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墨水瓶 > 42思旧事小梅喟叹(附西安事变李广)
    吃过早饭,当我再进小梅屋中。我见她一脸的泪水。我道:“怎么了,小梅妹子?”她回首对我吼道:“你少他妈叫我妹子,叫我大姐。”我忙道:“是是是,小梅大姐。”

    过了一会她止住了悲声她问我:“三儿,你姓什么?”我道:“姓金叫金小艺,他们都叫我三儿,姐也跟着叫三儿就行了。”她又道:“三儿,那你去跟黄叔说。我先看病,让他出钱我先去医院。”我道:“小梅姐,这不用你说,刚才吃饭时黄叔都交代了。这不刚叔给了我三千块钱,让我领你去看病吗?”正是;

    运蹇时乖多无奈,有心人对无心人。

    少帅学良真勇猛,蒋委员长垂泪痕。

    囚禁半生谁之过,可怜东北易帜军。(1)

    或曾是、大将军,李广威名众人钦。

    一招棋错千古恨,后人评史论纷纷。(2)

    在医院的诊室我听小梅自我介绍她是在来月经时误睡在潮地上才落下这风湿病。这病是身上处处痒处处疼,大夏天的还必须穿上棉衣。要不然一会的功夫身上就酸疼的难忍。医生告诉小梅,她这是类风湿,是一种顽疾。几乎没有特效药,只能是慢慢调理才可治愈。

    在回来的路上,我又冒着令自己尴尬的危险问小梅咋得了这怪病?小梅道:“三儿,我六七岁时母亲便喝卤水死了。当时我虽然小,但仍然记得父亲和母亲天天吵架。一日父亲又出去干农活,是我看着妈妈喝的卤水。我问妈妈:“妈妈你喝的是什么?”妈妈告诉我是糖水。”小梅说到这眼泪扑簌簌落了下来。接着小梅又道:“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也要。但妈妈抱着我哭了两声,便用手一推我的身子变了脸对我吼道:“死孩子,你什么都要。到外面玩去。”当时我见妈妈很凶,于是我便出去了。到中午该吃午饭时,我才跑回家。但进屋几乎把我吓傻了。我看见妈妈身上的衣服都被她自己扒光了,在妈妈的身上到处都是她自己用手抓挠的血痕。在妈妈的头上那干硬的泥地都被妈妈用手抓了个大坑。妈妈的手指甲此时均抓劈的满手是血。她大喊了一声妈妈,但我看到的也只有妈妈瞳孔已经开散的眼神与蓬松的头发。

    再后来,我妈妈去世了。我的父亲因为家穷,再也没讨到过媳妇。他只知道耍牌喝酒,我是我爷爷带大的。但在我十四岁那年爷爷也去世了。于是,我只且和父亲在一起生活,但我的父亲确实算不得一个家长。他只知打牌嗜酒再就是骂我出气。亦因这我十五岁便来到咱们宁和县城里给人家做小保姆哄孩子。在当时我一个月只挣五十块钱,但这五十块钱我一点也舍不得花,我都拿回去给我的父亲了。”

    (1)西安事变,1936年1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时在西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有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率领的第十七路军,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屡受排挤,对此,他们极为不满,尤其是东北军,过去盲目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弃守东北,遭到国人唾弃,后又被命“剿共”蒙受重大损失,全军上下深感“剿共”没有出路,强烈要求抗日,收复东北国土。在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国**通过种种渠道,大力开展对这两支军队的工作,坚定了张、杨联共抗日的决心,从而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首先在西北地区取得胜利。

    张学良自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之后,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都被拒绝。蒋介石调集嫡系军队约30个师准备从河南开入陕甘参加“剿共”。之后,蒋又于1936年12月初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把军队全部开赴陕北“剿共”前线。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扣留了蒋介石,并囚禁了陈诚、卫立煌等国民党军政大员,随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如何对待事变的问题上,南京当权势力中出现了两种对立的主张。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策动“讨伐”,轰炸西安,企图取代蒋介石的统治地位;而亲英美派的蒋介石亲属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则不顾何应钦的反对,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而积极努力。

