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好皇帝 > 第十四章 混乱的财政
    韩文是北宋宰相韩琦的后裔,名门之后,家境殷实,打从娘胎出来就开始接受最正统的入学教育,被家人培养成了为科举而生的考试机器人。

    果然到了成化八年就高中进士,时年仅25岁,在家人亲友的安排下,顺利进京当上了工科给事中。

    “给事中”是个七品的小官,位低却权重,是朝廷安排在六部中非常重要的监察部门,而工科给事中专职审查工部军械制造、工程项目、整个工部所有银钱收入和支出,都可以审查。

    在某种程度上,可算是制衡工部尚书的一个职位。

    韩文一个新出道的进士,就能在这么要害的部门任职,只能说头上有人,前途一片光明。

    韩文之后,又在地方上当过巡抚、总督,一路煊赫的走过来,时至今年已经64岁,正处在政治的黄金年龄,既有丰富的从政经验,又不至于太老导致脑子糊涂。被弘治皇帝安排在了正二品的户部尚书位子上,可谓光宗耀祖。

    作为户部尚书,韩文掌管着全国财政的动向,而文官集团掌握了大明的商业、海贸走私和财税大权,财权无疑是内阁最强有力的武器,用金钱来发动第一波进攻,明显是准备让朱厚照毫无招架之力。

    只要是涉及到用钱,朱厚照就必须依仗户部,至少内阁是这么认为的,他们不认为长在深宫的朱厚照会有挣钱的能力。只要内阁在钱财上掐住脖子,朱厚照就什么事都做不成!最后只能乖乖服软,接受内阁的安排。

    “启禀皇上,此次大行皇帝驾崩,国葬持续半月有余,靡费甚巨,如果再算上尚未选址营建的皇陵,总共需要120万两银子的支出。

    其次就是皇上的登基大典,总共花费86万两多。

    大行皇帝驾崩前,嘱托内阁及早为皇上甄选皇后,举办大婚为皇室添加子嗣,大明没有继承人,国本不稳!内阁商议在今年冬季前为皇上甄选秀女举办婚礼,户部至少得准备200万两银子,才够体面。

    现如今户部太仓库只余102万两银子,缺银304两,缺口巨大,请皇上圣断。”

    朱厚照坐在龙椅上,仔细的听着韩文的禀报,等到他说完之后,却没有立即回应,而是闭着眼睛开始在脑子里回想着昨晚上预先想好的说辞,做最后一遍的检查。

    韩文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户部太仓库没钱了,朝廷每年的税收本来就很紧张,300万两的缺口一时半会很难补不上。所以就想要皇帝的内承运库里支银子出来,填补空缺。

    弘治皇帝给朱厚照留了五百万的家底,内阁这一下就要拿掉一大半,出手不可谓不狠。

    金銮殿里静悄悄的,可闻落针,群臣肃立其中,都在等着皇帝发言。

    “韩部堂!我想问一下,咱大明一年的财政总收入是多少?为何区区300万两就把你难倒了?”

    韩文拉了拉衣领,深呼一口气道:“去年全国田赋收入为1700万石,折银1020万两。另钞关、商税、渔课、茶课、矿银、棉纱、丝绸、盐引收1060万两,徭役折银420万两。折合现现银一年税收总入2480万两。户部一年积存380余万两!”

    “户部一年收入怎么才380万两?我大明近七千万人口,就是每人只收一百文钱的税,一年也有七百万了!”朱厚照眉毛一竖,神情有些不愉!

    其实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朱厚照对明朝历年的财政收入都调查的清清楚楚,户部一年收入多少钱他早就做足了功课,之所以这么说,只是为了把韩文往沟里带而已。

    明朝不是金本位也不是银本位国家!完全是粮本位的国家。

    民以食为天,这个粮食在一定时期是可以作为流通货币来以物易物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一穷二白经济困难,也曾实行过一段时间的粮本位,用粮食和棉花来作为结算货币,陈云就是以粮食棉花为基础,在上海打赢了金融战争,确立了人民币的信用。

    粮本位就意味着社会资产都可以折算成粮食来结算,就连收税也以收粮食实物为主,比如明朝的田赋就是收的实物米和麦!

    在明代一石米大约相当于现代150斤左右,在正常年景,一石米的售价约为银0.6两。

    如果是灾荒年份,粮贵银贱,一石米可能涨到五六两银子甚至十几两都有可能。

    而在明朝一户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费也就五两银子而已,如果市场上一石米涨到五六两银子的地步,那么真的只有造反一条路可走了。

    古代没有火车轮船,交通极其不发达,全靠牛马驮运或者水路运输,地方上收取的粮食不可能运到京城集中之后,再分发下去,这样路上的损耗恐怕都在一半以上,这是国家无法承受的。

    所以古代的粮食都是采取的就近分配原则,就地收取,就地分发。

    这个就地分发,主要供应地方上的军队、藩王宗室、官员薪酬支出,如果有大型的公共工程,比如兴修水利,修路,也直接用粮食来作为工作报酬来支付。

    剩余的一部分运送到各地府县粮仓,为灾荒做备用,一部分起运京师。

    事实上大明朝所有的税赋,包括盐引、茶课、钞关税和商税这些,大头都是地方收集之后,自行分配,只有少部分才会送到京城由六部瓜分。

    朝廷六部都有自己的财政收入,并且有权利自由分配这些收入。

    这也就意味着户部其实并不是中央银行,它并没有统筹规划全国财政的作用。户部其实就是一个数据统计部门,户部尚书承担的是会计的职责!

