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大周天造化瓶 > 第七十二章 孔融
    四日后,任浩一行人终于来到了北海郡治所剧县。

    一入县城,任浩便看向崔琰道:“与其直接去拜访管幼安,不如先去拜见孔太守,久闻孔太守礼贤下士,爱敬宾客,先去拜访他,或许比直接去拜访管幼安会更好一些。”

    东汉时,对人的称呼多称呼其表字或者官名,相同辈分的人,或者是自己比较敬重的人,为了表示亲近,多称呼表字,而对于不太熟悉的士人,为了表示尊敬,则大多称呼其官名,孔融此时官拜北海太守,所以任浩才称其为孔太守。

    “伯元此言在理。”崔琰对于任浩的想法也表示同意,毕竟,北海郡境内名士极多,如果先去拜访管宁,那势必也要去拜访其他名士,倒不如直接去拜访孔融,毕竟孔融怎么说都是北海名士之首。

    孔融,字文举,乃孔子二十世孙,当世大儒,海内名士,与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旸、刘桢六人合称为建安七子,为人极好宾客,曾言道:“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之愿也。”所以,他的府上,在当时可是不少名士的聚集地。

    留下管亥、陆安、赵葳三人在客店,任浩带着赵云、太史慈、崔琰三人便来到了孔府。

    孔融一听是来人名叫陆晔,忙命人请了进来,相互见礼已毕,孔融便问道:“阁下名为陆晔,莫非就是‘吴郡三才’之首,自创七言诗的陆伯元乎?”

    “正是区区在下,不过在下实不敢自称三才之首,孔太守过誉了。”任浩恭敬道。

    “呵呵,伯元太过自谦矣,前日吾拜读伯元的两首七言诗,真是别开生面,异样风格,且读来让人荡气回肠,胸襟顿开,伯元断不屈为三才之首也。”孔融微笑肯定道。

    “太守大人谬赞了,偶然成之而已。”任浩摆手谦虚道。

    ……

    同孔融交谈了足足有半个时辰,最开始的时候,两人自然无非就是谈一些诗词文章之事,不过,后来却是谈到了其他国事,尤其是当听说任浩准备求官北上并州,抵御匈奴的时候,孔融又不禁对任浩高看了几眼。而对于任浩身后的崔琰,孔融也是青睐有加,大加赞赏,至于其他几人,孔融倒是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当得知太史慈竟是前北海都尉太史恭之子时,孔融倒是微有些感慨,乍见到故人之子,又听说自己老友早已西去,这个当世大儒也不禁略微有些伤感。

    又同任浩说了会儿话,眼见天色已经不早,孔融便定下明日为任浩设宴接风洗尘,并告知任浩自己会延请很多青州名士前来赴宴,让任浩务必要早些过来。

    从春秋到两汉及至后来,官员名流士大夫之间的交流见面,往往都是通过某些名士的宴会,哪怕在现代,国人也还是喜欢在酒桌上解决问题,所以任浩知道,此次孔府的宴会对于他来说是很重要的,他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诸多青州名士对他的看法,这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来说还是很很重要的。

    回到客店以后,任浩就直接回归了本体,开始在电脑上查找一些关于青州名士的资料。

    恶补了整整一日之后,次日下午,任浩便带着崔琰和两个义弟来到了孔府。

    尽管自认为来的还算比较早,可等任浩到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已经提前到了,于是,孔融便一一给任浩介绍起来。

    “此乃国渊国子尼,乃是康成先生的高足……”

    “此乃王修王叔至,乃是老夫手下主簿……”

    ……

    别说,这次宴会真来了不少名士,诸如国渊、王烈、王修、徐干、孙乾等人,这些人大多都是在汉末颇有名气的名士,不过,青州第一大贤管宁管幼安倒是未至,也不知是瞧不起任浩,还是孔融没有去请他。

    在孔融的一一引荐下,任浩同诸人寒暄着,虽然任浩年纪不大,不过,名气却已经传了出去,毕竟两首七言诗才情格调皆是颇高,于是,名士们到了一块儿,自然便开始“酸”了起来,之乎者也的拽来拽去,把任浩和太史慈听的昏昏欲睡,倒是赵云而崔琰,竟是听的神采奕奕,看来,赵云年纪虽小,却也不是个纯武夫。

