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唐朝那些事儿 > 章节目录 第101章 大周帝国
    好在徐温也是贫下中农出身,所以得掌大权之后,很知道做养百姓,对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对外也不肯轻易发动战争。而他当政期间,正好与李存勖百战灭梁这一过程大致重叠,当时梁、晋双方在中原打得是天昏地暗,自然也没有精力与吴国开战,所以淮南百姓在徐温主政时,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徐温在淮南独揽大权二十年,一直甘当五代活曹操,始终没有篡位,真正篡位称帝的是他的养子李昪(音变)。

    李昪,字正伦,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氏。他的父亲李荣,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后来因为笃信佛教也可能是不想去服兵役,就毅然跑妻舍子,进寺院当上了和尚。不过佛祖并没有保佑他,当李昪六岁时,李荣就死了。不久后,李昪的母亲刘氏也去世了。这样李昪就成了孤儿,无人抚养,只得子承父业,入濠州开元寺当了一名小和尚。

    这次出家,成了李昪命运的转折点。乾宁二年(895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攻占了濠州,发现了被人剃了光头的小和尚李昪。当时李昪只有七岁,长得虎头虎脑,非常可爱,杨行密见了以后喜欢得不得了,就把他收为义子,李昪也就因祸得福,一步迈进了上流社会。

    不过杨行密亲生儿子众多,李昪长得又太帅,一下就把杨行密其他儿子给比没了,以至于他们不能容下李昪这个帅哥的存在,集体跟杨行密反映,要把李昪赶走。杨行密也没有办法,就他转送给手下的大将徐温,并且对徐温说:“这个小孩不是常人。可我的儿子们容不下他,只好把他送给你了,你就把他当做儿子养吧!”所以李昪就被徐温收做了养子。并改名为徐知诰。

    据说,徐温将李昪收为养子这天晚上。梦见真龙天子向他招手致意,醒来后大喜,认为这是李昪给他带来的吉祥之兆,所以从此之后,徐温就把李昪当做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抚养。

    李昪成年之后,生得身长七尺,四方大脸,说起话来声如洪钟。远远望去令人生畏,但在近处交谈却让人觉得十分亲切。他的两条腿十分修长,走起路来快步如飞,即便他有意放慢速度,旁边人也要一路小跑才能跟得上,有相士看过之后说:“这叫龙行虎步。”

    李昪20岁时,徐温为他聘王氏为妻,这小两口感情非常好,又都十分孝顺。如果徐温生病,李昪夫妇就从早到晚守在徐温身旁。衣不解带,悉心照料。徐温半夜醒来,见身边有人。便问:“旁边是谁?”李昪就回答:“是知诰。”徐温再问:“还有谁?”李昪就答道:“知诰妇。”所以徐温十分感动,也就更拿李昪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了。

    也就是在李昪成亲的这一年,淮南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李昪的养父徐温伙同张颢,杀了淮南节度大使杨渥,并在不久后又杀了张颢,独掌了淮南大权。这一来,李昪自然也就跟着水涨船高,第二年(909年)就被徐温任命为升州(今南京)防御使。兼楼船军使,让他在升州编练水军。不久后又将其升为升州副使知州事(相当于现在的常务副刺史)。

    李昪在升州干得非常出色,安抚流民。组织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又澄清吏治,罢免了一批贪官污吏,把升州的各项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徐温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对李昪更加器重。所以在天佑十一年(914年),又将李昪加封为检校司徒,使其成为国家的重臣。这一年,李昪刚满二十六岁。

    然而,李昪越有所为,徐温亲生儿子们对他也就越不满,特别是徐温的亲生长子徐知训,对他简直就是恨之入骨。徐知训年纪要比李昪稍小,但他却是徐温的亲生长子,所以一直都被徐温当做接班人来培养。不过徐知训为人荒淫残暴,骄横无比。徐温最初将他任命为宣州(今安徽宣城)刺史,他一上任就开始大刮地皮,在辖区内横征暴敛,搞得境内民不聊生。后来徐温带兵驻金陵(升州治所,今江苏南京),又把徐知训调回广陵(今扬州)去监督杨隆演,让他总掌军国大事。

