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郭无为之所以非要将刘继元立为皇帝,应该说与刘继元温和的性格有关,此人自幼饱读诗书,尤喜禅学,带人还是十分宽厚,再说他也不是刘承钧的亲生儿子,郭无为自然会认为这样的人更加容易控制。不过,最终的结果却表明,这一次郭无为是彻底地看走了眼。
刘继元刚刚登上皇位,宋军就已经入境,这时他跟郭无为还处在蜜月期,两人尚能同仇敌忾,并没有什么分歧,所以在得知宋军入境的消息后,就急忙以刘继元的名义向辽国求援,并派侍卫都虞候刘继业等率兵扼守团柏谷(今山西祁县东南)。可是刘继业刚一出兵,就被李继勋所率宋军杀得大败,被斩两千余级,团柏防线也告失守,宋军随即渡过汾河,直抵晋阳城下。
这样一来,北汉的形势变得岌岌可危,而与此同时,赵匡胤也得到了刘继元被立为新君的消息,便有意将其招降,于是派人传书至晋阳,称刘继元若可归降,可授平卢节度使(治所在青州),郭无为可授安国节度使(治所在邢州),其余大臣也都有封赏,这一下就将刘继元和郭无为的矛盾给激化了。
刘继元作为一国之君,自然是不愿意投降,而郭无为不过是一个臣子,给谁称臣都是一样,很想就此投降,所以在接到诏书后,就屡劝刘继元纳土归朝,可刘继元却始终不肯,两人的矛盾越积越重。好在没过不久,辽国的援军就到了,而宋军对此准备不足,只好马上撤军,刘继元和郭无为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就暂时的缓解下来。
可是在宋军撤走之后,刘继元和郭无为又产生了新的矛盾,这主要是因为刘继元在当上皇帝后,性格突然发生了剧变,一改过去谈经论禅、温文尔雅的作风。变得暴戾无常,进而又大开杀戒。北汉开国皇帝刘崇所留下的十个儿子和一些近亲子孙几乎全部被他杀死,朝中大臣稍有触忤,轻者杀头。重者灭门,就连他的养母郭氏也被他派人勒死,这样的作风让一直专擅朝政的郭无为无法接受,于是更加坚定信心想向北宋投降。
刚到第二年(969年),赵匡胤就因为对宋军前次讨伐北汉的战果很不满意。于是有意对北汉发动一次全面地、具有决定意义地大规模战争,随即开始着手准备,正月便传旨调集诸道兵马屯驻于潞、晋、磁等州,二月又命大将曹彬、党进等各领兵开赴太原,随后更是发出亲征令,诏命开封尹赵光义为东京留守,枢密副使沈义伦为大内部署,仍命昭义节度使李继勋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先行开赴河东,而自领中军以为后继。
当年三月。赵匡胤的车驾到达潞州,并在此驻跸十八日,正巧这时前军捕获了一名北汉间谍,赵匡胤立刻将其召到驾前询问。
这名间谍也很能忽悠,一上来就大声说道:“北汉军民罹毒久矣,日夜望车驾,恨其迟耳。”赵匡胤闻言大喜,当即给予重赏,随后传旨起驾拔营,直趋晋阳。
此时。北宋的前军都部署李继勋已经对晋阳展开了围攻,赵匡胤到后,又进一步加大了打击力度,从邻近州县征调来数万民夫。环晋阳掘壕立栅,命李继勋、赵赞、曹彬、党进等四员大将,分别率军于城南、西、北、东四个方向安营扎寨,呈四面进逼之势,并开始筑堤引汾河水准备灌淹晋阳城。
与此同时,辽国的救兵已兵分两路而来援救北汉。其中一路自北向南攻打石岭关(今山西阳曲县北),另一路则从幽州出发,直扑定州(今河北定县)。
不过这两路援军的进展都不顺利,赵匡胤早在出兵前就预料到辽国会从幽州出兵,通过攻打河北的镇、定等州的手段来牵制宋军主力,所以早早就将彰德节度使韩重赟任命为北方都部署,命他在定州一带设防。