    **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同时**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南京方面在弄清张学良、杨虎城和**并不想加害蒋介石,而希望和平解决此次事变的态度后,于22日派宋子文、宋美龄到西安谈判。***作为**中央全权代表也参加了谈判。他遵照中央的有关指示,在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商讨并进行同南京方面的谈判中,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两天的商谈,宋美龄等人作出“停止剿共”、“三个月后抗日发动”等项承诺。12月24日晚,***会见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说明中国**抗日救国的政策。蒋介石表示同意谈判议定的六项条件,允诺“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国决不再发生内战”。

    此事解决之后。蒋介石要求带走发动事变的张杨二位将军。很明显蒋介石决不允许自己的身边有这么一支擒王的部队睡在身边。因此蒋介石已下定决心重新整编张杨的部队。这让***为首的。在事变前曾数次致电鼓动鼓励张学良发动事变的**人感到不安。如果不允蒋介石带走张杨二位将军。那苦苦换来的蒋介石的承诺还有枪口一致对外的国计民生大局将顿时化为乌有。可带走张杨二位将军,此二人的下场一定很是可悲。一时间***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解决眼前的窘迫局面。

    可在一个礼拜过后的一天早上,***得到确切消息。蒋介石带上张杨二位将军要上飞机走了。***大惊失色。他知道这些天张杨二位将军本如在油锅中煎熬一般。

    当***驱车赶到机场,恰赶蒋介石带有张杨二将的飞机刚起飞。***把着车门看着刚刚起飞的飞机哭诉道:“学良老弟!你此一去龙潭虎穴焉有你的命在?”

    就这样西安事变结束了。它换来了**大中国的另一片天地。它让在中国横行数年的日本为之一震。它让蒋介石的背着美式装备的国名党军队扑上前线与日本人展开了生与死的斩杀。它也让张扬二位将军走到了人生尽头。从此中国不再懦弱。中国人看到了天下一统的生机。可张杨二位将军还有***、蒋介石之间的是是非非,就都让它们作为新中国成立的奠基石吧!

    (2)后人评李广诗曰:

    生不逢时为汉臣,同有斩军杀将身。

    三齐王爷归韩信。李广自刎愧败军。

    乱世将军添花易,承平要宠丧败根。

    试看若无伦理制,李广应有皇帝份。

    李广(?—前119),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其先祖李信为秦国名将,曾率秦军追逐燕太子丹直到辽东。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少年从军,抗击匈奴。他作战英勇,杀敌颇众,使汉文帝大为赞赏。九年后,汉景帝即位,李广升为骑郎将,成为景帝身边的禁伟骑兵将军。吴王、楚王叛乱时,李广以骁骑都尉官职跟随太尉周亚夫出征平叛,在昌邑城下夺得叛军军旗,立下显赫战功。诸王叛乱平定后,李广调往上谷、上郡、陇西、雁门、代郡、云中等西北边陲做太守,抗击匈奴的入侵。

    一次,匈奴进攻上郡,景帝派了一名亲随到李广军中,这名亲随带了几十骑卫士出游,路上遭遇三名匈奴骑士。结果,卫士们全被射杀,亲随本人也中箭逃回。李广闻讯,即率百名骑兵追击,亲自射杀其中两人,生擒一人。刚把俘虏缚上马,匈奴数千骑兵赶来,见到李广等人,以为是汉军诱敌之兵,连忙抢占了一座高地。李广所带的百骑兵士慌忙上马欲逃。李广大喝:“我们远离大军数十里,逃必死!不逃,匈奴以为是诱敌之计,必不敢攻击我们。”遂带领兵士向匈奴骑兵迎去,离匈奴阵前二里之遥,他令士兵下马解鞍,匈奴搞不清他们的意图,果然不敢攻击,只派一名将官出阵试探,李广飞马抢到阵前,将他射落马下,然后从容归队。到夜半时,匈奴人认为一定有汉军埋伏夜袭,遂引兵而去。后人有诗论曰:

