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还是在一个月之前,三天的高中升学考试,张小强未能见到李小玲同学的身影。张小强考试结束回到家中之后,他得知李小玲因为当天的大雨未能前往县城参加考试,他为那天大雨中没有叫她一声而感到自责。张小强与李小玲见面之后,李小玲埋怨他为什么没有叫她一声?是呀?他为什么没有叫她一声呢?他们两人的家庭相距约五十米,平时上学放学时他会时不时的叫她一声,与她一起经历了青葱的成长岁月。当天的暴雨确实很大,张小强以为以她的家庭条件,她的父母完全可以护送着她去参加考试,但结果情况却恰好相反,李小玲未能如愿参加考试,她永远地失去了一次上高中的机会,以后也未继续在初三进行补习,直接辍学回家了,张小强多少有一点为她的辍学而感到惋惜。
人生的许多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瞬之间一念之差,各自的人生道路将会超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其决定可能影响人的一生,以至于后来明白过来时就悔之晚矣,许多事情往往都无法予以弥补,甚至再去奋斗也将无济与事。李小玲的这一决定,使她与上学失之交臂,她可能要过早地生活着与父辈们一样的生活状态。人生的紧要关头就那么几步,一步走错之后,便可能会步步错误,甚至赶不上同龄人的步伐。对西海固地区农民的孩子而言,失去了继续读书的机会,意味着自己极有可能一辈子成为农民,继续着父辈们苦难的生活岁月。
姚志全、赵玉花夫妻送走了大女儿姚永娟,他们现在操心的是二女儿姚永艳的上学。夫妻两人为她准备了上高中的学费、被褥、面粉等高中住校生活的必须品,尤其是姚永艳的母亲赵玉花,作为家庭的主妇,她事无巨细地准备着一切。常言到:“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赵玉花的一件“小棉袄”已经离开了她,到远离家乡四百公里外的省城银川上学去了,第二件“小棉袄”也即将离开她的身边,她将会到距离家中二十五公里外的海阳县第二中学上学,虽然海阳县城距离家中不是太远,但母女两人可能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才能回家一次,这还是让她有了些许的担心。两个女儿先后离开家中,长时间的不能见面,想想以后的几年时间,她的心中便额外地多了一份惆怅,当然也多了一份牵挂。
第二天便是海阳县第二中学开学报到的时间,姚志全、赵玉花夫妻千叮咛万嘱咐,他们告诉姚永艳到了学校要好好的学习,要给家中争光,要超过自己的姐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三年后能够考取一所大学。这或许是姚志全、赵玉花夫妻对大儿子未能考取大学一直以来所报有遗憾,他们希望在大儿子身上未能实现的大学梦能够在二女儿的身上得以实现。谁说女娃娃读书无用,女娃娃不如男娃娃,这一定是极其片面性的认识,他们的女娃娃就是要比男娃娃强许多,而且他们两个女儿优异的学习成绩早就证明了这一切,将来可能不会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相比姚永艳报考高中的整个过程,张小强的高中上学之路也许没有那么的顺畅。虽然同样考取了海阳县第二中学,但他的父母考虑到家中的经济状况,整个假期都在做他的工作,希望张小强能够补习初中。即便是高中上学的物资已经准备齐全到位,张小强临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张金平、李银兰夫妻还是希望他们的儿子张小强不要上高中了。全家人讨论的结果是张小强依然要去上高中,既然他决定了要去上高中,张金平、李银兰夫妻此时才最终定下了决心,他们决定按照儿子的意愿,全力支持他去上高中,他们不得不面临着同时供两个儿子上高中的局面了。
