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吕布好色。而且吕布对于自己的女人,也是极为重视的。魏越、魏续、曹豹等人,正是依靠与吕布的姻亲关系,才最得吕布的信任。对别的诸侯来说压力不大的女人问题,对吕布来说,却是沉重无比,让他的心中百转千回,纠结不已。
“怎么,君侯难道不以妻妾子女为念,一意孤行到底?既然如此,那便请回。待来日我将手中美女赏赐三军将士,便与温候你决一死战!”
张狂话语中的“将美女赏赐三军将士”云云,显然是一种威胁。只要吕布执意不降,张狂绝对做得出将吕布的姬妾女儿当做赏赐,分给部下诸将的行为。这种事情在当今乱世中,本就是常见的。
听到张狂发出的威胁,吕布咬碎钢牙,却无可奈何。
形势不饶人。哪怕不考虑自己的妻妾都在张狂手中,光以如今的战场形势而论,吕布也已经处于绝对的下风。除非出现某些奇迹,否则对吕布来说,他基本上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吕布并非一个会慷慨赴死的人。他会贪利,会害怕,也会胆怯。面对从各方面都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张狂,吕布动摇了。
——大家都是大汉官吏,何须拼到你死我活……
思考了良久,终于,吕布单膝艰难的跪倒,低着头向张狂说道:
“张……方伯,吕布愿降……”
听到吕布最终说出了这种话,张狂满意的笑了。
“哦?既然如此,便让人传讯三军,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吧!”
对于吕布的降服,张狂并不太意外。如今的吕布军,由于陈登献出广陵郡,已经陷入了四面包围的战略状态,只能够苟延残喘。在如此绝望的情形下,张狂再以吕布好色的弱点相逼。按照郭嘉的分析,吕布降服的可能性超过了八成。
“君侯,真的要投降了吗?”
听到吕布传下来的命令,他的亲卫们一个个都面面相觑。待吕布再次重复了他的命令之后。亲卫兵在沉默中,乖乖的服从了吕布的意志。吕布甚至能够感受到,有好些个亲卫都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显然是在庆幸不用与张狂军对上了。
吕布军的军心,已经在郯县陷落后大为动摇。对大多数将士们来说,他们很担心跟着吕布继续作战,会祸及身在郯县的妻儿老小。因此,当亲卫队将吕布决定投降的消息传递下去之后,从多处吕布军大营中,居然都传出了“万岁”的欢呼声。
只有鲍信等少数军将。对此等结果失望不已,悄悄的从军营中离去。而吕布对于鲍信等人的行径,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未有任何反应。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吕布是这样想的。
伴随着吕布的被迫投降。整个徐州大地,除了彭城国被及时赶到的曹操占据,其余如东海、下邳等地,纷纷轻松的落入了张狂的手中。这个巨大的变故,再次让本来就对张狂的扩张忧心忡忡的南方诸侯,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当中。
于是,从兖州到益州。从豫州到扬州,甚至是从荆州到司隶的官道上,都出现了不少赶着马车飞快奔走的使者。
对南方诸侯所发起的大串联活动,张狂并不是太在意。除了吩咐韦笑多加关注以外,张狂并没有任何动作。事实上,他正在忙于重新架构自己的政权组织模式。
张狂起兵之初。由于人少地狭,采用的是军法统治。等到攻克美稷,开始在河套地区屯田以后,张狂势力才正式开始了民事管理的探索。不过那时候,河套一带依然属于半军半民的管理方式。并没有真正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民政统治机构。
在并州入手之后,为了统治骤然扩大的地盘,缺乏统治经验的张狂,不得不借用了汉室的统治模式。虽然在军事组织上,张狂一直没有套用汉军的编组方式,但是在民政这一块,几乎是完全照搬了汉室的“郡县乡里”制度。
吞并冀州,是张狂势力发生质的飞跃的关键点。由于将重心放到了冀州,张狂对并州和幽州二地的关注程度明显下降了不少。而当青州和徐州又陆续落入张狂手中以后,原本的州牧治理模式,不但在名义上变得不合适起来,更兼在统治上发生了大量的弊端。
