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不死贱男 > 736话:年羹尧 1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即位后,雍正帝重用康熙十三子胤祥,不想放过政敌胤祀等人,胤祀等人也不甘心失败,所以双方的斗争在雍正帝继位后延续下来,他在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皇位。

    首先是消除异己,分化瓦解诸皇子集团,将胤祯从西北军前召回,加以圈禁。晋封胤祀为廉亲王和总理事务大臣。将胤禟发往青海西大通。鉴于清朝没有行之有效的立储制度,常因为皇位继承权产生争端,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

    雍正帝在雍正二年以前,对政敌的打击尚有所节制,这是因为政权还不太巩固,不便太刺激对方。青海平叛胜利,雍正政权的力量增强了,随即加紧惩治胤祀一伙。对胤祀本人声罪致讨,说他:“肆行悖乱,干犯法纪,朕虽然想要包容宽宥,而国家宪法具在,也无可奈何,当与诸大臣共正其罪。”

    削胤祀的宗籍和圈禁,并被改名为阿其那,胤禟被削宗籍和圈禁,并被改名为塞思黑。皇十子胤哦被圈禁,康熙的皇十四子胤祯先是派去守陵,再后来受圈禁。康熙皇十二子胤祹被降爵,后来康熙的皇三子胤祉也被革爵圈禁。

    同年五月革去苏努贝勒,进一步开展反对胤祀党人的活动,不久年羹尧、隆科多问题的出现,于是放松了对胤祀的攻势,到雍正三年年羹尧赐死,便加速惩处胤祀等人。到雍正四年胤禟、胤祀先后囚禁致死,胤祯迁于京城景山,蔡怀玺自杀,郭允进枭首示众,其他胤祀党人也遭到处分。至此经营二十多年的胤祀集团彻底垮台。

    雍正三年,雍正帝以作威作福、结党营私之名,责令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自尽,同时削隆科多太保,后圈禁致死。并因此株连出汪景祺案和查嗣庭试题案。

    官场如赌场,年羹尧与隆科多便是其中一夜光的大输家。年羹尧连降十八级,成了杭州看城门的老大爷;隆科多在畅春园外小黑屋关一辈子。最后两人还是丢了性命。古代官员丢饭碗其实很常见,甚至可能还是复出的资本了。

    康熙五十六年,西藏传来乱事,准噶尔策妄阿喇布坦派遣其将策凌敦多卜袭击西藏,并杀死了拉藏汗。四川提督康泰率兵出黄胜关,却发生部队哗变。时任四川巡抚年羹尧深知,自己的机会来了。果然康熙赐全川舆图给他,委以重任。

    年羹尧并没有冒进,一面继续剿除四川周围地区的不安因素,一面准备军需粮草,打通入藏运输线。之后他干了一件传统臣子一般不干的事,向皇上要官。要的是四川总督的官。年羹尧的理由是过去的四川营伍之间积弊严重,战时指挥层级混乱,需要有那么一个总指挥来坐镇中心。

    康熙欣然应允。年羹尧的飞腾,便从这个四川总督的虚职开始。康熙五十九年,康熙帝命平逆将军延信率兵自青海入西藏,授年羹尧定西将军印。八月策凌敦多卜败走,西藏平定。

    紫禁城里的皇储之争达到了白热化。皇四子胤禛揣度康熙的疑虑,对皇位故意表示没兴趣,自封天下第一闲人。这个闲人私底下却很忙,忙着找昔日伙伴、今日的西北王年羹尧,作为自己争储的一个最有力棋子。

    雍正后来指出,多亏了年羹尧坐镇西北,钳制了争储对手十四阿哥胤祯。康熙驾崩、雍正即位后,因为年羹尧辅佐有功,也因为青海地区罗卜藏丹津作乱,川陕地区军权被全权授给了他。

    叛军渡过黄河。雍正命令年羹尧进剿,封他为抚远大将军。年羹尧根据情报判定罗卜藏丹津不足以成事,三月命部下突袭叛军,罗卜藏丹津仅存两百多人逃匿;五月青海地区平定。班师回朝时,雍正亲自出城相应,加封一等公。人臣之福,已达到极致。

    雍正皇位稳固后,更把诸多事务的决断权交给年羹尧,如海禁和官员挑选权。甚至东南沿海福建盐商的问题也要跑去问西北王。私自改动圣谕、先斩后奏这种在古代社会大逆之事,年羹尧做了,雍正反而朱批写道:“增的几字甚好!”

    “你改的太好了,我原本还想和你商量了!”

    掉脑袋的事在年羹尧这里反而成了立功受赏。之后雍正干脆也不让他改了,直接让他代拟上谕,土司之事便是典型案例。年羹尧在川陕总督的时候,便屡屡举荐老同事。当上大将军后,更是变本加厉,不断对老部下论功行赏。

    雍正元年的正月里,年羹尧一口气推举十五位川陕旧部。这些人后来不是地方大员,便是军中的要人。江浙地区的官员后来也要年羹尧的举荐。甚至一度年羹尧举荐的官员成了质量免检产品,吏部称之为年选。

    年羹尧气焰熏天的同时,隆科多也是风水水起,烜赫一时。隆科多拥戴雍正即位,受封太保、吏部尚书、理藩院上书、《圣祖仁皇帝实录》总裁官、《大清会典》总裁官、《明史》监修总裁。雍正提到他总是叫他舅舅,亲热程度是比较少有的。

