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是中央一级图书、音像出版物大型批发企业,是中国的全国连锁书店,隶属中国出版集团。1939年9月1日成立於延安,当时是**中央领导下的图书出版、印刷、发行机构。
每座城市都会有一间新华书店。只不过这个时候的书店里里面没有太多的书籍。
刘海滨进门后直奔教辅用书柜台。他想买的图书很简单,就是各科的习题集,语数史地政理化生的习题集。他重生的时候努了好几天,眼珠子都差不多瞪出来了也没有发现学霸系统啥的。他也不是那种天赋超人的主,他也没有想过将来做科研拿诺贝尔奖。所以只好笨鸟先飞,反正中学的知识其实真的并不难。他的决心就是刷题,这个年代的题也没有那么发散。只要他把所有的习题集都刷过,高考的时候拿个高分还是没有问题。
虽然只是初一,他却把初高中的习题集买个遍。甚至于初三和高中的都是买的双份,他要为自己的哥哥姐姐准备好一切资料。英汉词典和汉语词典各三本。双卡双仓的录音机一台,许国璋英语一套,同样是给哥哥姐姐准备好的。
大大小小的书他买了几十本,花了很多很多钱,将近二百大几。他也不在乎,有钱任性啊。
他任性,店员们都看傻了,这小家伙这是疯了吧?回家开书店?拿这当批发市场?
刘海滨看了看这一大堆书,彻底傻了眼,这可怎么弄?
要知道,书这东西,可是相当有分量的,死沉死沉的。这么一大堆,他会累成死狗的。
凑到收款处前,甜甜的说,“姐姐,你看,我买那么多,也算是大客户了,我还那么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你看能不能给我找个东西把书装进去,然后找个哥哥帮我把书绑在自行车后座,成不?”
“小弟弟,你买这么多书干嘛?”被询问的的雀斑小女孩有些羞涩,她年龄不大,也就十七八岁,估计是接父母的班。
“姐,我是今年一中的初一新生,我买这么多书里大部分是我姐姐和我哥哥的,我们三个人成绩都还可以,所以要大量做题啊,要不然怎么考大学。”
八十年代末甭说是大学生,中专生还是相当抢手的,算是高学历人才。石城这座小城里,就没见过甚至于没怎么听到过有北大清华的学生,哪怕是一中里,还有不少老师只不过是大专毕业。
80年代没有一本,二本,只有全国重点大学和普通大学两种。80年代的全国重点大学基本上是现在的985高校,现在很多211大学还不如当时的一些普通大学。80年代入学率10%左右,这个百分比是基于参加高考的人数计算,如果按照应届高中毕业生计算,那么,入学率大概只有3%(复习七八年的大有人在,同时也有很多人放弃参加高考)。全国招30万大学生,全国很多大学每年招生不到1000人。所以,在80年代,能考上本科的人,放到现在,至少是211的。
石城人一说大学生,那是相当的高大上,相当的不明觉厉。而一中的初中部只有每年级四个班一共十二个班。高中部也只不过一个年级六个班一共十八个班。整个一中初高中学生加起来也就不到两千人,教职员工二百来人。而后世,一中光高中就一百来个班将近一万人。
石城人每说到一中的学生,都会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这都是人家的孩子,这都是大学生的苗子啊。
这年头还可以接班,小姑娘肯定是刚刚离开学校参加工作。她对于一中的学生肯定是比较羡慕。这个时候,她主动的跑出收款处,跑到库房找了一个帆布做的邮袋,然后叫了一个脸上满是青春美丽疙瘩痘的小伙子,把所有的书装进去,扎好口。然后痘哥儿一哈腰就搬起了书袋,腰都挺不直,踉踉跄跄的出了门,奋力把书袋放到车后座。雀斑小姐姐找了根塑料绳三圈五周的把书包绑的结结实实的。
“好了,小弟弟,我叫赵倩,下回来买书直接找我,我这没有的记下书名,我给你进”。
“谢谢倩姐,我叫刘海滨,我还会来麻烦姐姐的”。
刘海滨觉得卖萌有点可耻。他心理年龄比赵倩大二十来岁呢。可他还是没有啥心理障碍的叫了出来。
挥手作别赵倩和痘哥,刘海滨先是找了个地方好好的吃了一顿。然后驮着书一路颠簸,回到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
