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海生逐梦记 > 第一章 命运到底要不要相信
    叮铃铃……

    下课铃响了,高二四班的学生像泄了闸的洪水般,冲出了教室。家住在县城里的学生可以直接回家去当他们的少爷小姐去了。书包往家中课桌上一放,做出认真学习,将来一定能够考上名牌大学的样子,随意地使唤父母端茶倒水,洗衣做饭。他们父母不仅心甘情愿为其效劳,而且往往还配上欣喜的笑脸,相互安慰道:“你看看咱儿多用功,明年考上名牌大学一定没有问题。”如果其父母忙不开的话,甚至爷爷奶奶也会被她们使唤上,他们俨然成为了家中呼风唤雨的小皇帝,这乃是神权学授的结果,岂不知好大一部分是处在在打酱油忽悠家长和老师的过程中。

    如果家在农村,在县城租房的学生,一般也会有父母之一陪读(母亲陪读的较多),虽然不在老家,这样的学生同样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陪读的父母也心甘情愿,毕竟农村娃在城里上学不容易,人生地不熟的,何况现在已经是高二下学期了,是衔接高三提升成绩的最关键的阶段。

    “真要是咱娃儿能考上大学的话,咱们的苦日子就算快要熬到头了,说不定咱娃真有出息了,将来在城里找到一个好工作,再娶上一个在城里工作的媳妇,说不定咱老两口也能跟着沾上点儿光在城里养老呢。”

    在城里陪读的父母,往往这样相互安慰,仿佛儿女在为他们老两口读书一样,他们从儿女身上好像看到了脱离农村贫困生活的希望之光。农村的学生也对父母很感恩,用努力学习来回敬含辛茹苦的父母。但也有一部分例外的迷恋上了游戏和网吧,财物散尽学业成绩一蹶不振时,举债犯罪等烂事便缠上身来,摊上这样的熊孩子将是一家人好几代的悲哀!

    还有一种农村来的学生在县城租房上学,但没有父母陪读,他们会每一周或两周在周末时间回家和家人团聚一次,顺便带些生活费用,这样的学生独立性特别强,也能吃苦,在出租房里洗衣做饭样样精通,学习真正的刻苦努力。

    赵海生就属于这样一类学生,又不仅仅是。

    放学的路上,赵海生匆忙行走的方向并不是自己的出租屋。

    今天是星期三,同样也不是回乡村老家的时间,身边的同学刘勇感觉很奇怪,忙向前紧赶了几步追上了赵海生,拍了一下她的肩膀问道:“海生同学,你去哪儿呀?”

    刘勇是和张海生同一个乡镇的,虽不是同村,但两个村子,相隔不足两公里,刘勇显然比赵海生要幸运些,因为他有一个老妈在县城陪读,省去了他不少的事情,可以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在班级里学习成绩也和赵海生一样,排在前十名,是班主任眼中能够考上本科的苗子。

    话说赵海生匆忙行走时,突然被人拍肩膀,吓了一个激灵。后来才明白,是自己同班同学刘勇在用特殊的方式问候自己,这才把一颗悬着的心放下来。

    听到发问,赵海生一时没有回答,他心里在想,刘勇实在是多管闲事,自己去哪儿还要向你打报告吗?但又感觉这话有点伤人,其实他们关系很不错的,每月刘勇和母亲都会回老家与家人团聚一下,顺便照顾一下牛羊和田地,这时赵海生便和他们一道结伴而行,如此路上不会孤单。

    他们时常在学业上相互帮助,偶尔也会抽出一点时间到县城城北电影院大门外广场上,切磋一下球技,球是花式台球,那是他们放松学习压力的共同爱好。

    赵海生很客气的回了一句:“我去一个地方见一个朋友,谢谢刘勇同学关心了!”

    “那好,你快去吧,明天见!”

    “明天见!”

    他们一个向北,一个向西,便从一个岔路口,分开了。

    赵海生向西走了约5分钟,又向南走了约15分钟,利强县人民医院的牌子便映入了眼帘,他要去探望他重病的母亲,他不想让班里的同学知道他家里的情况,因为他知道同学们学习时间都很宝贵。

    赵海生很熟练的走进住院部的大门,快速转个弯,爬上楼梯,在三楼左侧第二间的病房停下了脚步,这里是心脑血管住院病区,而自己的母亲就在第二间房间里,用逐渐消耗的生命,与病魔做斗争。同时也消耗着本来就很贫穷的家庭经济。

    高昂的医疗费用,不知父亲能不能继续从亲友那里借来支撑下去。

    这里他来过不下十几次了,到了门口还是停下了,徘徊着步子。

    他怕见到母亲脸上出现更加苍老的皱纹;他怕看到母亲头上逐渐增多的白发;他更怕母亲那双充满不舍又绝望的眼睛。

    说真心话,他怕母亲会在最近的某一天,突然离开自己,去一个未知的可怕世界,那样他会感到很孤独,很无助。

    此时突然从病房里走出一个护士,打破了赵海生的沉思,这个护士赵海生认识,他姓李。护士看到门口失神的海生,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海生是来看你妈妈的吧,告诉你个好消息,你妈妈病情稳定了,刚刚吃完晚饭,现在状况很不错,快进去吧!”

    “谢谢李医生!”

