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初中的三年学习生活,同学们由十二岁左右的懵懂孩子成长为十五岁左右的少男少女,岁月的痕迹都给他们带来了相应的人生变化。每个同学的个子不同程度的有所长高,部分同学胖了不少,但对于绝大多数同学而言,由于平时食物的营养难以有效的保障,个子虽长高了,但人却依然很消瘦,个个看上去显得面容发黄,那应该是营养不良所造成的结果。
张小强的个子比三年前足足的长高了二十多厘米,但他依然如初中入学时一样消瘦。姚永艳的个子也长高了不少,但对于这个时期的女同学而言,生长发育总是要比男同学早一些。姚永艳同学与张小强相比较而言,她的个头相对高一些,心智也相对成熟些。随着男女学生生理特征的不断变化,使他们彼此之间开始有了相互交流和接触的愿望,初一时的那种羞涩开始渐渐的从他们的身上蜕去,男女同学的交往开始正常而自然起来了。
经过三年初中的同桌学习,张小强与姚永艳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学习中的有些话题已经成为他们经常所讨论的焦点。面对即将到来的初中毕业,下一步的学习方向选择,是报考中专还是上高中,有时也会困扰着他们,他们对此进行了一次了解式的交谈,报考初中还是高中,对他们而言初中中专以他们的学习成绩很难考上,两人初步想法是报考高中。通过两人的相互交谈,他们一方面想知道彼此毕业后去哪儿读书,另一方面也有青春尚未完全萌发的情愫起着作用,他们对彼此至少产生了某种习惯性的朦胧情感,毕竟经历了三年的同窗学习陪伴生活。
毕业的时间越来越临近了,学习的时间起来越紧张了。张小强和同桌姚永艳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毕业考试做着全力的复习冲刺,不管是最终报考中专还是报考高中,都需要利用一切时间抓紧复习,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好更为充分的准备工作。张小强和姚永艳决定报考中专还是上高中,又成为了张金平、李银兰夫妻一家和姚志全、赵玉花夫妻一家的各自决定的时候了。选择好了也许就是另外一种结果,选择不好可能会耽误孩子的人生,因此选择报考中专还是高中就得慎之又慎,做出比较合理的决定。
姚志全、赵玉花夫妻两人受到大女儿姚永娟第一次中专考试名落孙山的打击后,他们知道了中专考试的难度不小,也看到了姚永娟在西口中学初三补习生活的巨大压力,他们决定调整一下方向,让二女儿姚永艳报考高中。姚永娟以一分之差未能考取初中中专,进而第二次重新走进校园复读初三,接受命运的又一次挑战,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她倍受煎熬,但她还是鼓足勇气,勇敢地面对复读的学习生活,全力地做着第二次备战考试的准备工作。姚永娟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认为姚永艳不应该走自己的老路子,她应该换一个方向去报考高中,她认为姚永艳只要通过高中的努力学习,将来还是可以考取大学的。这是她对姚永艳上学的一点建议,她的建议对父母和姚永艳的共同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姚永艳决定报考高中,她要去上高中,也可能将来要上大学。
张小强上高中的决定则没有那么的顺利,他报考高中的决定着实地费了一番周折。他本身经历了逃学事件,也曾经想走捷径参军入伍,他的梦想一个个的相继破灭。由于他的学习成绩实在一般化,考取中专对他而言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张金平、李银兰夫妻考虑到家中已经有一个上高中的孩子了,如果再有一个上高中的孩子,本来家中的经济能力就十分有限,如果供两个孩子上高中将会是非常困难的一种局面,夫妻两人希望张小强能够报考中专,他们积极地鼓励张小强报考中专,第一年就当试一试考中专的难度,父母也不给他什么过多的压力,也不报对他报更多的希望,那怕是第一年考的成绩不太理想,补习几年总可以考上的吧。况且,夫妻两人是根据张小强的平时学习成绩作为依据,张小强的平时学习成绩平平,即使能够考上高中,高中的学习会怎么样,高中三年结束后也未必能够考上大学。
