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你是我的旅人,我是你的路人 > 第二十五章 关于孤独
    校园出来后,很少有时间能静静看一本书,或者一个人坐着发呆买傻了,曾经有个学姐说,读书最好的时光就在学校里,出了校门就跟书就再也不是一个世界的了,就像曾经中国大地上常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一样,原来学姐的话也是需要时间和实践来检验的。

    近期正值领导出差,工作上安排的任务较少,晚上回到房间便过起了短暂的小资生活,香气飘逸的茉莉花茶,桌上三周前从图书馆借的书,颇有法式浪漫的钢琴曲,用舍友的话来说“此生足矣”,好像舍友的要求是低了点。

    谈到孤独,似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害怕孤独,有人却享受着孤独。其实人的生活无非就是两种,群体生活和独处生活,当我们要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与周围的人进行协作交流时便处于群体生活,而当我们离开此种交流,一个人独处时便转变为独处生活。在我们处于群体生活的时候,实际上是我们独处生活最完美一面的展示,因为只有当我们独处时,才会卸下一切的面具,去真正的面对自己,无论是自己不愿承认的过错,还是被外人认可的正确的事情,人在独处时也是进行自我修养的最佳时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名流大家所创作的辉煌作品都是在独处时完成。

    台湾歌手及演员刘若英女士在她的文学作品《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中谈到,孤独其实是思想者提高精神境界的最佳捷径。

    刘女士四十多岁时才遇见自己的丈夫结婚,此前一直单身一人在音乐界和演艺界奋斗,她说至今为止,她觉得自己养成的最好习惯就是懂得如何支配自己独处的时间,她也坦言,她和丈夫结婚后,回到家里,经常是她走左边,丈夫走右边,他们的公共区域便是房间的客厅,两人都为对方留有一定的独处时间,在外人看来的所谓不和睦其实恰恰是他们两深爱对方的理由。人独处最大的价值便是精神境界的养成,不论是西方国家的基督教、***教还是我国本土的道教佛教,其实都讲究人们对内心世界的反思和询问,对精神世界和思想灵魂的追求。

    作家周国平先生在其作品《各自的朝圣路》中谈到“每个人正是靠自己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精神世界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当下社会人们都流行说网络用语,用当下被很多人用着的一句流行语来解读周先生的话,便是“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随着互联网在中华大地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交流方式,已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手机成为每个人必不可少的交流沟通工具,仿佛已经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海量的信息也在冲蚀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只要我们打开手机,就已经与外界产生了一定的关联,这就使得我们的独处变成了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在这个泛社交的时代,不论是普通的社交软件,还是其他产品的打造,都似乎在强调与人们产生一定的关联,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时代带给了我们很大的便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似乎我们如同那个偷玉米的笨猴子,捡了西瓜,丢了冬瓜。

    我们在竭力的与外界产生关联,但却忘记了自己内心精神的修养。

    早在多个世纪前,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中就说了一句影响后人的名言“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看来他早已领略到了独处带给人的另一种修养。在当下这个普遍迷失自我的社会里,人人都强调与人交往的群体生活重要性,其实更难的是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独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