    这一来,徐知训更加无法无天,仗势欺凌诸将,对吴王杨隆演也是经常性地给与侮辱,所以人望非常低,贤名远逊于李昪。徐温对他的所作所为也很失望,免不了要派人去告诫他一下,并顺便把李昪的先进事迹向他介绍一下,让他尽快向李昪看齐。但最终的结果就是徐知训不但没有去向李昪学习,反而越来越不能对其容忍,开始处心积虑地要把李昪处理掉。

    有一次,徐知训召李昪宴饮,在两旁暗藏甲士准备将其刺杀。李昪对此并未防备,多亏徐知训手下的亲信刁彦能看出李昪日后肯定不是常人,便趁为其斟酒的时候,偷偷掐了他一下。李昪顿时明白过来,起身便走,这才逃过一劫。又有一次,李昪来广陵觐见杨隆演,徐知训便趁机在山光寺宴请他,又想趁机将其加害,多亏徐知训的弟弟徐知谏与李昪相处得还算不错,又通知其赶紧逃走。徐知训知道李昪逃走后急忙派刁彦能骑马去追,但刁彦能追上李昪之后,只是对他晃了下兵器,就自动返回,又让李昪逃过一劫。

    李昪虽然连续几次化险为夷,但还是被徐知训搞得非常被动。因为徐知训毕竟是徐温的亲生儿子,而李昪只不过是徐温的养子。徐知训如果把李昪干掉,顶多会招来徐温的一顿责骂。反过来要是李昪干掉了徐知训,徐温又岂能容他?所以李昪要想干掉徐知训的话,就必须连徐温一起干掉。可吴国的精兵猛将都握在徐温手里,单凭李昪的实力,是无论如何也干不掉徐温的。所以不用脑袋去想,也能看得出来,他和徐知训这场争斗。是根本就就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然而正所谓吉人自有天相,李昪既然长了个四方大脸,那就绝对不是短命之人。正在他为不知道该怎么去对付徐知训而发愁时。事情突然起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徐知训竟然很意外地被别人给抢先干掉了。

    徐知训之死纯属是他咎由自取。前面说过。徐知训自从被调回广陵(今扬州)后,愈发骄横。每逢节庆良日,王府欢宴,徐知训就要搭台唱戏,亲自演出,还要拉上吴王杨隆演一起,由自己扮演主人,让杨隆演穿上破衣烂衫扮演他的奴仆。有时外出游乐。也要拉上吴王作陪,并且动不动就要对其辱骂一番。试想一下,徐知训对杨隆演都是这种态度,对国中的大臣们还能好到哪儿去?所以吴国君臣上下,无不对他痛恨不已。

    杨隆演为人生性懦弱,在徐知训那里受完气后,回家哭哭就算过去了,根本不敢反抗,但不是每个人都肯像他一样忍气吞声。吴国有一员大将叫做朱瑾,这也是晚唐著名军阀之一。曾任大唐的泰宁节度使,称雄一方,只是后来败于朱温之手。才逃来淮南投靠了杨行密。

    朱瑾善使一杆长槊,以勇武闻名天下,所以投往淮南之后,杨行密对他非常器重,曾亲自出城百里相迎,并赐以玉带、名马。而朱瑾也为淮南立过大功,当年朱温派庞师古率大军攻打淮南,屯兵于清河口,正是朱瑾率兵雪夜奔袭。将庞师古一槊刺死,随后又大败汴军。为淮南立下了汗马功劳(详见屠唐枭雄卷)。

    朱瑾和徐温的关系也不错,徐知训小的时候。还跟朱瑾学过武艺,算是有师生之谊了。但是到徐知训掌权以后,变得目中无人,对杨隆演都不放在眼里,也就不再对朱瑾那么恭敬了。再加上朱瑾当时是吴国的平卢节度使(空衔)、同平章事、诸道副都统,在名位上要比徐知训高,所以徐知训非常忌恨他。而朱瑾多年以前就是名满天下的大人物,所以也受不了徐知训的气,两个人的矛盾也就越来越深。