孩子养育的多了操的心就多,每个孩子都要吃饭,都要穿衣服,都需要得到父母的照顾,就如一个单位一样,人多了就要考虑的更多,做好更多的服务保障工作。张金平、李银兰夫妻辛苦地支撑着这个七口之家,平常的抓养好五个孩子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但他们还要艰辛地供他们的孩子读书,或许只能通过供孩子读书才能改变孩子们的未来生活。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再困难也要供养孩子读书,这是张金平、李银兰夫妻共同一致的想法和目标,夫妻两人也一直为此而不断地努力着。
当时的白小村,还没有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同时上高中的情况,村子里的个别农民甚至当着张金平和李银兰夫妻的面调侃到:我家就一个儿子,无论他读书能否成功也罢,将来压力不会太大,最差也是自己的儿子一人占有全家的财产,娶一个媳妇对家庭而言比较容易。看你们家的三个儿子,即使将来能够考上大学,光学费就得让你们两口子喝一壶的。如果读书不能取得成功的话,供两个孩子上高中花费不少,就浪费了家中的金钱,到时候一个家庭要三个儿子来分,家产都不够分的,甚至连找媳妇都非常的困难,搞不好你的儿子还要一辈子打光棍呢!你看到时候要不要你们两口子的老命,让你们两口子吃苦的事情还在后面呢,到时候有你们的苦日子过。
不管这是调侃的意思,还是善意的提示也罢。总之,村民们的言论给张金平、李银兰夫妻提了醒,注定将来他们家中的经济负担不会太轻。夫妻两人思前想后,决定还是坚定地供他们的两个儿子上高中,因为只有供孩子们读书,才可能会使孩子们有更好的出路,而且是孩子们走出贫困山村的唯一出路,当然也是改善家中贫困情况的希望之所在。对于这样的诸多想法,张金平、李银兰夫妻与儿子张小强和张小红在平时的交流中均有相应的探讨。这种探讨无疑是对张小强兄弟两人很好的一次教育,他们的家庭条件不好,家中仅有的几十亩干旱土地,几个窑洞和几间房屋,如果不好好读书,考不取大学,走不出这贫穷的小山村,将来有谁家的女儿愿意给他们做媳妇呢?那点小家产如何让他们弟兄三人分呢?最好的出路就是上学读书,争取将来学有所成,一个个能够考取一所较好的大学,走出这个贫穷的小山村,保证这个家庭以后不分家,将这个家产留给已经辍学的弟弟张小军,这无疑是对弟兄两人最有效的警示,当然也是最好的鞭策。
大儿子张小红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只要保持平常的学习状态,高中毕业后考个大学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反观,二儿子张小强的学习一般化,这次高中考试都有点超常发挥。原本夫妻两人的内心是不希望张小强考上高中,就可以有理由让其在初中补习了,但争气的张小强却考上了高中,还和他的哥哥在同一所高中了,夫妻两人还是对二儿子张小强的学习有所担心,担心他的几年高中学习不会有好的结果。
张小强对这些情况心中自然明白,自己的哥哥学习就是优秀,自己的初中同学姚永艳也相当优秀。就他自己的情况而言,初中经历过逃学事件,还瞒着父母准备参军,他始终有一颗不安躁动的心灵,想离开家中走的更远一些。不过这一次,他深知了自己上高中的机会来之不易,他还是下定决心要在高中的几年校园生活中好好学习,一定不会让父母失望,也不会让自己成为全村人的笑柄。他还要向自己的哥哥张小红和同桌姚永艳学习,要和他们比一比学习成绩,暗暗的想着三年后的考试结果一定不会让父母失望,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考取大学。
高中的报到工作相对初中简单了一些,依然是面粉和被褥,唯独少了携带箱子。只需要父母将面粉和被褥送到西集乡街道的车站,帮助兄弟两人将物资固定于班车顶部的物品携带架上即可。这次是兄弟两人又一次在一起上学,他们两人将共同前往县城,需要携带的物资较多,所以此次报到只能借助发往县城的班车了,因而所有的物资均由张小强一人在班车上看管,张小红已经提前两个多小时骑自行车出发了,他要赶在班车到达之前抵达县城汽车站,当汽车到达的时候,他们弟兄二人要从车站将面粉、被褥等学习生活之所需物资运回学校。
