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八月,烈日如炎。
近来秀溪河畔的石头总是无缘无故地碎裂,村中流言四起,说蓝山走后,山中山妖常在村子周边盘桓游荡。可是山妖的惯用伎俩不是以泥土堵人七窍,致人窒息死亡,并以此为乐吗?却为何性情大变,在河滩上砸石头取乐了?
蓝若凡也总是形迹可疑,常常偷偷钻进秀溪畔的芦苇丛一呆就是小半日。有村民奉劝过蓝恩:看管好自家小孩,莫要被山妖拐了去,才追悔莫及。
河畔碎石的罪魁祸首不是他人,正是蓝若凡。他独自躲藏起来偷偷练功,一来《盘王龙麒决》和凤凰泪都是不可对人言的秘密。再一方面,自从他进入既济径一重楼后,便再也不敢找同龄人对练了,如今他徒手裂石都是易如反掌,怕与人对练时没把握好力道,失手将人送去冥司报到了。
进入既济径一重楼三个月了,除了在境界上逐渐巩固和元气使用越来越得心应手外就再无精进了。武技也只是一套基础的余拳翻来覆去在练习。他自身无法感应天地元气,但凤凰泪却能缓慢剥离出周遭空间的元气源源不断地供给他.只是凤凰泪萃取元气的运作并不受他的掌控,大多数的时间他都用一个小小精致的锦囊将其套住,只有修练《盘王龙麒决》时才仔细将它取出放在胸口,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穆水景贤义宗破天荒地来到溪塔村招收弟子。名额:两人。
“无论如何,时代在变,大家只好顺势而为。“村长春生开始做动员演说。
溪塔村先祖当初为逃避战乱举家迁隐到溪塔村,数百年来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近年来与外界沟通日渐频繁,新旧思想剧烈交锋。渐渐有人开始接受改变,但因循守旧的人却还是占多数,只愿守着自己的一点薄田,安稳过日子。外面的世界外面的生活自己不去关心也不会羡慕。
“外面天空海阔,你们想一直留孩子在身边,守护一辈子,可是留不住,男儿志在四方。”春生说。
村长春生带领着两名各自背着巨大背囊的景贤义宗的年轻先生到达村里。在蓝氏祠堂前的广场摆了招收处。景贤义宗兴办最初,其实也有到各个村里招收弟子过,只是没人响应。当时观念落后,家里把孩子也看做家庭劳动力,觉得求学无用。不如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足以吃喝不愁了。不愿让孩子出外学本领。
“你们享受的恬静安逸,都不会长久。不用长远的眼光为未来盘算,你就无法守护他到长久,将来如何让他们在变化的世界里安生立命?”春生说。
后来有些村庄与外界交流得频繁了。听闻景贤义宗文武兼修,教授一些安生立命的本事。武修教手脚兵器诸般武艺。这是立宗之本,因为这个时代尚武。文修除读书识字外,还教陶朱之道,岐黄之术等等。等有些人挤破脑袋想把孩子往里送,可是景贤义宗由于招收的弟子越来越多,资源有限,已经开始只限制在镇区招生。
“你们坚守的简单平凡,没有与时俱进,被时代的步伐甩远,你从末端落下来,却成了时代的异类。”春生说。
阿公对景贤义宗来招收弟子毫无兴趣,他只想让若凡留在身边,传承自己的衣钵,做个青草医生。蓝家也担心离开了自己的视线,若凡会有太多不可预知的危险。
可是前来动员的村长春生,所说的话语,似乎又无可辩驳。自己无法守护孩子一辈子。将来如何让孩子安身立命自力更生,自己还没有好好思量过。
蓝恩依然举棋不定,那就暂且带着孩子到招收现场去看看吧,边走边看且思量。
景贤义宗与其说是宗门,倒不如说是义塾。最早是由宗主西林先生独自捐资兴办的景贤义宗。创办之初,来者不拒,有教无类。当时也想惠及周边村庄,可是各个村庄反应冷淡。后来景贤义宗开办了两年,弟子人数不断积累,才发现宗门自身的场地和资源也有限,只好限定了招收弟子的区域和名额。
景贤义宗今年原本没有溪塔的弟子名额。
可是突然宗主劳师动众,非要派人到溪塔来,点名道姓要招收一个叫”蓝若凡”的孩子,顺便又多拨了一个名额,再捎带走一个好点儿的练武苗子。当然,宗主这样的决定对外界是秘而不宣的。只能对外宣称是通过公平测试选取弟子。
镇区的弟子招收刚结束。两个年轻先生背着二百来斤的器材,走了二三十里山路,来到溪塔村。尽管行走山路艰难,两位先生却脸不红气不喘,安之若素。
祠堂前广场人头攒动,都注视着空地中央两位先生从背囊里取出各式各样的零件,有条不紊,渐渐组装出一个丈五高造型奇特的机械,却不知道具体是何用处。只瞧得仔细,机械上装了一口海碗大小的青铜钟。
机械组装完毕,其中一位黄姓嘴角两撇稀疏黄须的先生开口道:”各位乡亲,今年景贤义宗在溪塔村开设招收试点,只招收两名弟子,凡年龄在六岁到九岁之间的孩童都有报名参加选拔的资格。我们将根据综合测试成绩录取前两名。”声如洪钟,震耳欲聋。
“孩子们需要住在宗里么”有家长关心地问到,但似乎这个问题是多余的,因为二三十里山路,又要修炼,肯定不能每日来回。他们只是在问自己是否决定了要让孩子独自在外生活。
“孩子们会住在宗里,宗里有专门为弟子修建的屋舍。半个月会有三天假期,他们就可以回来了。”黄姓先生回答到。
“两位先生好像还有很多信息没有告知我们。比如学费如何交。比如孩子要学习几年等等。我们要依据自身情况计算能否负担,才好决定是否让孩子报名。”又有乡亲问。
“景贤义宗是义学,义学当然不收钱。”村长春生说。
黄先生无奈叹息,详细解释道:”原本是无偿的。景贤义宗成立之初,一切全免,分文不收。不上十年,为支撑所有开销,宗主的个人积蓄几乎就烧光了。可宗门还是要继续为乡亲服务,后来找镇里的贤士乡绅筹了款,才得以维持。又有贤士出主意,说要做就应当要可持续地做。所以现在招收弟子也分交学费和不交学费两种。”
“交学费,学费每年是五两银子。”
黄先生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在村民中炸开了锅。”那么多””怎么可能有人支付得起”一两银子一千文,当时镇总董一个月的俸禄也就二三两银子,足够一家七口日子过得滋润,且有盈余。普通山村人家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收入支出未必能够存下五两银子。
“交学费和不交学费,对弟子有什么区别吗”村民好奇地问。
“交学费的学五年,不交学费学八年。”黄先生回答。
村民更加疑惑不解了,怎么不交学费反而学得更多。
“交学费的都是富家子弟。一般家中都有事业,五年艺成回家。长辈再带三年,看三年。不到二十就可以接手家族产业。”
“不交学费,五年学艺,三年出力。学艺也是五年,只是还要给宗门的附属的一些产业出力,也算是实践学习,有学徒工资。这些事业是维持宗门运转的经济来源。八岁左右入宗,刚好行成人礼左右年纪就可以独立出来谋生了。”
村民中交头接耳,低声讨论,觉得可以理解和接受。