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华善和张戈带着招讨司的士兵,来到了郑州边上。
在这里,五万招讨司士兵汇合了河内卫进两万士兵,一共七万大永士兵,汇合在一起。
这个数目,相当于左右金吾卫的总人数,比安北、安西都护还要多的的士兵数,在郑州边上汇合,就是为了平定郑州、晋州、鄂州三地的动乱。
这样庞大的士兵人数,只说明了一点,那就是这一场动乱规模之大,波及范围之广。
尽管带着招讨司的士兵来河内道之前,沈华善和张戈对河内道的动乱,就作了充分的预计,也想好了当中会有的艰险。可是当他们和古大存汇合时,才知道这三地真实的情况,还是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计。
古大存带着两万河内卫士兵在这三地平乱,却没有多少效果,这是无奈 实情。
本来,河内卫有十二万兵马,若是全力平叛,或许还用不着招讨司。可是持续的干旱,并不仅仅是这三地出现,而是整个河内道几乎都出现了这三地的情况。
因此,另外的十万兵士,正在各大副将的带领下,分散在河内道各地赈灾,控制各地的局面。
若是以整个河内卫兵力来平叛,说不定这三地的乱局还未平定,其余之地乱象就生了。这样一来,整个河内道都要乱了。
古大存只能带着这两万士兵,和这三地的叛军周旋着,等待着招讨司五万援兵的到来。
在古大存的述说后,沈华善和张戈对这三地动乱的情况。有了更加深入详细的了解,自然,眉头就皱得更深了。
郑州、晋州、鄂州这三地,计有五十万百姓牵涉其中。其中。叛军的人数,约在三万之数,按照占领地域的不同,主要有两路叛军。
其一,是以晋州之地为主、占据一半郑州之地的北路叛军,其首领正是贼匪头目刘良;其二。是以鄂州之地为主,同样占据一半郑州之地的西路叛军,其首领是原河内卫的中郎将黄渊。
这两路叛军,各有一万之数,除了这主要的两路叛军之外,这三地还有其余的叛军队伍,林林杂杂也有近万人。
刘良原先是晋州之地的悍匪,一向与官府作对,原本就有三千多手下。在晋州尚未动乱之前,刘良及其手下。一直是官府通缉的重要对象,却始终没有办法将刘良缉拿。早前,晋州刺史王麟已经向朝廷请旨,请求朝廷派官员前来晋州剿匪的。
可是,朝廷的批复尚未下来,晋州就发生了蝗灾。又出现了备荒粮一空的事情,晋州百姓对官府的仇恨一下子就爆发出来了,晋州就暴动了。
刘良带着三千手下趁乱而起,攻占 了晋州刺史府,并斩杀了王麟及晋州刺史府的官员,打着为百姓治贪吏、平粮仓、免赋税的旗号,就在晋州站稳了脚,赢得了部分百姓的拥护。
随即,晋州、鄂州、郑州三地的盗匪,纷纷投奔了刘良。短短时间内,刘良就招集了两万部众。这一万部众,绝大部分都是这三地的盗匪。
这些人身上背着不少官司,甚至有不少亡命之徒。这些盗匪、亡命之徒,对官府最为憎恨。也有一定的武力,由这些人组成的北路叛军,战斗力自然非同一般。
如今,北路的叛军,部众还在不断地增加,有势如破竹向其他地区扩张的姿势,仅是晋州、郑州之地,似乎不能满足他们的野心了。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些北路叛军本来就是一些亡命之徒,每次和河内卫的士兵对上的时候,都不要命似的。是以河内卫士兵,都不想他们直接对上。
和北路叛军部众不相上下的,就是西路叛军了。提到西路叛军,古大存只有一声叹息,他不明白,事情怎么会到这种难以收拾的地步。
西路的叛军首领,是河内卫中郎将黄渊,换言之,西路的叛军首领,正是古大存的旧部属。西路叛军,是古大存感到最头痛的一路叛军。
原本,黄渊是带着几千名河内卫士兵镇守在鄂州这里的,却没有想到,他如今成了西路叛军的首领。而西路叛军的部众,大多数是他带领着的几千名河内卫士兵,还有鄂州、郑州、晋州折冲府的守兵。
这些士兵,都是大永的普通士兵,地位自然不会高。与北路叛军打着为百姓治贪吏、免赋税这样的旗号不同,黄渊的旗号是反对朝廷庸官专权、考选不公、埋没人才等弊病,在声称为民做主的同时,也赢得了这些普通士兵的拥戴。
更可怕的是,这些西路叛军,就是大永朝廷培养出来的士兵,是为了守护大永疆域百姓而存在的士兵,如今竟然成了叛军这些叛军的首领、部众,是古大存曾经的旧部属,也是河内卫士兵曾经的同袍
如今却是势不两立,成了敌对的两方。
这让古大存情何以堪这又让河内卫士兵颜面何存
然而,这一切,就是明摆着出现了,除了叹息,古大存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似乎是约定好的一样,这两路叛军,对占领地内的百姓,有不少的惠举。
他们占领了官府之后,还拿出了他们的储粮,用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