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那朴明哲经一番打斗,酒劲已退,见朱三公子前来,起身抱拳施礼,态度卑谦,却正眼也不瞧张静修一眼。
“朱公子,在下朝鲜国世子翊卫司、三品中军朴明哲,特奉安阳公主之密信,率部前来相助公子大业!”
朱三公子连忙上前握住朴明哲双手,面如春风般的柔声说道:“好说,好说,朴大人客气了,路途遥远,刚刚又与在下朋友发生一点误会,好在没有大碍,我稍后一定向朴大人和安阳公主赔罪。有什么在下能做的,一定让在下尽地主之谊”
“朱公子言重了,之前我只是与这位公子试手而已,而后得见那‘小阎王’阎明大人的高招,已是三生有幸,希望等我家延在世子到时,能再领教两位高招。”
朴明哲说到此时,表情阴戾,明显是想待其口中的的什么世子到了之后,向朱三施压,再战两人,讨回面子之意。
那朱三公子却假装没听出来意,故作诧异的喜道:“延在世子也亲来吗,那于你我两家的大事是再好不过了,有世子在此,大局必定。“
张静修在旁,心里暗想,这朝鲜武人便是那传闻中的安阳公主所派来的,现在又有个什么朝鲜世子要来,这么个小国,所谓的王侯贵族倒是不少,想来之前这朱三公子所说的那安阳公主为其谋定的复位之路中,朝鲜一国的势力必是其中流砥柱。
“这朱三公子名托真龙,实为汉贼,真是该杀!”
然而此间情形,自己命系此人之手,“皇极经天功”也还未解,侥幸逃出,也是天下通缉的要犯,不知前途渺渺,而就算这朱三起兵,内联外敌,大明江河破碎,但又与自己何干,我只是一个连张家清名都无法保住的无用书生罢了。
张静修不知不觉又陷入沉沉自哀之中。
此时,那琴声却又悄然响起,正是那琴曲《潇湘水云》的第三段《洞庭烟雨》,张静修幼时酷爱五艺杂学,对这品性高洁的宋时名曲自然钟情,琴声娓娓道来,湘水柔美,如同置于浩浩荡荡的洞庭秋水之中,感觉心旷神怡,压力骤减,张静修心神渐宁。再仔细聆听,琴声一变,低低婉转间,如泣如诉,却不是渐进第四段《湘妃问竹》,琴音为之一改,却突然变的婉转暧昧,竟是一首《高山流水》的前段,琴声悠转,清澈的泛音,节奏空灵,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有伯牙子期初逢之时,知己相交天人合一喜不自胜之感,但与前面所演奏的《洞庭烟雨》娓娓道来的琴意却颇为违和,琴曲转换之间也颇为生硬。
张静修心里暗想:“此琴师技法高明,之前一直以琴理演奏,几乎完全演出我之心境,怎么突然不符常理的一变,于乐理也是不符啊?”
抬头遍望场内群雄,仍是一片喧嚣,推杯换盏之间,浊气滚滚,除自己外,没人听出琴音中的不谐之处,连那朱三公子也正忙于和那朝鲜武人交头低语,没有留心琴声变化。
张静修见就全场众人里就自己在这精心听琴,不由自嘲道:“这《高山流水》讲的是伯牙子期之交,可这全场这么多人里,也就只有我这朝不保夕的呆子听出这琴声变化,哈哈,我与这素未谋面的琴师也算是伯牙子期般的知音了吧。”
但是却又暗暗觉得不对,心道:“伯牙子期……伯牙子期??这全场中人只有我在意这琴声变化,难道正暗示是我相熟之人?”
抬头四周顺着琴音方向,去寻那琴声来源。却看见在这“步云阁”西南角落里,立着一块帷幕,与这大厅隔出一方小小天地,那琴声正是从那帷幕后面传来,隔着帷幕,只能看见一个影影绰绰的身影,头戴双环望仙髻,帷幕后面是一个正端坐演奏的女子。
那个身影有些眼熟,是在哪见过?
张静修心神一震,对了!是那个在“秀山媚水”一楼自己一见钟情的蓝衫姑娘!
心头一喜,这姑娘原来正是这“步云阁”中的琴师,难怪一直觉得琴音入耳,心有所悟,原来是她暗自传讯给我。
张静修刚想踏步向她走去,可又自己停住了。
张静修黯然想到:“此时,我只是一个举国追拿的要犯,更是被这朱三反贼控制在手里,我与这姑娘相见后又能如何,就算她也对我有意我又能如何,如果让这朱三知道我对这姑娘有意,以此人阴险狡诈,必定以这姑娘来要挟我,那不是害了这姑娘吗。”
“不如让这丝丝情絮随这琴声演绎,我虽不知你姓名,也不能再见你,但你既然懂我,今生第一次有过心动之情,对你我也就足够了。”
张静修正沉思时,琴音为之一挫,却突的拔上一座高峰,竟是又转回了那《潇湘水云》之曲,正是那第六段《风雨骤变》,琴声萧瑟,狂风走石,拔起时若一线之天,隐隐间竟然有金石风雷之声。
“怎么突然换这风雨欲来之曲了?”张静修刚想道。
这时,那朱三公子重重拍了下手掌,示意手下从楼下暗阁之中带上一名女子来到这阁中央,那女子双手后绑,披头散发,目光涣散,看起来已对自己的处境麻木,周身白衣已然肮脏不堪,手腕,肩上也是道道血痕,显然已受过严刑拷打,被一名壮汉一把甩到大厅正中,却也只发出“呜”的一声低嚎,形同死尸。
阁中众人颇为诧异,不知这朱三公子此举有何打算,张静修却一直觉得这白衣女子有些眼熟,却又想不起来在哪见过。
朱三公子转过身来,对张静修笑道:“张公子,今日早间,你我在楼下谈了近一个时辰,当时我说有一件礼物要在这迎龙大会上送给你,这女子就是我送你的礼物。”
张静修奇道:“我又不认识这女子,朱公子,你也是英雄好汉,何必如此折辱这女子,你还是将这姑娘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