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冀州与其他州,从理论上来说,都是一个平等的大州。可是冀州州牧府却将并州刺史府、幽州刺史府、青州刺史府等同级机构都管理起来了。如此行事,可谓是“名不正言不顺”。不少其他州郡的掾吏,也因此不自觉的抵制起从冀州州牧府下达的各项命令。
对于这种现象,第一个指出来,并提出解决方案的人是董昭。董昭在并州刺史的位置上干了两年,就转到了幽州刺史的位置上。当青州被拿下以后,董昭便上书张狂,认为己方如今的地盘太大,不再适合用区区一个冀州牧来加以统领。
在上书中,董昭很直接的提出,此时的张狂,完全可以自行称王,然后以王爵的名义,统领北方四州。
这是张狂下属献上的第一份劝进文书。
张狂接到董昭的上书,当时并没有同意。他在给董昭的回信中,说明了自己“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发展战略,表示如今时机还不成熟,汉德还未完全衰弱,不适合随随便便的就称王。
张狂可是清清楚楚的记得,三国时期第一个称帝的大诸侯袁术,可是在称帝以后,势力飞快的土崩瓦解,最后走投无路,在投奔兄长袁绍的路上吐血而亡。所以,第一个称王称帝的人,结局多半都不太好。
得到张狂的回信,董昭对这个问题沉默了几个月。不过,当吕布向张狂投降,徐州的地盘大半入手之后,董昭再次上书张狂,劝说张狂称王。
在上书中,董昭列举了多条张狂应该称王的理由。
第一条,南方诸侯们在从长安的韩遂那里抢走了天子以后,立刻汉家天子的名义,宣布张狂为大汉的叛逆。张狂若还是以汉家任命的冀州牧为主要官位,则在面对南方诸侯的时候,天然便有气虚的感觉。
第二条,作为现实问题,张狂治下的土地越来越多,区区一个“冀州牧”的官位,已经不足以治理地方。张狂只有在称王以后,奉王爵之尊,才可以顺理成章的压制住各地州郡。
第三条,董昭列举了当年汉光武帝的故事,表示大伙儿跟着张狂东征西讨,就是为了“攀龙鳞、附凤翼”,期待有朝一日成功得志。如今张狂占据了大汉的半壁江山,却连个王位都没有,未免使得众将官大失所望,各自离散。如果人心一散,则张狂未来的大业,还能够有什么指望?
董昭的劝进文一公开发表,立刻引起了各地州郡大吏的群起支持。为了向张狂表示忠心,也为了以后的官位能够再提上一提,表示支持张狂称王的文书,如雪花般飘到巨鹿城中。除了程昱、赵云等寥寥数人之外,差不多所有的重臣大吏,都对张狂的称王表示强烈支持。
其实在张狂心中,又何尝不想早日称王称帝?
不过,张狂到底是来自后世的穿越者,他在史书上,见多了各种实力不足却强行称帝者的下场,深知“帝”“王”的位置,是一份有进无退的高风险职业。万一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不小心,可是后悔都没用的。
而且,汉室虽然比从前又大大衰弱了,可是在大汉的统治下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人,还在决定天下局势走向的中坚力量。这批人哪怕对大汉有再多不满,却始终在内心最深处怀有一份对大汉的留恋之情。冒冒然的去挑战这批人的底线,风险太大而收益有限。
要知道,历史上曹丕篡汉,也是在乱世维持了几十年,成长于大汉依然完整时期的那批人几乎都死光了,人们不得不接受汉室必亡的结论之后,才顺利完成的。曹丕的老子曹操当了好些年的魏王,就是不敢乱动,还不是生怕自己的行为引出大麻烦来吗?
当然,董昭等人只是希望张狂称王,并没有直接支持张狂称帝。但是按照汉家的故事,汉高祖当年立下“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张狂这个异姓者,只要称了王,那天下还有谁不知道他最终迟早是要称帝的呢?
考虑到以上这些事情,张狂倒是不急于称王称帝。不过董昭等人说的也是有道理的,张狂现在手中有五州之地,还要加上小半个司隶,确实需要更加高级一些的官位来领导手下了。
要不然,张狂自己不过区区一个州牧,他的手下总不可能升官升的比张狂还要高吧?
如此一来,很多州郡大吏呆在张狂手下不就升官无望,还有多少做事的动力呢?
所以,王是不好直接称的。不过,换成比“王”低上一级的“公”,张狂觉得倒是可以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