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孟裔 > 第二百九十五章 重在收口
    “多多,这个《十字回头》你是在哪学的?”李在文忍不住打断了弟子的演唱,迫不及待地问道。

    “师傅,您没听过?”孟繁竺暗叫不好,现实世界和梦中人生到底还是有些地方不一样。

    李在文激动地说:“我曾听师父说过,当初有一个太平歌词小段是从一到十的内容,可惜已经失传了,他老人家都没听过,更何况我了。”

    “这段是我中医的老师华方教给我的,早年间他曾经当过一阵子游方郎中卖止咳散,每到一个镇子的集市就用白沙撒字,然后唱这段,后来建国后就没再用过。”孟繁竺只好把编撰出来的华老师搬出来充当盾牌,反正江湖上的这些东西都推到他身上既给了解释,又无从考证,是圆话的最佳理由。

    “后面的词,你还记得么?”李在文有点后悔自己的急躁,弄不好孟繁竺就是全世界唯一知道这个小段的人了,谁知道那个华方现在多大年纪了,建国前闯荡江湖,现在最少七八十了。

    “嗯,记得。”孟繁竺点头。

    “呼~”李在文松了口气,“快,给师傅完整的唱完。”

    “十字儿添笔修个“千”字儿,

    赵匡胤千里送京娘。

    九字儿添笔念个“丸”字儿,

    丸散膏丹药王先尝。

    八字儿添笔念个“公”字儿,

    公道人儿数宋江。

    七字儿添笔念个“皂”字,

    田三嫂分家打过皂(灶)王。

    六字儿添笔念个“大”字,

    大刀关胜美名扬。

    五字添笔还念“伍”,

    伍子胥保驾过长江,

    鞭打楚平王。

    四字添笔还念“泗”,

    泗州城水母找夫郎。

    三字添笔念个“王”字儿,

    齐天大圣美猴王(王莽篡位混了朝纲)。

    二字添笔念个“土”字儿,

    土地爷扑蚂蚱,他着了慌。

    一字添笔念个“丁”字儿,

    丁郎刻木记挂着爹娘。

    我一言唱不完这十字锦,

    愿诸位合家欢乐,福寿安康。”孟繁竺最后一句,学着郭大师的拱手礼作了一个四圈揖。

    李在文闭上眼睛静静地品位,这小段不长,却十分古老,里面把一数到十,然后又从十数回来,故名《十字回头》。

    好一会,李在文才睁开眼睛,点点头:“不错,一会把全词帮为师记下来。我还要给你几个师叔看看,咱们也算找回一点咱们老祖宗的传承。那华老师还教你别的小段了没有?”

    “没有,他好像也就会这一段,毕竟有用的就行。”看李在文有些期盼的眼神,孟繁竺狠狠了心,依然坚决地说。

    “唉,咱们继续吧”李在文有些遗憾地点点头,能找回一段已经已是今天的大收获了。自己实在有些贪心了,还是继续配合多多把剩下的段子表演完才是正经。

    “唱完这段,大伙都围拢过来了,然后前辈们就开始说相声。

    那什么时候有的太平歌词呢?最早有这名字是清朝顺治年间,跟莲花落和什不闲在一块,后来剥离出来,叫太平歌词。

    给禧太后演过,一边唱一边拍大腿,没有乐器。

    老佛爷说你这是怎么回事?

    没有伴奏用的板子。

    嗨,费那个劲呢,御花园给锯两个竹子片,拿这个拍吧。

    因为这是老佛爷御赐的东西,所以管它叫御赐,后来以讹传讹叫御子。

    想当年太平歌词家喻户晓,拉洋车的都唱。

    那时候有个小段风靡全国,叫《庄公闲游》。这是大段、也有小段,比如《百家姓》。

    说、学、逗、唱四门功课中的唱就是太平歌词。”

    “对。”李在文肯定。

    “有人说唱京剧、唱评剧、唱梆子,唱大鼓、唱歌,各位那叫学。因为那几样都有专业的演员在演唱,只有太平歌词是相声演员必须要会的。”

    “没错。”李在文点头。

    “旧社会,四门功课你要是短了一门,在后台的收入就会少一些。像《白蛇传》、《秦琼观阵》啊,都要求有嘴皮子功夫。”

    “你给来一段。”李在文笑着说。

    “师傅您还没教呢!”孟繁竺擦了下冷汗,可不敢瞎唱了。《十字回头》就差点露馅,要是现实世界中的《白蛇传》和梦里人生中的不一样,自己怎么解释?