张小强则有自己内心的小打算,他可不按照父母的想法做决定。他看到自己的哥哥张小红上了高中,而且在寒假时听了哥哥介绍高中的学习生活,描绘着海阳县城的美丽景色,描绘着海阳县第二中学的美丽校舍,一切的一切都在吸引着张小强那颗不安躁动的心灵,他要追随哥哥张小红的步伐,到距家更远的外面去、到县城去、到高中去。张小强考虑到自己的学习情况,他清楚地认识到他一两年内不可能考上中专,其实他内心何尝不想考中专呢,如果真的考取了中专学校,通过四年的中专学习,那他就可以早早地工作,成为一名端国家饭碗的人了。只是迫于自己学习成绩的一般化,他只好退而求其次了,选择报考高中或许是他较为明智的一种选择。
面对初中毕业后的求学之路,同桌姚永艳曾经告诉过张小强,她准备报考高中的,如果能够考取高中的话她将会上高中。懵懂的情愫使得张小强思考着自己的未来学习之路,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即将过去,分别的时刻终将会到来。如果他的同桌姚永艳上了高中,他仍然在初中苦苦的补习,为了能够考上中专而痛苦地挣扎着,他的心里便自觉不自觉地惆怅了起来,他难免会有那么一点点的不甘和不舍,他还是不断地坚定自己的信心,他会考取高中的,而且他将来一定能够到县城去、到高中去学习,并为之而拼搏奋斗。
综合各种因素,张小强心中下定了报考高中的决定,他暂时说服了自己的父母,父母同意他报考高中,他便没有选择当时竞争非常激烈的中专考试。张小强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报考高中,他将自己报考高中的信息告诉了自己的同桌姚永艳同学。
姚永艳得知自己的同桌张小强也要报考高中时,她在心中暗自思量着,她的这个同桌同学生性顽皮好动,平时学习成绩一般化,他居然也要报考高中,要想上高中了。同时她内心还是有一丝丝的窃喜,说不定她以后还可以和他继续在一所高中学习呢,他们还可以继续当同班同学呢,或者成为同桌同学呢。厌烦与窃喜在姚永艳的脑海中相互交织着,但张小强对这一切却一无所知。姚永艳和张小强在学校的学习更加地刻苦努力了,他们为了几个月后的高中考试而进行着全力的复习冲刺,期望着能够顺利地考上高中。
全县的中考政策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当年的高中考试招收方式与前几年大不相同,全县的招收工作不在按以前划片区的方式招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情况任意选择报考县内的一两所高中。这一重大变化意味着只要他们的高中考试成绩足够好,他们就可以不用到原来定点的乡下高中(西城中学)去上高中了,他们可以到海阳县城的高中去读书了。
高中考试的日子终于临近了,他们的初中三年生活终于结束了。回望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他们年级的同学有的已经辍学回家,有的已经外出打工去了,有的年龄大一点的已经结婚了。这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年代,西海固地区部分农村的农民思想还相当封闭,从而导致了十六七岁孩子结婚的事情常有发生。而姚永艳和张小强等同学们,他们还是单纯地过着属于他们的校园生活,为了学习而不断地奋斗着拼搏着。