张小强坐在行进的班车中,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坐班车。班车在通往县城的沙石公路上快速前进,班车经过之后,车后总会扬起滚滚的灰尘,那是路面的黄土被卷起的尘土。随着车辆的不断前进,他发现班车行进的线路就是一个月前雨中骑行赶考的路线,他的思绪又回到了一个月前的那一天,暴风雨中的他曾经历了暴风雨的洗礼,这次上高中他还要经历更为严峻的人生洗礼,他不得不认真地思考着将来三年高中学习出路的问题。是啊,生活需要承受磨难,人生需要经历坎坷,只有经历过艰辛奋斗,或许就会有好的结果。那天的风雨之行没有白白的浪费,至少他成功地考入了高中,他还可以继续向更高的学习阶段迈进。当然,他也不能确定人生中的第一次班车旅行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但可以肯定地说他会在将来的高中学习生活中拼搏奋斗。
班车中同行的还有白小村的另外一人,她就是李小荣同学,她也被海阳县第二中学录取。同样的上学旅行,但她的行礼则相对少了许多,缘由是她的两位叔叔在县城工作,高中上学她不需要住校,食宿都由其叔叔全部负责,这无形中减轻了家中的支撑负担。李小荣的上学应该要比张小强轻松许多,至少在外围的保障方面具有某些天然的优势。李小荣上学有张小强所不具备的优势条件,她可以部分性地依靠自己的叔叔,而张小强兄弟两人只能依靠自己的父母,他们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学习生活。无论如何,他还是以进取之心来面对这一次的高中学习生活。
班车行进两个小时后到达县城的车站,张小红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兄弟两人快速地将车顶的被褥、面粉等物资卸下。他们合力将面粉置于自行车的后座,由哥哥张小红骑车运回学校,张小强则在车站负责看管其余的物资。两袋面粉、一床被褥,张小红在一小时之内往学校和车站,他骑着自行车跑了整整三趟,终于将所有的物资运回了学校的宿舍。
张小红已经在海阳县第二中学读了一年的高中,对海阳县第二中的情况非常熟悉。新生入学报名的工作流程他比较了解,张小强在哥哥的帮助下顺利地完成了报名工作。张小强这一次被分到了高中一年级的一班,和初中一样他还是在一班,李小荣则分在了二班,幸运地是他的初中同桌姚永艳也分在了一班,命运的安排似乎是在他和她之间有一种什么样的联系,但似乎还是有某种说不清道不明因素存在,他为她能和自己仍然在一个班级中学习而感到高兴,两人可以继续在一起学习三年了,不管他们还能不能继续成为同桌。
姚永艳高中入学的这一次还是先于张小强报到。她初中报到时排队排在了他的前面,高中考试时她先于她到达县城,高中的入学报名还是她先于他报到,而且初中的三年学习她的成绩总比他好许多。冥冥之中她总是拥有先于他的步伐,也具有优于他的学习成绩,她始终走在了他的前面。姚永艳报到完毕之后,她知道了张小强也被分在了一班,但此刻他仍然没有看到他报到的身影,她担心他不会来报到了,因为高中升学考试分别之后,他曾经告诉过她:家中希望自己能够继续补习初三。暑假他们在街道上相遇,她当时也没有问他能不能够继续上高中。对于张小强能否来上高中的不确定,姚永艳的心中存在着些许的忐忑,他会不会来上高中呢?会不会继续和她在一个班级中上学呢?她只能在心底默默地思量,希望他能够继续上高中,追求属于他自己的人生梦想。姚永艳在期盼中得知张小强报到了,她不安的内心终于平静了下来,美好的愿望可能就要从高中的学习生活中开始了……
