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奶奶穿成十三岁 > 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110
    自己的利益汲汲营营。

    即便所有在京中的宗室都被北狄人杀完了,他们都能想方设法找出建武皇帝远出八百里的族侄来扶持,只有很少一部分武将和文臣站在了杨越之这边。

    倒是对于杨越之死而复生之事,所有人都有默契地保持了沉默。

    此时他已是穷图匕见,他们也只敢用软刀子磨了。

    可是很快,那正被人接往京城的建武皇帝的族侄便被山匪劫杀,杨越之还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在太极殿上掉了几滴眼泪。

    有那冥顽不灵的老臣见此,即知大势已去,有人在殿中喊了一句“大梁亡矣!”便触柱而死。

    之后陆陆续续有人在宫门前举家跪坐反对的,有文人在街头巷尾大肆宣扬杨家图谋篡位的,甚至连京中女妓都开始传唱起《□□花》来。

    那些原本还不敢吭声的人,见此情景也跟风串联起来,甚至还有人找上沈家的门,希望作为文人精神领袖的沈家,能像沈善从在前朝那般,出一篇檄文痛斥杨越之篡国行经,妄图能把他骂醒。

    崔瑾珠听完映儿的禀报,端坐在榻上沉思了许久,才抬手将她挥退了。

    第75章

    沈俾文今日一入家门便被长房的人迎走了。直至晚膳后他才匆匆从长房回来,去看过沈三老太太及沈家父母之后,他在芳雅院门口迟疑了许久,还是去了前头的书房。

    沈俾文回家后的三天里,崔瑾珠也只在沈老太太那儿见过他一次,两人还没说上话,他就又匆忙离开了。

    当日,沈母就找了崔瑾珠说了要回川阳的事,“之问还小,是真折腾不得,只是这次是家里男人们的决定,我们也没办法。我和你祖母商量了下,你还是带着之问留在京城吧,你一个妇道人家,别人也不会多来为难你。等川阳的事处理完毕了,我就让俾文回来陪你们。反正读书哪儿不能读呢?等之问稍微大些了,你们再一起来川阳吧!”

    “是家里所有人都去吗?”崔瑾珠拧眉问道。

    “是,大房和我们先去,二房也走一部分。等二老太爷辞了官,剩下的也就都一起回去了。”沈母说着又叹了口气,道,“也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那么危急的时刻不走,现在稳定下来了,反而要举族回迁,都不顾几房长辈都那么大年纪了,如何能受得了舟车劳顿的苦。”

    崔瑾珠闻言点了点头,却不再多说。只是从主院回来,她便派了映儿又出去打探了番,才知道京中已有许多人家与沈家一般,有了出京的打算,而大多数还是些书香大族。

    崔瑾珠在屋中想了许久,才让香茹去问了沈俾文的所在,得知他此时正在册,她便起了身去找他。

    至此,两人才说了他回京以后的第一句话,“娘与我说,沈家要举族回迁?”

    崔瑾珠看着正忙于将书册装箱的沈俾文,站在他身侧问道。

    沈俾文这才直起身,手中拿着一本书轻轻擦了擦灰尘,却并不转头看她,只回道:“是。”

    “为什么?”崔瑾珠不解地问道。

    沈俾文擦了许久,才停下手中的动作,将笼里,转头看着她说道:“杨氏失德,手段残暴,非为仁君。”

    即便杨越之他遮掩得再好,总有些明眼人看出了他和那些北蛮的勾当。

    他为了能登上帝位,把蛮族引入大梁,让百姓惨遭劫掠和屠杀,实为自私暴虐之人。之后他更是用如此血腥手段把皇族乾氏杀得一丝血脉都不剩,而他自己却又出自皇家,这便是世人最为忌讳的弑亲之罪。

    京中有些血性的士族都不愿与他为伍,更是有人被他的雷霆手段吓破了胆,不敢从他指缝间捡漏,使得现在他身边除了原先带来的人,之后追随者寥寥。

    除了有很大一部分人在观望的,有些百年氏族已是瞧出了乱兆,纷纷想逃出这漩涡,找个安全之处重新积蓄力量,以备局势平稳之后再复出。

    “你也要走吗?”崔瑾珠也看着他问道。

    “是,”沈俾文垂眸道,“若你不想走,便依旧留在这儿吧。”

    “我怀了身孕了。”崔瑾珠却是面带微笑道。

    沈俾文猛然抬起头,又惊又喜地看着她,却又忽然反应过来,喃喃道:“不行,生之问时你已是九死一生了,大夫说过你不能再冒险了。”

    “可我依旧平安生下之问了,”崔瑾珠不置可否地笑了下,说道,“你既不愿纳妾,这孩子我无论如何也得生下来。”

    沈俾文却渐渐冷静了下来,他看了崔瑾珠许久,眼眶渐渐红了起来,才有些失魂落魄地说道:“你不须如此。若你想走,随时都可以,不用为我做这些。”

    崔瑾珠闻言却是一愣,她不知沈俾文如何会有这种莫名猜测,只能否认道:“我并不曾想走。”

    “那你想让我做什么?”沈俾文看着她的眼睛问道。

    崔瑾珠这才敛了笑容,却不知该说什么。

    沈俾文见她如此,却又开口问道:“你想让我救他?”

    “形势这般严峻吗?”崔瑾珠皱眉问道,她没料到沈俾文会用这个“救”字。

    沈俾文面无表情的说道:“没有文官的支持,他就算坐上皇位,也待不久。他也许会行兵道,却不懂帝术。”

    “那你能如何救他?”崔瑾珠急急问道。

    沈俾文看着她脸上的表情,心里一直不住酸楚,实在不知自己为何要与她说这些。带着她走得远远的,就让杨越之死在京城不好吗?就当这世上从来没又过这个人,他们也许还能像之前那般幸福。

    这般想着,他又不禁自嘲起来。

    他就是在妄想。

    杨越之如今这般处境,她又如何能跟安心他走?只要杨越之活着一日,她的心便紧跟在他身后一日。

    他这辈子都带不走她了。

    第二日,沈家便流传出了名垂千古的《辅明君》。

    文章中首先列举了历史上各位辅佐明君而流芳百世的贤臣,颂扬了明君贤臣为百姓带来的盛世安康。而后却话锋一转,提出疑问,这一切功劳到底该归君还是臣?

    若是归明君,那么这世上就不需要贤臣,皇帝一人就能主宰整个国家。可是显然不可能。

    若能归贤臣,那又何需君明?贤臣劝导帝王施行仁政,贤臣提出治理国家的良策,替君王选拔人才,督促官员施行政策。若是贤臣够贤能,又何必担心君不够明?

    若是君不够明,那必是臣不够贤。

    那些把所有罪责丢到君王头上,自己却躲在山林里过着清闲日子的人,不配称之为贤。

    那些只知道哀叹盛世不再,叹完却又埋头醉生梦死之人,不配称之为贤。

    那些一遇到艰险,便想明哲保身,背弃帝王和百姓者,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