初中毕业离开学校的那一天,班主任老师向参加高中考试的同学们发放了准考证。高中考试的考场就设在海阳县城的第一小学,班主任老师强调参加高中考试的同学要注意保管好自己准考证,每个人都要于考试前一天下午四点钟到达海阳县城的汽车站汇合见面,到时由他带领着前往高中考试的地点熟悉道路和考场设置情况。
考试的日子终于到了,不料前一天偏偏天公不作美,全天倾盆大雨下个不停,如何前往县城参加第二天的高中考试便成了部分同学的难题。姚林村本来就靠近公路,姚永艳的家就住在公路旁边,她乘坐顺路的班车较为方便。当天的大雨并没有给她的出行带来什么困难,母亲赵玉花和姚永艳打着雨伞出了家门,她们站在路边小商店的屋檐下,焦急地等待着由西集乡发往海阳县城的班车。这是姚永艳第一次一个人去海阳县城,虽说还有其他同学一同前往,但母亲赵玉花还是一百个不放心,自己的女儿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独自去县城,第一次坐两小时的班车,怎么能让她放心呢?但她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只能让自己的女儿一人独自前往县城参加考试。终于等来了发往县城的班车,赵玉花亲自将女儿姚永艳送上了班车,她目送着自己的女儿出发,班车起动之后便逐渐地消失在狂暴雨之中。
姚永艳坐在班车之中,外面的暴雨越下越大,车辆行驶的速度比较缓慢,她时不时回想着母亲送她上车时的场景,那种企盼的眼神使她难以忘怀。此刻她虽然坐在行驶的班车中,班车的防护使她未能被雨水淋湿,但车辆外面却是疾风暴雨。开始,姚永艳的思绪如暴雨一般想个不停,她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就是父母给予的么,父母暂时提供的保护壳,足以让她继续求学生活。她庆幸父母对她上学的全力支持,感谢父母能够让她参加高中考试,并在风雨中为她送行。她暗暗地下定了决定,她要以这次高中考试为契机,考场上一定要认真答题,争取考出一个好的成绩。但由于她是第一次坐班车,车上的她被山路不断颠簸,她因晕车而感觉到极度的难受,身体的不适使她无暇多想,她只能倚在座位上随车而前行。
张小强当天去参加考试的路途则没有姚永艳那么顺利。白小村距西集乡有五公里的路程,除了河滩便是山路,还有两公里的平路。由于父亲在外面揽活,母亲还要照顾家中的一切,他只能一人独自在雨中出发。当天的雨下的实在是太大,同村的李小荣和李小玲同学家境都要比他自己的家境好许多,张小强认为她们应该是在大人的护送下早已经到西集乡坐班车去了,他就没有去刻意的叫她们一同前往。
为了防备准考证不被雨水淋湿,张小强将准考证装入一个塑料袋中,用细线进捆扎后装入衣兜。母亲给了他五十元钱,这五十元钱中有二十元钱是捎给哥哥张小红的,另外三十元钱是几天考试的花销。李银兰一大包食物(馒头)装入塑料袋中,那是张小强两天的食物和捎给张小红的食物,随后将食物装进了一个挎包内,让儿子带着前往县城。张小强推着自行车,背着挎包出发了,天气的原因注定了他今天要同暴风雨做斗争了,他将会在暴风雨中前行,独自去参加他人生中的一场非常重要的考试。
暴风雨中的白小村山坡下的河滩,张小强推着家中的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前行,河滩的泥泞致使他无法骑行。加之大雨的作用,河滩中的水位比平时高出了许多。他只能按照平时农民走过的路在河滩中绕行,偶尔遇到难以跨过的洪水,他就利用河滩中的石头,将较大的石头扔进河中,使石头成为他过河的支点,他踩在事先摆好的突出石头上安全地过了河流,人与自行车完好无损,几次过河都以类似的方式通过。
白小村至西集乡的山间道路主要是土路,雨中的山间道路泥泞湿滑,雨水也模糊了他的视线,浇透了他单薄的衣服。当他骑行一段路程之后,总会有泥巴卷入自行车的车轮,被泥土堵塞的车轮难以转动。每当骑不动的时候,他都要停下来,用一根树枝掏掉车轮中的泥土,然后骑上继续前进,他反复不断的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平时他步行一小时可以走完的五公里路程,这一次骑着自行车居然被用去了一小时。