张小强入学报到后,当他发现姚永艳和自己都被分到了一班后,他急切地想见到他的初中同桌姚永艳,毕竟从初中一个班级中考到高中一个班级的就他们两个人,部分同学则分到了其他的班级,能在初中一个班级和高中一个班级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看来还是上天的特意安排,他要与她同在一个班级中学习了,这一次她能否与他还是同桌呢?张小强不得而知,但同在个教室中学习是一定的了,他们可以有许多交流学习的机会,他还可以向初中时那样向她学习,学习她良好的人生品格、有效的学习方法和优秀的学习成绩。
殊不知,此刻的姚永艳也想见到张小强,她想了解他假期的一些情况,他最终决定上高中的情况,报名工作的完成情况等。栖凤山的脚下、茹河畔的岸边,他们又一次以这种方式相聚在海阳县第二中学的校园之中,校园对她们而言暂时是陌生的,但她们两人却并不陌生。姚永艳感觉到自己的心跳要比平时快了一些,她的脸上出现了少有的红晕。她开口的第一句话便是:“欢迎新同学前来报到,我以为你会继续在初三补习,不会上高中了呢,没想到你会来上高中,我们又可以继续成为高中同学了,我们又可以在一起在一个班级中学习了。”
“哈哈,这话说的似乎你是老同学一样!是呀,我真的差点上不了高中呢!这一次的高中上学机会确实来之事易,昨天晚上我父亲还在劝我补习初三呢!当时我的态度非常坚决,父母最后关头才同意了我的上学要求,才最终支持我上高中。我不要补习初三,我要向自己的哥哥学习,也要向你学习,因为你们的学习成绩都要比我好,你们都比我优秀。”张小强表面虽然平静,但他的内心是不平静的,因为刚才报到之后他还想急切地想见到她。他极力地用平和的语言掩盖着自己内心的激动,并和她分享着自己争取这次上高中的难得机会。
张小强和姚永艳站在美丽的海阳县第二中学校园内,随意性的聊着不同的话题。这一次他没有了第一次初中排队时目光对视的羞涩,也没有了参加高中考试时风雨过后的紧张窘迫,他多了一份从容和淡定。反观,姚永艳则显得有些不自在了,张小强向自己的哥哥学习到是很正常的事情,为什么要向她学习呢?绯红逐渐出现在她的脸上,她笑着说到:“我有什么好学习的,为什么要向我学习呀?”其实她的内心是认同的,本来她的学习就要比他优秀许多,向她学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呀。
张小强还要向她问一件事情,假期在西集乡街道的蔬菜摊点旁边的情况。那天由于她的父亲姚志全也在现场,姚永艳被张小强一声大叫所惊吓,他的声音着实地让她吓了一跳,在父亲面前她只是随便的敷衍着回答了张小强几句话,就是问问考试录取的结果等问题,她没有来得急问他是否上高中,他们就匆匆的分别了。
高中开学后的这一天,是张小强单独面对着姚永艳,他想知道关于她那天的情况。姚永艳告诉了张小强,她们的家中以前有一个蔬菜大棚,大棚中种一些蔬菜,全家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大棚种植蔬菜的产出。现在家中为了解决她们姐妹两人的上学问题,又建起了一座新的蔬菜大棚。寒暑假的时间,她会时不时跟随父亲来到集市上销售家中的蔬菜。她之所以那天对他表现的相当冷淡,就是因为她的父亲在旁边,她不敢在那个时间点当着父亲的面与异性有过多的语言交谈,让父亲看出有什么不一样的破绽。
原来姚永艳的家中是种植蔬菜的,此刻的张小强才知道那天她为什么一直站在蔬菜销售的地点。想想初中的诸多往事,对于他而言,面前的她还些许有些陌生,只不过青春的情愫促生着他的想法,他希望能够尽可能多的了解她的一些情况,也许有些问题可能是他自己想的太多了。高中时的想法比初中时多一些或许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或许是成长所致,学习必然,也是他不断的思考着即将开始的高中学习生活,不管他张小强想什么问题,但高中的几年学习他还要继续拼搏,他只有努力拼搏,才能够对得起难得的高中上学机会,或许通过几年的努力,他会有一个让父母意想不到的结果,他会考取一所较为理想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