    年羹尧得宠看不起隆科多,雍正当然不能告诉年羹尧隆科多拥戴他即位的事,只能旁敲侧击地说:“舅舅隆科多,此人真圣祖皇帝的忠臣,朕的功臣,国家的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萃的稀有大臣。”

    隆科多一个人兼了这么多的臣,威猛程度明显高于年羹尧,雍正还真怕这两个人心里彼此结成什么疙瘩,专门制定年羹尧的长子年熙过继给隆科多为儿子。

    隆科多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得到这个过继的年熙便告诉雍正说:“臣命中当有三子,今得到皇上的加恩赏赐,直如上天所赐。”

    他还表态说:“我和年羹尧若少作两人看,就是负了皇上。”

    这就是他准备和年羹尧团结到底的意思,雍正、年羹尧、隆科多三位一体的千古君臣知遇榜样,没有像雍正自己说的那样,更没有像年羹尧、隆科多期待的那样,不过一年多的光景,新皇帝就翻脸了。

    雍正对年羹尧的惩处是分步逐渐进行的。第一步是在雍正二年年羹尧陛见离京前后,此时雍正已经作出决定,要打击年羹尧。年羹尧离京后接到的那份朱谕就是对他的暗示。第二步是给有关官员打招呼。

    一是雍正的亲信,要求他们要与年羹尧划清界限,揭发年羹尧的劣迹,以争取保全自身;一是年羹尧不喜欢的人,使他们知道皇帝要整治年羹尧了,让他们站稳立场;一是与年羹尧关系一般的人,让他们提高警惕,疏远和摆脱年羹尧,不要站错了队。这就为公开处治年羹尧做好了准备。

    第三步把矛头直接指向年羹尧,将他调离西安老巢。雍正三年,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所谓祥瑞,群臣称贺,年羹尧也上贺表称颂雍正夙兴夜寐,励精图治。但表中字迹潦草,又一时疏忽把朝干夕惕误写为夕惕朝干。

    雍正抓住这个把柄借题发挥,认为这是他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所以对他在青海立的战功,是在朕许与不许之间。接着雍正更换了四川和陕西的官员,先将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署理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使他不能在任所作乱。四月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命令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

    最后一步是勒令年羹尧自裁。年羹尧调职后,内外官员更加看清形势,纷纷揭发他的罪状。雍正以俯从群臣所请为名,尽削年羹尧的官职,并于当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尧押送北京会审。十二月朝廷议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审判结果,给年羹尧开列九十二款大罪,请求立正典刑。

    他的罪状分别是大逆罪五条,欺罔罪九条,僭越罪十六条,狂悖罪十三条,专擅罪六条,忌刻罪六条,残忍罪四条,贪婪罪十八条,侵蚀罪十五条。叱咤一时的年大将军以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告终。

    隆科多对雍正的疑忌不是不知,也想自留退路,于是主动提出辞去步军统领一职。这一招正中雍正下怀,他早就不想把这个要职留在隆科多手里,而且准备让与隆科多不甚亲密的巩泰来接手这个职位。以准许隆科多辞去步军统领一职为契机,雍正开始公开打击隆科多。

    恰巧到了雍正五年,隆科多私藏玉牒的事被人告发了,于是雍正下令逮捕了隆科多,并专门在畅春园外盖了三间小屋,将隆科多囚禁在里面。

    玉牒是皇帝的家谱,上面有每位宗室成员的名字,以及对该人的评语。隆科多为什么要私藏一个抄本呢?揣度起来,大概是想保存康熙有关立储的信息,譬如康熙对皇十四子胤祯的评点。这玉牒对隆科多肯定有用,不然他就不会私藏了。

    隆科多私藏它,是想证明自己对雍正继位有扭转乾坤的功劳,是想让雍正知道,他知道的隐情更多,使雍正对他有所忌惮,不敢轻易下手。而这自作聪明的举动,恰恰为雍正提供了惩处他的借口。

    诸王大臣会议定隆科多四十一条大罪,交结、庇护年羹尧之罪。最终隆科多免其正法,在畅春园外造屋三间,永远禁锢。赃款数十万两,于家产中追补。长子岳兴阿被革职,次子玉柱被发往黑龙江当差,隆科多在幽愤中死去。

    对于年羹尧从受宠到受死冰与火的转变,雍正第一时间表态:“大凡才不可恃,年羹尧乃是一个榜样,终至罹获杀身之祸。年羹尧深负朕恩,擅作威福,开贿赂之门,因种种事迹的败露,不得己执法,以作为人臣负恩罔上者的警诫。”

    年羹尧乃至隆科多的死,在于恃功自傲。野史中认为年羹尧和隆科多因为掌握了雍正即位的种种内幕,在战事已定、朝中无患之后,立即开杀戒灭口。百官的弹劾令雍正不得不下狠手。

    年羹尧擅作威福,引起雍正的不满和疑惧;年羹尧结成朋党,危害政治清明;年羹尧贪取财富,让力图整治财政和吏治的雍正无法容忍。年羹尧、隆科多的倒台是结党图利,身败名裂也是咎由自取。

    从节义角度出发,这二人倒没有谋反自立的贼心。只不过在皇权社会,心高气傲的雍正皇帝自然不甘总做个年羹尧的陪衬和受支配者,皇帝的逆鳞依旧碰不得。

    从政权角度来看,西北战事已定,年氏集团尾大不掉,手握重兵,此为明患;雍正虽即皇位已久,但昔日的争储势力仍在,不排除借年羹尧、隆科多二人势力反攻的可能,此为暗忧。种种因素下,真就成了非死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