    也就是说,整个大明朝全国的财政,是没有统一规划的,完全就是野蛮的自由生长,混乱无比!

    就比如最重要的钱币铸造,居然是由工部负责的。这不是笑话么!大家都知道铸币是个发大财的产业。

    因为造钱可以收铸币税,如果朝廷计划的合理,一年收两千万的铸币税不是梦。

    铸币税并不是真的从钱里面收税,而是发行货币成本与面值之间的收益。比如一张百元人民币,铸币成本就是一张纸,油墨和电费啥的,加起来也就一块钱的成本,剩下的99元就是铸币税了……

    这个铸币税是国家财政最重要的纯利润来源之一!

    所以大家都知道为什么美国是世界最有钱的国家了吧!因为全世界的国际贸易主要是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美国可以不要脸的印钞票,然后用美金在全世界买买买,付出的代价就只是纸的成本而已。

    实际上美国次贷危机就是这么干的,拼命印钞票,让全世界给美国的金融黑洞填窟窿买单,搞得很多国家也跟着崩溃,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如果是金币、银币怎么收铸币税呢?其实就是朝廷在一枚币值稳定的金币中间加入小部分比例的廉价金属,比如铜,银之类的。

    比如在一枚10克的金币里面,其实只有8克的黄金,剩下的两克是铜。但是这枚金币在市场上依然可以当成10克使用,这两克铜就是铸币税,是朝廷铸造金币所赚的利润。

    当然如果皇帝没有节操,为了赚钱,在10克的金币里掺入5克的铜,那就会造成金币贬值,通货膨胀,其实就是在造假币了。

    当然明朝并不是金本位和银本位的国家,所以市面上流通的银子和金子始终是一坨一坨的,重量、成色、形状都没个固定标准。

    但是大明也收铸币税,那就是和民国法币、津巴布韦币并驾齐驱的超级贬值货币大明宝钞!

    大明宝钞是明朝政府以粮食为基准,发行的一种信用货币,以恒定的粮食作为等价物,是一种粮本位货币。

    也就是说每一贯宝钞都能在市面上兑付到相应数量的粮食,这本来就是个很好的货币。

    如果明朝政府能严格以市场上的粮食数量发行宝钞,作为粮本位货币,那么宝钞的币值还是非常稳定的,老百姓也认可。

    但是大明朝廷财政混乱,皇帝动不动就没钱。

    这一缺钱,日子就过得难受,怎么办?那就印纸钞呗!

    反正只要印出来的钱,成本就是一张纸,却可以在市面上兑换各种物资,这太划算了!

    至于滥发纸币掠夺社会财富,进而造成通货膨胀的后果,完全不去考虑。

    于是大明宝钞泛滥成灾,开始疯狂的贬值,最严重的时候贬了差不多一千倍的程度。

    而皇帝也不懂为啥宝钞会越来越不值钱,于是就听信朝廷大臣的忽悠,居然取消了宝钞的粮本位制度,先后用盐税、商税、人头税来作质押发行货币。

    最后的结果就是粮食,盐税、商税、宝钞全部崩溃,给大明财政年年巨亏埋下了一个定时炸弹。

    到了万历时期,大明宝钞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货币的功能,沦为了一张废纸。

    大明朝廷失去了发行货币的信用,这也就是等于失去了收取铸币税的机会。

    没了铸币税,这也是万历之后明朝财政入不敷,最后走向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朱厚照虽然不懂现代经济学知识,但是基本的数学知识还是懂的,所以他稍稍一计算,就发现朝廷的财政混乱无比,各种偷税漏税,税收流失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

    税收取之于民,最后用之于民!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经济欣欣向荣,社会财富慢慢增加。

    但是大明每年收上来的两千多万两赋税,基本上都被士绅集团一层层掠夺瓜分的一干二净,贫穷老百姓根本落不到好。

    百姓穷,国家就穷,每年的赋税越来越难收,也越来越少。

    相应的利益集团却吃的满肚肥油,不断地积蓄资产,垄断了社会上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

    大明朝以前的皇帝没学过数学,更没学过经济,天天念着儒家经典,以至于被文官们忽悠了也不知道,国家的税收越来越少,却不知道原因在哪里。

    大明朝以前的皇帝不知道,只能任由内阁来忽悠,最后导致财政大权旁落,士绅利益集团控制了整个国家。

    但是,现在的朱厚照可不是个好忽悠的!

    内阁六部依然用以前对付皇帝的办法来对付朱厚照,却不知道朱厚照有一万种办法反击回去!

    毕竟朱厚照前世可是做生意的,虽然只是一家烟酒小超市,但是账还是会算的。

    一个会算账的皇帝,就是内阁六部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