    就在此时,忽然,人群中传来一阵骚动。

    众人忙都抬头向门口望去,只见从门外走进来两人,皆身着白色儒服,峨冠博带,颇为文士气息。

    见这二人到来,孔融赶忙迎了上去,向众人介绍道:“诸位,容老夫为在座众人引荐两位大贤。”说着,他用手指向前面一人道:“此乃管宁管幼安。”又指向另外一个人道:“此乃邴原邴根矩。”

    众人一听是两位大闲到来,皆都起身见礼,管宁邴原二人也环顾还礼,如此,见礼一毕,孔融便引着二人来到上首位置坐定,然后宣布宴会开始。

    综观整个大厅之中,除了任浩来自江东以外,其余众人皆来自北地,其中,自然以青州人士居多,基本上这应该算是一次青州名士的聚会了。

    这种宴会,除了谈论诗文,斟评时事外,最大的目的就是为名士之间的互相交流提供一次机会。

    孔融先是致辞欢迎了一番众人,待他敬酒过后,众人饮罢,也都回敬了一番,接着就都开始三三两两的交谈起来。

    能和这么多的三国名士在一起交谈畅饮,任浩很是感慨,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古人的高风亮节,仪表气度可是现代很多人都根本没法比的。

    如此,酒至半酣,孙乾突然起身问道:“孔太守且恕某无礼,不知太守今日宴请吾等,所谓何事?”

    孔融微笑道:“公祐且稍坐。”说着,他起身朗朗道:“诸位,老夫今日欲为众人引荐一位江东才子,便是素有‘吴郡三才’之名的陆晔陆伯元。”说着,便用手指向任浩。

    听到孔融介绍自己,任浩忙起身对众人环抱一礼道:“在下不才,今日有幸能同诸位大儒同席畅饮,深感荣幸如此,便先干为敬。”言罢,任浩忙举杯一饮而尽。

    这时,下首的王烈忽道:“前日拜读伯元的两首七言诗,真是令某大开眼界,伯元之才学志向,实令吾等钦佩不已。”

    他话音刚落,邴原也接口道:“伯元年纪轻轻便有如此大志,他日定可云上九霄,前途不可限量。”

    于是,众人便开始七嘴八舌的称赞起任浩来,说实话,连任浩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随便想起的两首七言诗竟然有这么大的能量,看来,这些经典绝句能流传前年而不朽,果然是有道理的。

    众人称赞一毕,国渊忽提议道:“今日饮宴,佳肴美酒虽多,却无法令吾等一醉,盖因未有好诗助兴矣,不知伯元能否一展胸中才学,临场作诗一首,让吾等可堪一醉耶?”

    国渊话音刚落,众人便纷纷附和,就连孔融此时也出言道:“伯元莫要推脱,吾等翘首以盼。”

    见众人如此,任浩只得点头道:“今日众多名士大儒在场,晔原不该班门弄斧,然既然诸位如此向请,那晔也便不得不献丑了。”

    脑海中略微思索了一下应景的古诗,一首初中时候学过的行路难忽然钻入脑中,任浩顿时朗声吟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任浩吟罢,见众人皆沉默不语,也就自顾自的坐了回去。

    片刻后,国渊方才回过神来,连连感叹道:“真佳作也!伯元之才情气魄,胸襟志向,吾远不及也。”

    徐干也忙接口道:“此诗由酒入题,抑扬顿挫,音律铿锵,开篇茫然四顾,报复难展,中段竟闲情惬意,泰然处之,诗尾豪气干云,一吐胸怀,起伏跌荡,令人回味无穷,真乃上上之作也。”

    徐干是建安七子之一,本就以诗为名,得他如此称赞,众人自然也都深以为然。

    此时,就连坐在上首的管宁都不禁微微颔首,而任浩身后的崔琰和赵云则更是激动,尤其是赵云,对于任浩的才学了解不多的他此时听闻此诗,也是对他自己的这个义兄更佩服了几分。

    如此,直到日暮时分,宴席才终于散去。

    回到客店,任浩便和崔琰,赵云三人在一起商量了一番,最后,任浩决定在明日去拜访完管宁过后,就出发南下洛阳。

    毕竟管宁怎么说都是青州第一大贤,对于青州的士人影响还是很大的,若能同他处好关系,对于任浩今后的仕途还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