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苏系进行着休整补充,陆续把南下的主力部队恢复往日的满编制,补充大量火炮、机枪等军械,也开始在江北诸多军事仓库囤积大量弹药。
不同于在河南的部队,可以直接依靠京汉铁路获得便利的补给,位于江北作战的奉军部队却是受困于距离过远,缺乏铁路运输、水运也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实际上奉军位于江北的部队越往南下,部队所能够获得的补给就越困难。
目前江北方向的部队中,苏北方向的部队之补给主要依靠京杭大运河、海运,其中的海运也不是说直接用船只运输到金陵、扬州等长江沿岸城市,而是只能运输到江北的一些沿海小港口,然后再通过陆路或者河运运抵前线。这个主要是因为长江沿线的多个重要炮台还被皖系控制着,其中的淞沪炮台、江阴炮台更是直接把苏系控制下的海军部门拦在了长江口外。
虽说这些炮台的火炮也老旧不堪,但关键是苏系掌控的海军也不咋地啊,就那么几艘军舰根本就不敢冒险进入狭窄的~起这个孙传芳,他实际一开始并不算是苏系将领,他是直系的人。为什么?因为王英楷就是他姐夫!
在王英楷的扶持下先后当过学兵,读过北洋速成武备学堂,然后在1904年被选派到德国留学,之所以没有和历史上一样去日`本留学,那自然是因为赵东云引起的改变了,除了早期北洋选派了不少人到日`本留学外,1903年开始原本很多被选派到日`本留学的学子们都是被选送到了德国学军事。
这个孙传芳也不能摆脱蝴蝶效应,和很多原本该去日`本留学的学子们一样,去了德国留学。
只是等他1907年底学成回国的时候,国内形势已经是截然不同了,共和了,王英楷下野了,赵东云成为了北洋的新一代领袖,并接收了诸多直系的力量,包括文官武将在内,非常多直系的人都是选择了效忠赵东云,其中卢永祥、鲍贵卿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再加上大部分留德学生回国后,都是会选择北上投入奉军为赵东云效力,在这个浪潮下,再加上王英楷虽然被赵东云赶下台,但是此时已经病重的他也没有了东山再起的心思,再者他也是看得清天下大势的,如今虽然中国还是天下三分,但是他还是认为赵东云的赢面要大得多。
为什么?
因为他王英楷都败在了赵东云的手下,其他的段祺瑞,王士珍,吴凤岭还有张之洞他们难道还比自己更强?不可能的事!王英楷虽然战败下野了,但他依旧是个自负的人。
不想埋没了孙传芳这个妻弟的前途,所以他干脆就是鼓励孙传芳去投效赵东云,并修书数封,请卢永祥、鲍贵卿这几个老部下照顾好孙传芳。
经过了如此弯弯绕绕后,这个孙传芳才算是正式进入了奉军体系里,先是在战略处任职,数月后晋升少校,并调任作战处任职三等作战参谋。
孙传芳进入作战处任职并不算奇怪,因为很多刚回国的留学生们投效奉军后,并不会第一时间到野战部队任职,一般都是到统帅部各部门任职,这个阶段主要是观察阶段,看看学生是不是有真材实料,然后才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能力分配,能力低下者一般都是继续在各个机构做冷板凳,普通着会调配出去担任二线部队的连长、作战参谋之类的,而比较杰出的一般都是特殊安排,比如安排进入作战处,安排到主力部队担任连长甚至营长等。
之所以先观察数月,是为了避免不学无术的人混进来,留德学生还好点,不管能力好坏,大部分都是官派的军事留学生,能力差的依靠死记硬背也勉强算是个军官。
但是留日学生却是能力差距极大,陆士和帝国等少数几所大学出来的自然是高材生,但是这数年来中国留日学生数以万计,真正的陆士或者日`本那几所大学毕业才多少?也就那么几百人而已。
绝大部分都是在中学或者语言学校厮一两年后就回国了。当代国内很多留日学生从振武学校这种语言学校毕业后,去日`本军队实习几个月后就敢跑回国来自称陆士生,去日`本读了个中学,日语都还没学利索回国后就敢自称帝大出身。
对于这种人,奉军一向来都是有多远赶多远的。
孙传芳和其他参谋军官们围着沙盘进行争论的时候,外头的石阳林也是诺有所思,他的作战处筹备计划渡江作战计划已经多时,赵东云那边已经是催促多时,但是到目前为止石阳林还无法拿出一个可以让各方都满意的作战方案来,而随着时间的一天一天过去,前线部队的准备越来越充分,他的压力也是一天比一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