韩重赟果然是不负所托,辽兵刚一入境,韩重赟便率军迎头痛击,大破其众,直接将辽国援军赶出境外。另一部辽军刚到石岭关,赵匡胤就将棣州防御使何继筠召来,亲自授予方略,并拨给他精兵数千,命他去石岭关拒敌。此时已到了夏天,气温比较炎热,何继筠临行之前,赵匡胤特地命人给他做了一碗麻浆粉(大约是一种解暑的食物)。
这碗麻浆粉并不值钱,但却饱含了赵匡胤对何继筠深情的关怀和殷切的嘱托,何继筠喝在嘴里,暖在心头,感动的简直就是热泪盈眶,赵匡胤又趁机加上一把火,笑吟吟地对他说道:“明日中午,我等你传回来的捷报呦!”何继筠哪还会有二话,立刻对着赵匡胤拍胸脯、打包票,大说了几句“有我在就有阵地在,绝不辜负皇帝和人民对我的嘱托”之类的话,便飞身上马,扬鞭而去。
要说这一碗麻浆粉,真是可抵百万兵,何继筠吃完之后只感到精神百倍,浑身上下都有使不完的力气,率兵到达阳曲县北,正好遇到辽国兵,何继筠立刻挥师猛进,果然大胜,斩首数以千计,缴获战马七百余匹,并生擒辽国武州刺史王彦符等一干将领,随后便命儿子何承睿回去向赵匡胤报捷。
其实在何继筠走后,赵匡胤心里也是没底,第二天早早地登上北台苦等前方的消息,左等右等不见人来,心里正在焦急之时,突然看见前方飞来一匹快马,由远及近,疾驰而至,正是回来报捷的何承睿。
赵匡胤得报之后大喜,随即传令将缴获的辽军兵甲、旗帜移至晋阳城下,此时城中军民都在苦盼着辽国的援军,一看却是这种下场,无不为之气夺。
到了此时,辽国的两路援军都已被宋军击退,北汉已经没有了外援,只能是困守一作孤城,形势更加危机,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之下,晋阳城内原本就极度紧张的君臣关系已到了一触即发的边缘。早在赵匡胤给北汉送去招降诏书之后,刘继元和郭无为立刻就变得貌合神离。
郭无为一心想着投降,不但对刘继元屡次劝谏。还暗中和北宋派来的间谍来往。
此前赵匡胤曾命一个叫做惠璘的人,诈称是宋军的殿前指挥使,因负罪而投北汉,这一招早在三国时期黄盖就曾使用过了。自然是瞒不过老道出身的郭无为,当场就被他识破,可是尽管郭无为看出了惠惠璘的真实身份,却仍然将其任命为供奉官,目的就是想把他当作与北宋联系的秘密通道。
宋军入境后。惠璘赶往投奔,可惜这个人间谍做得实在是很失败,没跑出多远就被抓了回来,郭无为本来不想深究,就擅作主张将他放了,可是北汉朝里有个叫做李超的官员,还是很有原则,竟然把这件事原原本本报给了刘继元。这一来,郭无为也就无力再对惠璘进行包庇了,恼羞成怒之下。竟把惠璘连带李超一并杀了。
这件事情,可以看成是郭无为与刘继元之间矛盾的第一次表面化,不过这个事情发生后不久,宋军就开始撤军了,北汉的形势稍有缓解,郭无为的投降心情也就不那么迫切了,他对刘继元立有定策之功,又手握军政大权,刘继元也不敢跟他轻易翻脸,所以对他诛杀李超一事假装并不知情。两人关系尚能维持。
可是转眼之间宋军又杀了回来,这一次还是赵匡胤御驾亲征,北汉的形势又告危急,郭无为再也坐不住了。当年三月某天。辽国派来册封刘继元的使者韩知范到了,刘继元也于次日专门召来了一场非常隆重的宫廷酒会,把国内各界头面人物全都邀请过来,为辽使接风洗尘,气氛非常热烈。
可就在这个时候,身为北汉首席宰相的郭无为却突然当众大哭一声。紧跟着就拔剑自刺。
刘继元见状,急忙跑下去拉住郭无为的手说道:“老相国,你这是在搞什么名堂?今天我们设宴款待上国使者,你这个做法很不和谐嘛!”郭无为哭道:“宋军以至城下,奈何以孤城抗百万之师乎!”刘继元闻言立刻沉默不语。
这件事情,使刘继元和郭无为的矛盾彻底激化,因为刘继元作为一国之君,绝不肯轻易投降,郭无为在辽使面前让他下不来台,已令他对郭无为恨之入骨,只是没有当场发作而已。