    熟读兵书显异能,兵不厌诈逞豪风。

    临危果敢标新异,浑身是胆好将兵。

    李广英明千古在,飞马征驰第一功。

    悠悠历史长河憾,将军不见太平声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调李广为未央卫尉。四年后,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匈奴单于久仰李广威名,令部下务必生擒之。李广终因伤病未愈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押解途中,他飞身夺得敌兵马匹,射杀追骑无数,终于回到了汉营。从此,李广在匈奴军中赢得了“汉之飞将军”称号。但归朝后,按汉律李广所失部众多身又被虏当斩。帝念有功李广被汉帝革除军职,贬为庶人。后人有诗论此曰:

    夸功美酒几人闻,死里逃脱归汉臣。

    沙场横刀心未碎,廊庙堂前辱节临。

    叩安陛下丹心表,兵家胜败有前因。

    高呼我主称万岁,愤抵心头未死身。

    几年后,匈奴杀辽西太守,击败韩安国将军。武帝重新起用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闻“飞将军”镇守右北平,数年不敢来犯。

    一次,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中大石,以为是虎而一箭射去。待他近看时,方知射中的是石,而那枝箭却深深地射入了石中。他张弓对石再射,却始终不能再将箭射入石中了。

    公元前120年,李广率四千骑兵出右北平。配合张骞出征匈奴。兵进数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兵包围,汉兵死伤过半,箭矢也快用完了。李广令士兵们引弓不发,他自己以大黄弓连续射杀匈奴裨将多人。匈奴兵将大为惊恐,纷纷被李广的神勇所镇住而不敢妄动,直到第二日,汉军主力赶到,李广军得以解出重围。

    唐朝诗人王昌龄诗云:“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率军出击匈奴,李广数请行。天子以为李广已老不堪重用。李广再请命数次。天子才以前将军之职予广。李广便以60多岁的高龄任前将军职。出塞后,卫青从俘虏口中得知了单于的驻地。他想甩开李广独得大功,便令李广的前锋部队并入右翼出东道,他自带中军去追单于。李广力争无果,遂引军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军出东道。由于道路难走又无向导,终于迷了路。此时卫青与单于接战,单于逃走,卫青只得徒劳而返,在回军的路上才与右翼部队会合。

    卫青差亲信带著酒肉来慰问李广,向他询问右翼部队迷路的经过。说卫青要向天子上报,把走失单于的责任推给右将军赵食其。李广一身正直,自然不答应。卫青大为光火,又派人催逼李广的幕僚去中军接受审问。李广说“他们无罪,迷路的责任在我,我自己去受审。”把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来人走后,李广望着那些多年共同生死的部将,慨然叹道:“我自少年从军,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想不到现今却被大将军如此催逼,我已六十余矣,终不能再对刀笔吏,”说罢拔出配剑引颈自刎。一代名将,就这样含冤,悲惨地陨落了。后人有诗曰:

    沙场英明万古留,堪恨匈奴不世愁。

    臂摇血刃翻红浪,惨死廊庙A羞不羞?

    又曰:莫喜功勋挎弯刀,硝烟起处祸根苗。

    临行酒令多荣耀,沙场黄尘尽泣号。

    拔剑捐生真义士,赴敌身死烈节高。

    古来战将多遗恨,身倒名成寇犹嚣。

    太史公书《史记》不用李广名讳,而书李将军列传。可见司马迁对李广的敬佩之心可见一斑。太史公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耶?其毕生谨慎口不能辞。及其死,天下识与不识皆悲。彼其忠实心诚信与士大夫耶。谚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卫青是皇帝的小舅子)

    A廊庙: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