    “我以为你是万事通呢!”李在文嘴上调侃,心里却放下了狐疑,自己这个弟子只不过是从别处学来了一个小段,可能之前都不知道是太平歌词。

    “太平歌词除了单口唱之外呢,还有对口唱,还有三人唱的。”说到这里,孟繁竺停住不说了。

    李在文、安雅和许强都很奇怪地看着孟繁竺,这突然停住了是什么情况?

    “师傅,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实际这个段子到这里就应该收口了,但是跟您老搭档,我这结尾就不合适,毕竟我这段子是创作用来跟许强一起表演的,有些调侃跟师傅身上就显得让人讨厌了。”孟繁竺老老实实地说。

    梦里人生中的《论太平歌词》是用《媳妇王》结尾的,这个自己可以说是现编的词儿,但是必须把捧哏换成许强。

    “行,那让小强来。”李在文倒也痛快,加上刚才站了这半个多小时,也确实乏了,所以坐回沙发。

    “瞧好吧!三哥,来吧。”许强一个大跳就蹦了过来,跟孟繁竺站在一起。

    那没什么好客气的,孟繁竺坏坏地笑了笑,一种另类的帅让安雅眼睛里冒出了小星星。

    “刚刚我根据传统的媳妇王又改编了一个新版。

    君子人打马本东乡,

    遇见了母女二人论家常。

    老太太开言把我的儿来叫,

    叫一声我儿听个端详。

    我的儿今年十八岁,

    过了新春配成了双。

    迟迟地睡来,晚晚地起,

    躺在床上把病装。

    想吃香的,多切肉,

    想吃辣的,切鲜姜。

    大姑小姑攀比你,

    上去就是那一巴掌。

    倘若是家人对你不好,

    跟娘我说一声,闹一场。

    东院叫上你大嫂,

    西院叫上你二娘。

    咱们家也有那狼牙棒,

    咱们家也有那机关枪。

    为娘我一宿不睡觉,

    切菜刀磨了一个亮堂堂。

    开刀先把你的公爹斩,

    回马枪刺死婆母娘。

    大姑小姑全都杀死,

    我的儿能做媳妇王。

    先卖庄稼后卖地,

    卖下钱来给为娘。

    为娘我嫁了十八出,

    你嫁他二十四出比娘强。

    我说此话你不信,

    你姥姥当初沾过我的光。

    君子人闻听直咧嘴,

    老太太是个活阎王。

    您要问老太太是哪一个?

    她本是许强的丈母娘。”

    “好啊!”许强听得正来劲呢,被最后一句给弄懵了。合着叫我上来一句台词都没说,就为了糟践我,这如何能忍?

    许强跳起来用手勒住孟繁竺的脖子,俩兄弟打闹在一处。

    李在文看着活蹦乱跳、活力无限的两个关门弟子,只觉得心情异常舒畅。心里对已故的恩师默默说:师父,我又培养了两个接班人,为咱们的相声艺术传承填了一块砖石。您老有灵,一定要保佑这两个孩子不被世间的繁华所迷惑,保持赤子之心,能够在相声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实际李在文的担忧有些多余了,孟繁竺和许强与他以前的弟子都不一样。经历和家庭环境的不同,自然造成了追求和视野的不同。

    孟繁竺有系统傍身,钱财名气唾手可得,之所以说相声,完全就是为了跟许强的感情,陪着他。

    至于许强更加的纯粹,就是爱好。没有一丝一点的功利成分,论钱,许家偌大家业以后都是他的;论能力,能凭自己的本事考入北大,本身就是有力的证明。

    所以这哥俩不会像几位师兄一样忙忙碌碌几位财权,也不会像普通的相声演员碌碌无为毫无创新。

    可以说孟繁竺和许强的组合,是相声诞生以来最奇葩的搭档组合,也是最无生存压力的一对。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俩人的时间都不富裕,导致每次都是想尽办法才能挤出一点点时间创作、排练和表演,这也成为了很多喜爱他们的粉丝对这对不务正业的搭档诟病的主要原因。

    “师傅,您觉得这个段子怎么样?”孟繁竺平息了许强的怒火后,殷勤地问李在文。

    “嗯,还不错,就是你应该多学几段太平歌词,穿插到段子中,这样才真正的名副其实。”李在文虽然在心里给弟子点了十万个赞,但是老派的做法依然让他吝啬于夸奖,主要就是想让弟子能够戒骄戒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李在文说完觉得今天有点没过教课的瘾,笑着对孟繁竺拍拍手:“你和小雅去看会电视。小强,你过来,咱俩再练练《文王卦》”

    “......”许强顿时无语。

    孟繁竺看着硬着头皮顶上的二哥,心里暗笑,以自己目前巨牛的心算速度都无法测算许强的心理阴影面积。

    二哥保重!

    (本章已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