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爆米花大导演 > 章节目录 第145章 两三事
    肖恩是怎么说服樊致远的,这里我们不必细讲,总之在肖恩离开华夏的时候,樊致远和国师、国际章等人一样,成为了CAA旗下的一员。

    《夜·店》那边,樊致远说是监制,其实只是帮着杨青做做前期筹备什么的,真正开拍了,还是要看杨青和徐山争的配合了。

    《速激4》要在09年2月的NFL超级碗中场秀的时候播放首支预告片,随后将会展开宣传,届时樊致远也将赴美和范·迪塞尔等人汇合,毕竟1%的票房分红不是白拿的。

    很多人可能有疑惑,按票房一个亿来算,即便什么都不扣,樊致远顶天也只能分到100万,这种待遇,还不如追求一个不错的导演片酬呢!

    其实不然,虽然樊致远凭借《劫持》拿下了两周的北美票房冠军,但在人才济济的好莱坞,其实这也不算什么,还需要作品进一步证明自己的樊致远,其实最多算一名三流导演。

    而这个时候,尼尔和范愿意拿出票房分红来邀请樊致远执导,其实就算是认可了樊致远的导演水平,表示愿意让樊致远加入进来和他们一起承担风险,这层意义更加巨大一些,而这也是樊致远在自己没有什么话语权的情况下,依然愿意执导这部电影的原因。

    说白了其实就是一句话,别人给你面子,你必须要接着,做人要知道好歹。

    12月临近结束,伟大的08年也即将过去,09年也即将到来,左右无事的樊致远来到了易桥组建的动画工作室——鲲鹏工作室,让樊致远不得不怀疑这个货也是从8102年穿越过来的。(开局一条鲲,进化全靠吞···)

    樊致远回国之后,易桥就开始着手准备起了工作室,虽然公司注册地在东阳,但常驻办公的地方还是要在北平,毕竟方便一些。

    招收的都是一些应届毕业生,相比那些雇佣兵,子弟兵忠诚度相对高一些,毕竟有着《黑篮》的原画稿在,这些菜鸟们只需要把它动画化就好。

    国产动画在这个时间段低幼化还是特别严重的,比如喜狼狼和灰太阳什么的,不过偶尔也有比较出色的作品,如《秦时明月》系列。

    靠着樊致远和《黑篮》的名头,动画还没有开始制作,很多电视台和视频网站就前来打探消息,想要买下这部漫改动画的独播权,可惜樊致远肯定是不会只卖给一家的。

    《黑篮》已经帮他赚到了第一桶金,接下来的动画,他不指望靠它来赚钱,更多的其实是用来锻炼和磨合团队,为了以后真正的动画电影做准备。

    ···

    小米最近有点烦,一边是青梅竹马的前男友,一边是朝夕相处了几个月,已经有成为好闺蜜趋势的朋友,这让对樊致远余情未了的小米很是不开心,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啊!

    她能看出,糖糖是一个很好的女孩儿,对待感情非常的认真,对樊致远更是爱的死心塌地,这样的女孩,自己还真的不好意思从她手里抢男人,更何况这个男人目前看来也不太可能回到自己的身边。

    不过除了两人没办法破镜重圆之外,樊致远对她倒真的是没话说,《劫持》里的女儿、《夜·店》里的唐晓莲、《分裂》里的女主角,都是她现阶段可以驾驭的角色,连她的表演老师崔老师,都说樊致远真的特别会给小米挑角色,绝对在她的能力范围内,还可以很出彩的那种。

    现在这样也不错,自己还年轻,正处在上升期,感情的事情,先往后搁一搁吧···

    “学姐,你想什么呢?”翟天林在一旁和小米说话,看到她没有搭理自己,于是提高了一点音量问道。

    “啊?”小米回过神来,“没事儿,咱们继续。”

    作为《夜·店》的导演,同时这部电影也是自己的处女作,杨青自然无比重视,同时华夏的导演中心制也决定了大部分导演对剧组的掌控欲望都特别强烈,比如角色的选择,尤其是男女主角。

    对于小米和翟天林,说实话杨青其实是没什么印象的,毕竟还都是在校大学生,虽然两人都出演过几部作品,但很可惜的是杨青一个也没看过,所以对于樊致远推荐来的人,其实他心里是没有底的。

    不过在电影开拍之后,一切的顾虑也就烟消云散了,两人虽然年轻,但很有灵气,剧组托一帮演员的福,拍摄进度很快。

    ···

    08年的贺岁档,最大的看点可能就是陈开歌和小钢炮的电影了,12月的月头和月末,《梅兰芳》和《非诚勿扰》先后上映。

    小钢炮虽然有年头没拍贺岁喜剧了,但《非诚勿扰》还算是中规中矩,至少这是一部合格的贺岁档喜剧电影。

    相对来说我们的大导演陈开歌就惨了一些,《梅兰芳》戏不好,然而这戏不好要是怪陈开歌或者严歌灵,都有点冤。

    艺术创作一旦遇到了限制,被处处掣肘,要在限制中复活那曾经伟大光鲜的生命,似乎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凯哥导演请了梅大师的儿子来担任艺术顾问,话说到这一层,陈凯歌承受这罪责,又变得不冤枉。

    不管这是一个姿态,还是实质上想去寻求的保障,都会令创作束手束脚不再自由。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便描写过这样一个事例,那天性乖戾的画家在世俗眼光中是一生浪荡无情叫人难以理解,而他死后成名,他的儿子为有别于坊间流传的他爹的各种故事版本,自己出了一本爹爹的自传,在那本自传里,他父亲仿似一个圣人,对家庭、对责任、对艺术的追求都完成得无可挑剔。

    但这个人真的是他父亲吗?世人对这本自传又真的感兴趣吗?并不。

    为什么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因为现实已经很残酷了,我不想看场电影还要再次被提醒一下,没人对梅大师的生平传记感兴趣,即便感兴趣,我看纪录片不好么?何必去电影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