着大量的铁路、矿山、港口、重型港口机械制造、造船厂等产业。

    轮船招商局的意外出现。顿时吓坏了东北商帮和上海商帮,这头霸王龙可是太吓人了,比财力没法比。比实力没法比,比人脉更是没法比。那可是大总统的嫡系啊!

    杨、梁两系人马听到轮船招商局出手的消息,也都沉寂下来,这还有什么可争的,两帮人都在疑神疑鬼地揣测李长庚的意图。但做为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不可能就这样轻易地放弃要做的事情。两个派系这时也发现在他们之外存在的另外一个派系,而这个派系就是李长庚制衡他们权势的王牌。比如这次突然冒出头来的轮船招商局!如果直接打压李长庚手上的这张中间派的牌肯定是不智慧的。杨、梁二人对李长庚的政治手腕都还是十分畏惧地。

    在这时杨度要比梁启超有着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杨度在李长庚身边的工作的时间太久了,对李长庚的思维把握要远强于梁启超。

    于是杨度找来东北大豪们的代表人物,华生公司董事长孙学明让他们在次递交一个工程方案,这个方案不要请什么外国设计师,要充分发挥他们之前积累下的经验,从中国港口最实用的角度出发来设计这个码头扩建方案。并且要保证信心在未来将华生的企业影响力造得更大。

    得到指点的孙学东回到上海纠集了一群参与过码头建设的工程师和老技工,共同研究新的码头设计方案,这些人都是实际劳动者,他们不懂得什么样的码头设计是国际一流的,但他们懂得什么样的码头适合长江入海口的水道,他们懂得什么样的码头布局更有利于快速地装卸货物,仓库放在那里最合适,轮船维修补给的船坞放在那里更有利于港口的运行,海员们更需要那些码头附属设施。也许这样的码头设计不是最好的,但绝对是对上海港最有利的。甚至一位工程师还考虑到下一步上海港扩建的想法,也写到的这份方案当中。这份方案不但节省的大量的施工成本,还极大地加强了码头的使用效率。

    果然当这一份港口码头扩建方案被杨度放在李长庚书桌上的时候,李长庚看到了中国企业的诚意。他毫不犹豫地在这份标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写上了一句批示语,中国的任何一项工程,不需要追求世界上最好的设计方案,但我们一定要从中找出最适合我们、最有利于我们的方案。这样的设计对我们来说才是最好的!

    随着李长庚给这场中国企业划时代的竞争中划出了一个句号,一锺定音地让华生公司夺得了上海港码头扩建工程。这份中标方案以及李长庚的批示随后通过报纸向全社会进行了公开发布。退缩下来的上海商帮与轮船招商局都表示对这份方案的中标没有异议。

    然而这件看似完美落幕的事情。其影响却远远没有落幕。上海商帮受此挫折后,并没有恢心,他们从企业产业链拓展合作中看到了好处。于是上海商帮成立了以民生银行为核心的民生财团。东北商帮也在上海成立了以华生银行为核心的华生财团。随之而来的是各省纷纷成立各自的财团。这些财团依附于各省的政治体系当中,其中有强有弱。但他们赶上了这个发展的时代,李长庚也非常愿意看到这种区域性财团的诞生,因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他需要这些大、中、小财团在世界经济危机当中稳定国家的经济。

    而象上海港码头扩建工程一样的超级工程,在全国各个重要的经济节点都有足以让这些财团兴奋的项目,国家将在未来五年内投入近一千亿华元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火力、水利大型发电厂就达五百家,还有大型黄河水电枢纽工程。长江水电枢纽工程,淮河治理工程等一系列超级水利工程。全国铁路公路网的进一步扩建工程。5万吨级水压机工程。新城市化扩建工程。

    随着一系列全国性大型工程的上马,全国的资本家疯狂地参与到这次资本盛宴当中。然而与之不相应的却是民国的股市越发的冷清。

    随后民国国家储备银行突然出台一项政策,那就是华元将实行固定汇率的金本位自由兑换政策,但严禁黄金、白银的外流。

    这项莫明其妙的政策,让国际经济学家嘲笑的一无事处,在这些经济学家看来,民国的经济政策实在太保守了,保守得让人无法评价。民国这些年是外贸型国家,华元的币值被市场过度的低估,民国正应该适应这种经济形式,适当的开放华元汇率才是对中国金融业最有利的方向。但中国却反其道而行之,明明很好的外向型经济,却以国家意志强行地转变成内向型经济。

    当然这项政策民国的老百姓是欢迎的,金银在国内实行固定汇率。可以让他们手中的华元拥有更加稳定的购买力。而中国企业对于这项政策也随着一系列工程的发布,加上畅通的融资渠道,而保持沉默。嘲笑民国这项经济政策的一些国家。甚至主动提出向中国出口黄金、白银。这样的好事民国政府自然是越多越好。以至于中国在极短的时间内欠下了数百亿华元的外债。此时华元的币值稳定在与美元币值二比一的汇率上。

    大量的黄金、白银流进了民国国家储备银行的地下金库,有这些黄金、白银的抵押,国家储备银行开始按照十比一的数量发行华元,而这些华元又将用于全国性的基础工程建设投资当中。

    中国巨大的人口市场,随着大笔币值稳定的华元的发行刺激,华元的消费开始突然性的发力。消费市场开始一路走高,以前中国只能用于出口创汇的家电产、汽车、服装等产品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

    汽车、摩托车,开始成为家庭交通工具的首选;家里安装一部电话,成为亲戚朋友交往的热门话题;电饭锅、电炒锅成为国民时尚的厨房用品,电冰箱、收音机成为年轻家庭必需电器。

    民国商业市场突然爆发性的增长,让一度嘲笑中国币制改革的经济专家们看傻了眼睛,其实这种国内市场突然性的转变,也一度让李长庚困惑不已。其实这种暴发性的增长早就被埋下了成长的种子,民国这几年经济稳定而且保持一直增长的态势,人民群众早就有了消费的意愿,但是中国人传统的储蓄观念深入人心,大家都怕那一天,天下又回到从前,那时候还是得手中有钱心里不慌。

    但随着国家储备银行发布的华元与金银兑换固定汇率政策一经出台,这等于给中国老百姓打了一针强心剂,在加上一系列的基础工程建设,让全国从上到下的老百姓都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人们都觉得钱更容易赚了,只要你出力,两口人,一年挣出全套的家电不是做梦,一年工资买一辆国民型轿车也不是做梦,五年工资买一套一百平米的楼房也不是做梦。

    当中国政府违反经济规律刺激市场的行为,而导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正引发世界经济学家和政要们热议的时候,时间来到了1929年10月。此时的美国股市比一年前李长庚来的时候还要疯狂数倍,美国人正在商场超市里抢购中国制造的商品,提前为过圣诞而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