张小强好不容易到达了西集中学,已经是上午十点钟的时刻。他如何能够顺利地去县城呢?自己以前根本就没有去过县城,无论是坐班车还是骑自行车,他都没有去过。此刻的他不知道去县城的道路是怎么走的,他只能在学校中等待着其他的同学一同前往,终于等到了几个一起去考试的同学,他们结伴出发了。虽然他们都不知道去往县城的道路怎么走,但有了几个同学的相互陪伴,张小强内心的担忧被消除掉了许多。
大雨依然下个不停,张小强一行骑着自行车,冒着风雨前进在去往县城的道路上。他们不知道通往县城的具体道路,只能沿着班车能够行走的大路前进,这一条大路应该是通往县城的公路,路面也不是白小村至西集乡的那种土路了,而是比较宽阔的沙石路,骑行时自行车再也不会有泥土被卷入到车轮之中,再也不用树枝掏车轮中的泥土了,他们行进的速度当然就快了许多。
要是经常骑自行车去县城的人们,他们就知道如何骑自行车去县城。本来去县城有一条捷径路线,到达姚林村后左拐,从姚林村前方塬上的那一条道路走可以节省时间和体力,可当时的他们却全然不知。事后的高中学习生活中,张小强才知道了那条捷路的存在,而且还骑着自行车一跑就是三年。
张小强与同学们沿着公路骑行,到达了西口乡附近,出现了一个三叉路口,往那个方向而去呢?他们只好停止前行,询问靠近路边村庄的农民,得知了去县城的方向,他们按照农民所指定的方向继续行进。他们骑行的路途中,遇到了一座叫马洼梁的山梁,他们要翻越这座山梁,陡峭的山路没法骑行,他们只能推着自行车沿着公路攀登,说是一个山梁,其实也是一座大山,光上山的蜿蜒公路就有五公里长,他们只能经受着暴风雨的洗礼,推着自行车艰难的向山顶前进。山路弯弯又漫漫,通向山顶的道路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此刻的困难已经阻挡不住张小强一行前进的脚步了。
他们终于到达了山顶,终于在暴风雨中攀登到了山顶。回望风雨中攀登的崎岖山路,他们不断地隐显在风雨和山野的树丛之中,不知经过了多少个拐点和漫坡。人生道路就如同上坡,有风雨相伴,有爬坡前行,也许经历过风雨的洗礼,可以暂时到达人生的某一个小高峰点,当你回望自己走过的艰辛路程,必将会有一定的成就感涌上心头,感慨自己负重前行的历程,自己必将得到另外一种不一样的收获,感受另外一种不一样的人生。张小强等同学学习的几年时光,不也正像风雨中的爬山一样,经历艰苦的学习,到达一个学习的顶点,终会有不一样的学习结果,美好的结果必将伴随着自己的幸福人生。
前面的路程便是一段下山的公路,长度应该也有五公里左右,下山骑行即轻松又省时,不需要过多的用力,只需要不断的拉紧自行车的手刹,不一会儿的功夫,他们就抵达了西城乡的地界,也到达了柏油铺就的公路,公路的条件要比土路和沙石路的路况好了许多。这是一段柏油公路,也是海阳县境内唯一的一条柏油公路,道路的两端连接着海阳县城和固原地区行署所在地。当他们到达柏油公路时又,摆在他们面前的又是一个三叉路口,又是片刻的驻足找人询问,得知通向县城的公路朝向东方,张小强便与同学们向东骑行。
暴雨中的柏油公路,骑自行车更是省时省力。他们飞快的骑行在黑色的柏油公路上,道路两边的白杨树不断地向他们摇动着枝体,不断欢迎着他们的到来,又不断地欢送着他们继续向前骑行。突然而过的车辆将他们远远的甩在了身后,但是道路两边的蛙叫声、鸟鸣声则不断的陪伴着他们,甚至被他们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暴风雨中的日子,没有阻挡住张小强等同学们雨中赶考的步伐,战胜暴风雨的勇气必将激励着他们为接下来的学习而努力拼搏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