很巧,母亲就在门口闲坐,虽然秋老虎还是肆虐,但毕竟已经不是那么闷热,所以大蒲扇已经收了起来,树荫下倒也凉爽的很,阳光透过树叶照过来,在地面上形成了斑驳的光斑,树上的蝉还在鸣叫着,可能是悲痛生命的即将结束。树下的人偶尔会被淋在头上脸上蝉的汁液。
这个时候麻将还不流行,人们只是说说闲话,家长里短。
见到刘海滨小心的下了自行车,海滨母亲赶紧上前接过自行车,“啥东西这么重?”她对于海滨多半天没有在家并不是特别在意。这是一个小学生上学没有家长送的年代。也是一个人口迁移很少,村里很少有陌生人来以至于人们对于孩子们的安全很放心的年代。
“妈,买了点练习册。我没题做了”,刘海滨解释了一句。母亲也就没再深究。她还是追问了几句关于书价和新自行车的问题,她也对于刘海滨的新衣服有些看法。
海滨妈妈是个纯朴的农村家庭妇女。相夫教子是她一辈子的追求,她没啥主见,只是一味地疼爱儿女,辛苦劳作。
但她也不是那种特别古板特别吝啬的女人,她喜欢看红楼梦,她也愿意让儿女过得更加体面一点。只不过原来家庭的重担,大笔的外债让她直不起腰。
现如今虽然她还是对于刘海滨乱花钱稍有微词,但既然儿子花的钱大部分都是花在学习上她也就释然了。
她猜肯定是刘海滨昨天没有完全交账。肯定是偷偷留了一头二百的,没乱花就好。反正今天上午海滨爸爸临走的时候是带着存折和户口本走的。
等到傍晚他回来的时候就会带着现金回来,今天晚上多跑几家,就可以把近处的欠债都还清了。至于娘家兄弟的钱,要等到八月十五回娘家看望海滨姥姥姥爷的时候再带回去。到那个时候就是无债一身轻,托老天爷的福,今年可以过个好年了。
钱花了就花了吧。儿子打小就是捡哥哥姐姐的衣服穿,就连自行车也为了假期可以干农活驼重东西特意买的二八加重,没考虑到儿子实在是瘦小。本来两口子也商量给小儿子换一辆呢。省的自己再费事了,挺好。
刘海滨跑进院,就开始嚷嚷,哥哥正在西屋做作业,他带了一副眼睛,鼻梁上被沉重的眼镜压出了深深地痕迹。姐姐也正在补觉,晚上要上夜班。这个时候也睡眼惺忪的出了屋门。
刘海滨把母亲推进来的自行车靠墙放好,解下塑料绳,和哥哥一起搬下书袋,解开,倒出东西,哥哥姐姐一下子愣住了,这么多书,还有衣服,这个录音机是什么情况?两个人目瞪口呆,一时间什么也说不出来。
刘海滨直起腰,“姐,告诉你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先听哪个”。海滨的姐姐刘海燕直接一个脑蹦子,“快说”。
“好消息就是咱家有钱了,坏消息就是你得重新去上学了”,刘海滨语重心长的说。他姐姐海燕真的惊呆了,良久没有说话。
父亲当晚回来并没有顾得上刘海滨,他在忙着去还债。借给海滨家钱的几家亲戚喜出望外,绝对没有想到居然会那么快就把钱拿了回来。惊讶之余也暗暗欢喜,毕竟这年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海滨爸爸还完债并没有进家门,直接蹬着自行车去了乡里的中学。中学的校长主任都在学校的平房里住。
海滨爸爸在供销社买了二斤香油,进了校长的家门,时间不长,就出了来,后面校长和校长夫人送到了门口,笑的能够看到小舌头。
海滨爸爸也拿到了校长的承诺,明天刘海燕可以重回校园了。到了家,舒燕得知了这一个消息,嘤嘤的哭泣起来。刘海滨也百感交集,姐姐上辈子命运并不好,虽然姐夫这个人对她不错,两个儿子也挺可爱,但她深深地为自己没能上学而感到遗憾。
虽然姐姐去上学就意味着可能不再有机会见到前世的姐夫,也就不可能再有后世两个乖巧可爱的外甥。但是刘海滨回来本来就是一个变数,这辈子家里一定会和前世完全不同,即使还是原来那个姐夫,就还会有原来的外甥吗?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的。
包括海滨后世的妻子和儿子,妻子那么温柔贤淑,一生之伴,儿子天真烂漫。刘海滨肯定还会去找到他的那个她,但是儿子,肯定不会再有了,这关系到太多因素,比如时间地点姿势角度深浅等等因素,毕竟这是几亿选手的竞争,太多偶然了。
这一次,随着刘海滨的人生读档,首先就是家人的命运得到了改变。
既来之则安之,刘海滨看着惊愕却又不敢相信的姐姐,第一次觉得自己回来也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