此事过去不久,辽国的两路援军就先后被宋军打退,郭无为就再也难耐不住投降的迫切心情了,便对刘继元谎称准备趁夜出城劫营,有意甩开刘继元,自己去向宋军投降。
刘继元不知是相信了他,还是想让这个投降分子露出原形,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并拨给他一千精甲士卒,自己更是亲赴城门为其送行。
本来郭无为此行就是为了向宋军投降,而且值此宋、汉相争的紧要关口,郭无为只要能找到宋军就一定会被赵匡胤利用,投降的计划就算是成功了。
可惜这个人的命实在是不太好,本来当天晚上天气晴朗,很适合去做投降运动,可等郭无为刚走到北桥时却突遭夜雨,是时夜幕深沉,风雨交加,郭无为事先没能跟宋军取得联系,不敢再往前走了,只好率部返回城中,也就丧失了这次对宋军投降的绝好机会。
回到城中,郭无为觉得非常丧气,但还没忘了劝说刘继元投降,却不知此时刘继元已经对他起了杀心。
不久之后,郭无为再次进宫对刘继元游说,却突然被刘继元传令拿下,随后当众公布了他与北宋暗中交通的罪状,斩首示众。
晋阳城内这一场君臣内斗,虽然没能引起巨变,但因为郭无为毕竟在北汉当政多年,还是对城内的局势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可惜这个时候宋军的攻势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当年五月,赵匡胤传令将汾河水引入新堤,开始灌城,又命水军乘船对城发起强攻,内外马步军都头王廷义为鼓舞士气,亲自带队攻城,却不想被流矢射中面门,于两日后不治而亡。
就在王廷义死后的次日,殿前都指挥使石汉卿再度率军,但还没等他靠近城池,就被汉军一箭射落水中,当场溺死。
三日之内连折两员大将,给宋军的士气造成了相当大的打击,赵匡胤只好传令对晋阳缓攻。
闰五月,战局突然又向有利于宋军这一方发生了变化,经过一个月的浸泡,晋阳南面城墙开始出现大面积剥落,进而导致了一段城墙坍塌,大水咆哮而进,城中大为惊扰。赵匡胤闻报大喜,亲自登上长堤指挥攻城,此时城墙裂口被水越冲越大,
汉军又受阻于宋军的强弩而不能进行修复,眼看着就要破城了,可突然间又从城中漂出无数积草,将水口堵住,水势一下子缓解下来,宋军的强弩也被积草挡住不起作用,北汉兵便趁此机会,转眼的功夫又将裂口修复起来。
此时,距宋军围城已近半年,大军劳师远征,人困马乏,又赶上时至盛夏,连日暴雨,宋军驻军于城外草地,患足疾腹病者不计其数,内部消耗非常严重。
而辽国又派来北院大王乌珍率援兵赶到,驻军于晋阳城西,与城中互举烽火,遥相呼应,也给宋军造成一定的压力。赵匡胤面对这种情况也是左右为难,有心想要撤军,又觉得晋阳已经不能坚持太久,有心继续强攻,又感觉消耗实在太大,而正在此时,后方突然传来消息,右仆射魏仁浦病故。
魏仁浦的资历非常老,早在后周时代就已经入阁,到北宋开国后,赵匡胤对他也是十分倚重,凶报传来,赵匡胤震悼良久,情不自禁回想起出兵前与他的那场对话。当时赵匡胤曾向魏仁浦问道:“朕欲亲征太原,如何?”魏仁浦则回答道:“欲速则不达,惟陛下审思。”这明显就是反对赵匡胤出兵,不过赵匡胤并没有因此而不快,反而赐给他十坛酒、一百只羊作为奖励。
而今,魏仁浦已经死了,但他说过的那句话却在赵匡胤的脑海中更加清晰,什么叫“欲速则不达”?他说的仅是征服一个小小的北汉,还是平定整个天下?自己在没有彻底征服南方的前提下就急于对北汉出兵,是否真是有些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