    赵海生不再犹豫,终于鼓足了勇气进入了病房。

    看到母亲,感觉李医生没有骗她,母亲气色比之前好多了,虽然头发几乎全白。

    之前赵海生见到的母亲,大多是在昏迷或者睡眠的状态。有时清醒时,只能用软管插进鼻腔进食。赵海生的母亲患的是脑血栓加心脏病,大脑血栓压迫着吞咽神经,导致吞咽功能暂时性丧失。

    而此时的母亲显然比之前状况好很多,鼻腔里的软管已经拔掉,另外母亲的精神状态很不错,可以坐起来了,而且和父亲在悄悄的说着什么。

    “俺娘我来了,我来看你了,你好些吗?”

    母亲见到赵海生,露出了很久未见的慈祥笑容,歪着嘴唇用含糊不清的声音激动的说道:“海生来啦,娘好了,你要好好学习,别太担心娘了……”。

    说着说着,母亲便哽咽了,眼泪潮水般的涌了出来。此时赵海生也忍不住了,和母亲哭成一团。

    “俺娘好了,很快就可以出院了,这回要好好保重身体,不要再干活了,都干了一辈子。”

    “好啦,娘能活上一百岁,我能等到你考上大学成家立业的那一天,我还要帮你带孩子呢。”

    ……

    “好啦!好啦!都不要再哭了,好不容易好转就不要太激动了,好好劝劝孩子,这孩子上学苦。”

    赵海生的父亲此时劝说道,他虽然忍住了没哭出声,但泪水还打了眼眶。

    过了好一阵子,一家三口终于把泪水都忍住了,他们聊起了赵海生母亲的病情以及出院的打算,聊起了赵海生的学业,聊起了……

    很久没有这样温馨了,虽然伴着疾病的打击,但这一刻他们是幸福的,因为母亲病情好转让他们逐渐看到了希望。

    赵海生吃完父亲买来的盒饭,母亲看着再次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她说道:“海生啊,你从小命硬,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挺过去就好了。”

    赵海生听着很好奇,反问道:“俺娘你咋知道的,难道你给我算过命吗?”

    “在你出生后的第二年,我去过我们村前头黄超寺庙里找和尚帮你算过,那和尚很老了,不知道活了多大年纪,但自从给你算过命之后,过一年就去了。寺庙不久就被拆掉了,过了几年,在那里建了一所农村中学,就是你爸在那里教书,你在那上过初中的学校。”

    听到这儿,赵海生若有所思,逢年过节祭拜祖坟,在自己很小的时候。给一座和尚坟烧过纸钱的,后来因为动地给平掉了。虽然赵海生上了中学,信奉科学,反对封建迷信,但还是免不了好奇的问道:“俺娘,你快说一下,我的命是怎么样的?”

    这时父亲赵华东向赵海生母亲投来了乞求目光,但看到赵海生母亲坚定的眼神,还是无奈的微微点了一下头,当然这些小动作赵海生是没有察觉的,但事实却证明赵华东的担忧不是无中生有,因为自从赵海生从母亲口中得知,老和尚说出的关于自己命运的答案后,母亲也和当年的老和尚一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悄然离世,好像都是神灵安排的某个秘密的守护者,在完成秘密交接后回去复命一样相继的离开,留下了孤独的局中人,在人世间艰难的一步一步向前爬行。

    开始赵华东只是怀疑着什么,但后来随着海生母亲的离世,就变得更加肯定起来。因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虽然身为初中民师,对风水等一类的封建思想却是深信不疑的。他很后悔当时没有坚定的去制止海生母亲说出海生命运的秘密,因为他相信只要不说出,海生母亲就会继续留在人间,而不是行之匆匆,当然这是后话,且听赵海生乃何之命运。

    看到赵华东点头,母亲低声对赵海生说道:“在你一周岁多一点时间,眼见你不会说话,连爹娘都不会叫,很是着急,在瞒着你爸的情况下,我偷偷的去了黄超寺,找那和尚帮你算命去了。放下带去的干粮,道明来意后之间,和尚微闭的眼睛豁然睁开,苍老的眼睛深邃而有神,缓缓的说道,`请失主道出此子生辰八字。'

    我把你的生辰八字告诉他后,他的眼睛变得有些凝重起来,好像在思考什么,又好像在同什么做斗争,然后果断的说道:`此子乃大海水命也,半生坎坷,但命理极强,身边人不可阻之,阻之必摧之。因其势汹汹如浩荡江水,能否终归大海,便看其自身造化了。若开始学业,便取名海生,其义为大海中生灵,可助一生。切记!切记!'说完和尚久无言语,仿佛身无旁人一样静心打坐修行起来。见和尚半天不再说话,只是我听的似懂非懂,我在旁边站了好一会儿,重新回忆一下和尚所讲的内容后,方才回到家中,这件事我没有向任何人说过。”

    赵海生告别了父母,回到出租屋,在床上久久难眠,他一遍一遍回忆着母亲口中得知关于自己命运的秘密,慢慢领悟其中的深意,心里变得十分矛盾起来。

    这是一场两种思想的斗争,从学到的科学知识,来坚守的观念是反封建反迷信的,但在农村长大的他听到的一些自然和灵异现象,书本上的科学是无法解释的。对于无法解释的,科学信仰者有时变得很无奈,于是针对封建风水学说,产生了一种折中的思想,叫做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一夜无眠,斗争的结果是没有结果,到底命运要不要相信?赵海生只能暂且把此问题在内心封存,等待以后慢慢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