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纵横之都市秘史 >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七十章 往日光彩
    [ 欢迎光临 新第三书包网, ]

    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中国电影诞生于一九零五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二十年代拓荒时期,有《孤儿救祖记》等关注社会改造的进步电影;抗日救亡时期,有《狂流》《中华儿女》等鼓舞斗志、弘扬爱国主义的影片;抗战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又深刻揭示社会矛盾和本质,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间,涌现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经历十年文革浩劫,中国电影走出低潮,拍摄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实践、针砭社会时弊的优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焦裕禄》《凤凰琴》等现实题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赵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艺术质量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喜莲》《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还出现了《不见不散》等贺岁片、喜剧片的新样式,涌现出一大批新生力量,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形成了国有、集体、民营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电影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可可西里》《台湾往事》等力作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英雄》《神话》等国产大片共同占据了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世界影坛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奇迹,近三年来中国有三十多部影片在四十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标志着第三次发展的到来。

    说完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国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电视的发展历史,中国影视发展的历史表明,影视虽然属于典型的舶来品,但是中国影视并不是欧美影视的翻译版,而是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因为影视不仅仅是科技工业,也是美学与艺术,科技手段固然没有民族和国家的界限,然而美学与艺术却有明确的民族性格,因此影视艺术输入中国的历史,也是它逐步本土化的过程,中国影视能否在世界上拥有它应当具有的地位,关键在于中国影视是否生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与宽厚的包容性,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不断吸收异域文化、不断创造新文化的历史。吸收是为了创造,而不是取代我们固有的文化,所以如何吸收就成为一个原则性的问题,我们认为,吸收必须以本民族的审美心理为支点,寻求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通过异域文化激活本土文化,使之焕发出更为灿烂的生机。

    一九五八年的五月一日,中央电视台实验播出,当时叫北京电视台,郭慎之在其专著《电视传播史》一书中这样划分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早期(一九五八到一九六六),“文化大革命”带来挫折(一九六七到一九七六),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一九七七到一九九二),走进大市场(一九九三年至今)。

    现在在说一下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这也是杨毅豪之后重点发展的方向,二零零五年八月二十六日,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在这个晚上,一个叫做《超级女声》的节目落下了帷幕,一个普通的成都女孩以三百五十二万八千三百零八票的高票数,成为这场平民选秀的冠军,见证这一时刻的,是电视机前近四亿的观众,不久之后,这个叫做李宇春的女孩登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成为“亚洲英雄”,在中国电视诞生的四十七年后,娱乐节目走向了癫狂。

    一九九零年三月十四日,一档叫做《文艺天地》的栏目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开播,后来它改名叫做《综艺大观》,《综艺大观》是一个标本式的电视文艺晚会栏目,延续了春晚的主要风格,可以看作是日常版、微缩版的《春节联欢晚会》。

    《综艺大观》同《春节联欢晚会》一样,开播后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收视率在全国综艺节目中长期稳居第一,平均收视率百分之十八,平均每期收视人数达两亿,紧接着《东西南北中》、《曲苑杂坛》等衍生栏目相继出现,并且均得到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春节联欢晚会》与《综艺大观》等晚会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