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是小了许多,而林冉华却没有闲下来,孙氏另给她延请了女先生私教诗书。这是孙氏专为林冉华请的先生,林淡秾自然不能跟着去。她本不是童子,明得一些道理,也不去和孙氏吵闹。因不受宠爱、也不喜交际,于是除学女红,其余时候都呆在自己的小院子里不出去。她心里已经成熟,不是小孩子,能呆得住。
那时她身边唯有一个丫鬟,即魏春,她没有敝帚自珍的想法、更没有深刻的主仆观念、贵贱之别。林淡秾那时年纪虽小却不是真不懂事的小孩子,见魏春年幼不读书,便手把手给她启蒙;南山是后来的林淡秾这里,但她聪慧懂事些,虽晚却要比魏春进度快一些。
林淡秾本是不习惯自己身边人大字不识一个,但这一教到现在便是积年累月。从认字始,再到后来也讲解一些时事论证、佳文赏析。两个丫头,竟也能读书识字,品读诗书文选。林淡秾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但魏春与南山俱铭感五内,对她又敬又爱。
几人商量之下,最终将吴氏的屋子整理一下做个小学堂。虽已经决定下来,但前期准备工作也多;林淡秾不能随意出府,便留在府中备教案,南山与魏春两人则前往末条巷收拾房屋。
开班教人之事,林淡秾将其当做一件大事来做,不愿随便马虎。回府之后花了极大的功夫来写教案,甚至偷偷前往林父的书房抄下《论语》、《孝经》、《千字文》,这是当代的启蒙读本,凡学子必读,也是林淡秾今生的启蒙之书。
当代的人平均掌握的汉字数量较少,甚至大部分都是文盲。若是读书人常用的汉字3000左右,饱学之士可能更多。因为文化的相近,林淡秾穿越前受到的教育让她能认识此时代绝大部分字,穿越后唯一的问题便在于时代不同字体演化的阶段不同,以及与现代普通话完全不同的古代官语读音。但这些问题都在林府的教导下解决,以《论语》、《孝经》为基础,十几年的功夫已足够让林淡秾弄懂大体变化。
她整理字句与释义,准备以此为基础,教人认字。《论语》全文超十一万字,即便去除掉重复的字,留下来的也已经足够,知礼识字不在话下。若是再想读下去,便是《春秋》、《尚书》、《周易》,循序渐进由浅至深……当然这些以林淡秾的本事是教不了的,但即便如此,若是能教人诵读下一本《论语》,也已经足够对方受用一生了。但启蒙识字还是以前朝《千字文》,相异千字,辞藻华然,必备首选。
毕竟论启蒙,论语不及三百千……
只可惜,这时代《三字经》、《百家姓》的作者还没有出世。林淡秾只知道通俗易懂的几句,断句残篇不成章法不能教人,斟酌片刻,决定还是仿照这时代的启蒙方法,先读《千字文》。
等一切妥当,林淡秾乔装打扮再到末条巷时,吴氏的房间已经铺了一层泥沙,折枝写字。这种方式毫无技术含量,但能写大字又便宜又能久留,再好不过。
林淡秾讲千字文进度极慢,一边讲音,一边讲文中的道理。讲了几天,竟然才讲完几句、这些孩童无疑完全没有什么基础。讲“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时还好,到“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皆是一脸茫然,只能死记硬背,他们没见过金更没见过玉,不知巨阙不明夜光。进度无疑太慢,林淡秾耐心极好,但那群孩童也不免挫败。
林淡秾意识到问题,是因为一个小姑娘最先受不住,偷偷和林淡秾说:“姨姨,我不想学了。”林淡秾愣了片刻,又去问这群孩子里面最刻苦的、那个会写“吴如兰”的那个瘦高个,对方愣了片刻,道:“非常好。”他怕林淡秾不肯教了。
于是林淡秾也挫败,那日魏春陪她,见她苦思,便也陪她一起想,又问道:“小姐,为什么不用您以前教我和南山的办法呢?”
“这怎么能行?”林淡秾下意识道。她那时都是随便教的,几乎是想到什么、说到什么就随地取材写来让魏春与南山认。蘸水写桌上,用枝写地上都做过,这样怎么能行?
魏春问:“为什么不行呀?我和南山不就学会了吗?”
林淡秾一怔,是啊,她那时没经验,但教的都是最简单、使用频率最多的字,一遍遍地重复一遍遍地认字,到后面才开始讲些别的。她抓住魏春的手说:“你说的对。我太严肃了,越想教得好,就越忘记对方需要什么?”
三百千,是最简单、质朴的三字经为首呀!本就是给孩童启蒙,自然应该是越简单越好、越通俗越好。她想到这里,将地上写的千字文全部划掉。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起来?她不能去抄一本三字经呀……
于是犹豫片刻,斟酌片刻,林淡秾拿着树枝重新写下
——我你他,人爱人。
一群人凑过来问:“姨姨,这是什么?”指着第一个字。
林淡秾一怔:“是‘我’”
“‘我’是什么?”
林淡秾拿树枝点一下,道:“就是我,自己的意思。立身天地间,不可以丧失’我’。”
说完心一颤,忽然明白过来。这么多年,她丧失的正是一个“我”,摇曳摆动在古今两个圈中间,却失了自己立足的地方。于是古也古不得,今也今不得。这不是古人、今人的问题,而是“我”的问题。一切都是真实、是定局,特殊的经历造就了特殊的人,无必要纠结于经历,谁对错谁先进,“我”只是我。倘若是这两个圈相接而必生的一个点,那么就做这一个点就好了。我观点、我的主张源于我自己,而不是古今两个世界各自的道德。
倘若能为足下之地、为心之所往奋战,那么即便到死,也不足惜。
第40章
林淡秾的教书事业如火如荼地进行了一月多,渐渐摸索出了些许经验。末条巷中的孩子未必每个都要成为大家,所求不过认字知理。
识字过千足矣,讲理则不过是:礼义廉耻、忠孝仁义。
她的认字从最简单常用的来,而讲理则是通过讲史料故事,寓理于事,所用的事例也基本是当代释理最正最明的事例。也都是她今生受训过的道理,略过了一些她不同意的观点,也夹带了些许不伤大雅的私货。
教书育人,大约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了。
对这群末条巷里孩子,林淡秾待之如徒如子,将他们视为自己的延续。这是她来到异世后第一次找到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浑浑噩噩过了许多年,到这一刻才有了些许着落,踏实下来。
她全情投入,将在林府里攒了十几年的懒骨头、锈脑子全都运作了起来。南山与魏春见她这幅情态,不知是好是坏。
但这绝不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