    朱瑾有一匹马非常名贵,据说能日行千里,踏雪无痕。朱瑾视其为珍宝。冬天怕它冷,给它造了暖室,夏天又怕它被蚊虫叮咬,便用名贵的薄沙罩住。徐知训听说之后,就管朱瑾讨要,朱瑾当然不肯给。这一下,徐知训大怒,便暗中派遣刺客去刺杀朱瑾。只不过他派出的那几个刺客武功跟朱瑾相比,还差得太远,刚摸到朱瑾家里,就被朱瑾全部落片儿。这件事情,朱瑾明知道是徐知训派人做的,但也没有声张,徐知训当然也不可能主动承认,就暂时先这么过去了。

    不久之后,朱瑾派自己的婢女去给徐知训请安,结果刚到徐知训家,就被他给强暴了。这件事情,让朱瑾愤恨不已,认为这是徐知训对自己的侮辱,不过也没有马上发作。但这件事情还没过去几天,徐知训又搞出个小动作,在泗州(今江苏省盱眙县淮河北岸)设了一个静淮军,将朱瑾任命为节度使。用意不言而谕,就是想把朱瑾赶出朝中。这一来,顿时让朱瑾觉得忍无可忍。

    朱瑾出镇泗州的表状下来之后,徐知训在家中设宴给朱瑾饯行,朱瑾表面上十分恭谨,徐知训也不觉得跟朱瑾有什么深仇,很为能把这么一个大人物赶出朝中而自鸣得意,两个人把酒言欢,气氛非常融洽。第二天一早,朱瑾来徐知训家中辞行,但徐知训当时没在家,其家人对朱瑾说:“政事相公(指徐知训)在白牡丹妓院,望公能稍等一时。”

    朱瑾便说:“我不奈朝饥,且归。”于是就回去了。等徐知训回家之后,听人说起朱瑾来过,心内歉疚,说道:“晚当过(回拜)瑾。”

    到了晚上,徐知训来到朱瑾家,朱瑾迎了出来,开口就说:“公为我谋得大镇,无以为报,愿以马谢之。”就是说他要将自己那匹名马送给徐知训。

    徐知训听罢大喜,便说道:“相公出镇,与我暂别,离恨可知,愿在此尽欢。”也就是要在朱瑾家喝点儿。

    朱瑾也正有此意,便将徐知训请进内室,徐知训也想不到朱瑾竟敢对他下毒手,就把随从都留在了外面,只身随朱瑾进去了。

    朱瑾有两件宝贝,一件是那匹宝马,还有一宝是他的爱姬桃氏,长得姿色绝美,又能歌善舞。徐知训刚入内室,朱瑾就将桃氏喊出来拜见。徐知训对这桃氏也是垂涎已久,见面之后欣喜若狂,急忙叩头回拜。正在此时,朱瑾便在他身后,抡起笏板,猛砸在他的脑上,当场就将其砸倒在地,又随后将其首级割下,骑马去见吴王。

    当时朱瑾家外尚有徐知训的卫士数百人,但是谁也想不到竟然会出现这种事情,对此毫无准备。朱瑾出来时,坐骑名马,手提人头,显得威风凛凛,竟然把这群卫士吓得一哄而散。朱瑾也不理会他们,飞马跑到王府,将徐知训的首级呈给杨隆演,说道:“我已为王,除一大害。”

    杨隆演一见是徐知训的人头,顿时被吓得魂飞魄散,掩面向内逃窜,边跑边喊道:“舅父(杨行密之妻与朱瑾同姓)自己担当,我什么也不知道。”朱瑾大怒,骂道:“奴婢之子,不足以成大事。”说着便将徐知训的人头摔在柱子上,拔剑闯出王府。

    这个时候,徐知训的手下已经反应过来了,将城门紧闭,开始全城搜捕朱瑾。朱瑾一出门就看见大批赶来抓捕他的士兵,只好又折返回来,从王府后院翻墙而出,但落地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踝。这时追兵已近,朱瑾自知无处可逃,便回头对那些追兵喊道:“我为万人除害,后果一身担之。”言罢挥剑自刎,壮烈身亡。

    这个事情,发生的很意外,因为徐知训虽然蛮横,但并没有把朱瑾逼上绝路,他要是老老实实去泗州上任,也就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了。而他这次发动的政变,事先也没有经过什么准备,根本就不可能成功,可能放到任何人身上都不可能这么去做。不过朱瑾是个要面子的人,很有古时侠士那股可杀不可辱的气概,真就不计后果地将徐知训给杀了,这样也就彻底把李昪给成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